一种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7822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主电池组和备用电池组集成为一体,主电池组作为电动自行车日常形式的动力电源,备用电池组作为辅助电源用于提供应急动力电源和加热膜的加热电源,主电池组负责电动自行车的行使,备用电池组负责寒冷季节对主电池组的加热,并在主电池组馈电后进行充电或作为电动自行车的应急电源;一对把手既增加了挪动时的提拉强度,又具有双重的在线监测能力以便于在线监控平台的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适用于快递骑手用电动自行车所用的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自行车作为日常代步工具,极大的方便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锂电池作为电动自行车的动力电源正逐步替代铅酸类型等能量密度低的蓄电池,进而更加适用快递骑手的使用

由于快递骑手日常行驶里程普遍高,在锂电池馈电后需要推行电动自行车在附近换电站换电,既费时又影响其工作;在寒冷季节锂电池会出现容量急剧下降的现象而影响使用,需要提供一种更好的辅助加热模式以对锂电池进行补温是必要的,仅用锂电池内的电池输出电能既会进一步降低其容量,又相应影响了其续航里程;为了提高续航里程,相应的锂电池重量也日益变重,在挪动时不便,且拉手有时会脱落,极为不便;在锂电池通过在线监控平台监控时,有时会因为锂电池馈电而出现离线的现象,不便于在线监控,甚至会经常丢失而造成营运者的经济损失;另外,
48V
标称工作电压在
GB 17761

2018
中也作出了明确规定;上述问题是本专利技术所考虑的改进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所列出的有关缺陷,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以提高快递骑手日常使用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的实际需要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包括下壳体
1、
上盖板
2、
主电池组
3、
备用电池组
4、
主电池保护板
5、
备用电池保护板
6、
把手
7、
中间隔板
8、
电池固定架
9、
加热膜
10、
充电接口
21、
主电池放电口
22
及备用电池放电口
23
;所述下壳体1内部中间位置固定有撑梁
11
;所述上盖板2为“凸”状壳体,其顶部安装有把手7,其下沿加工为卡接部并卡入下壳体1上沿内壁而固定连接,其左部平台处安装有主电池放电口
22
及备用电池放电口
23
,其右部平台处安装有充电接口
21
;所述备用电池组4安装于“U”形电池固定架9内进而组合为一体,并固定于上盖板2顶部的容纳空间内;所述电池固定架9左右两侧安装有主电池保护板5和备用电池保护板6,其底部与中间隔板8连接固定;所述中间隔板8与撑梁
11
连接;所述主电池组3安装于撑梁
11
下部的下壳体1内,主电池组3侧部安装有加热膜
10
;所述主电池组3通过主电池保护板5与主电池放电口
22
电性连接,所述备用电池组4通过备用电池保护板6与备用电池放电口
23
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接口
21
与备用电池组4和主电池组3通过备用电池保护板6和主电池保护板5电性连接;所述备用电池组4与主电池组3电性连接;所述加热膜
10
通过备用电池保护板6与备用电池组4电性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主电池组3为
16
块第一软包
LFP
电芯
31
串联,第1块第一软包
LFP
电芯
31
的负极与第2块第一软包
LFP
电芯
31
的正极通过第一连接片
32
相连接,如此类推将
16
块第一软包
LFP
电芯
31
依次进行串联组成电池组,则第1块第一软包
LFP
电芯
31
的正极作为总正极,第
16
块第一软包
LFP
电芯
31
的负极作为总负极;所述第1块第一软包
LFP
电芯
31
的正极
与主电池保护板5上的检测线端子
51
对应连接,所述第2块第一软包
LFP
电芯
31
的正极与主电池保护板5上的检测线端子
51
对应连接,以此类推至所有第一软包
LFP
电芯
31
的正极与主电池保护板5上的检测线端子
51
对应连接,所述总负极与主电池保护板5上的检测线端子
51
对应连接,则组成主电池组3的检测回路;所述主电池组3总负极经过主电池保护板5与充电接口
21
及放电接口
22
相连接,所述主电池组3的总正极直接连充电接口
21
及放电接口
22
,则组成主电池组3的充放电回路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备用电池组4为
16
块第二软包
LFP
电芯
41
串联,第1块第二软包
LFP
电芯
41
负极与第2块第二软包
LFP
电芯
41
的正极通过第二连接片
42
相连接,如此类推将
16
块第二软包
LFP
电芯
41
依次进行串联组成电池组,则第1块第二软包
LFP
电芯
41
的正极作为总正极,第
16
块第二软包
LFP
电芯
41
的负极作为总负极;所述第1块第二软包
LFP
电芯
41
的正极与备用电池保护板6上的检测线端子对应连接,所述第2块第二软包
LFP
电芯
41
正极与备用电池保护板6上的检测线端子对应连接,以此类推至第
16
块第二软包
LFP
电芯
41
正极与备用电池保护板6上的检测线端子对应连接,所述总负极与备用电池保护板6上的检测线端子对应连接,则组成备用电池组4的检测回路;所述备用电池组4的总负极经过备用电池保护板6与充电接口
21
及放电接口
23
相连接,所述备用电池组4的总正极直接连充电接口
21
及放电接口
23
,则组成备用电池组4的充放电回路;同时,所述备用电池组4的总正极与加热膜
10
和主电池组3的正极连接,所述加热膜
10
的负极与备用电池保护板6上负极输出端连接,并且所述主电池组3和备用电池组4的总正极连接线路上设置有二极管

[0007]优选的,所述上盖板2下沿与下壳体1上沿采用铆接或螺钉连接其中一种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

上盖板(2)

主电池组(3)

备用电池组(4)

主电池保护板(5)

备用电池保护板(6)

把手(7)

中间隔板(8)

电池固定架(9)

加热膜(
10


充电接口(
21


主电池放电口(
22
)及备用电池放电口(
23
);所述下壳体(1)内部中间位置固定有撑梁(
11
);所述上盖板(2)为“凸”状壳体,其顶部安装有把手(7),其下沿加工为卡接部并卡入下壳体(1)上沿内壁而固定连接,其左部平台处安装有主电池放电口(
22
)及备用电池放电口(
23
),其右部平台处安装有充电接口(
21
);所述备用电池组(4)安装于“U”形电池固定架(9)内进而组合为一体,并固定于上盖板(2)顶部的容纳空间内;所述电池固定架(9)左右两侧安装有主电池保护板(5)和备用电池保护板(6),其底部与中间隔板(8)连接固定;所述中间隔板(8)与撑梁(
11
)连接;所述主电池组(3)安装于撑梁(
11
)下部的下壳体(1)内,主电池组(3)侧部安装有加热膜(
10
);所述主电池组(3)通过主电池保护板(5)与主电池放电口(
22
)电性连接,所述备用电池组(4)通过备用电池保护板(6)与备用电池放电口(
23
)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接口(
21
)与备用电池组(4)和主电池组(3)通过备用电池保护板(6)和主电池保护板(5)电性连接;所述备用电池组(4)与主电池组(3)电性连接;所述加热膜(
10
)通过备用电池保护板(6)与备用电池组(4)电性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池组(3)为
16
块第一软包
LFP
电芯(
31
)串联,第1块第一软包
LFP
电芯(
31
)的负极与第2块第一软包
LFP
电芯(
31
)的正极通过第一连接片(
32
)相连接,如此类推将
16
块第一软包
LFP
电芯(
31
)依次进行串联组成电池组,则第1块第一软包
LFP
电芯(
31
)的正极作为总正极,第
16
块第一软包
LFP
电芯(
31
)的负极作为总负极;所述第1块第一软包
LFP
电芯(
31
)的正极与主电池保护板(5)上的检测线端子(
51
)对应连接,所述第2块第一软包
LFP
电芯(
31
)的正极与主电池保护板(5)上的检测线端子(
51
)对应连接,以此类推至所有第一软包
LFP
电芯(
31
)的正极与主电池保护板(5)上的检测线端子(
51
)对应连接,所述总负极与主电池保护板(5)上的检测线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虎祝伟甲陈福史生辉李进彪樊晓妍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骑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