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自动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776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输液自动监控装置,包括多个输液监控终端及一输液监控中心;输液监控终端包括液面检测电路、微控制单元及第一无线收发模块,液面检测电路采集液面位置信息并发送给微控制单元,微控制单元将液面位置及床位编号信息编码并形成状态数据包,状态数据包经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发送;输液监控中心包括主控单元微处理器,及与主控单元微处理器连接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及显示设备,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将接收到的各输液监控终端的状态数据包传送给主控单元微处理器,经主控单元微处理器解码输出,显示在显示设备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病人和陪护人员可以轻松实现输液监控,减轻病人和陪护人员在输液过程中的精神负担,同时减少值班医护人员的巡回次数。(*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特别涉及输液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医院对病人进行输液治疗时,为了保证在输液完成时能够及时更换输液瓶 或结束输液,传统的输液监控方法有(1)由医院的医护人员巡回监控;(2)由输液病人自 我监控,并通过呼叫系统通知医护人员;(3)由病人的陪护人员监控,并通过呼叫系统通知 医护人员。上述现有方法具有如下缺陷(1)医护人员巡回监控的工作强度较大,忙于频繁 配药和更换输液器皿,根本无暇来回顾及各个病人的输液情况;(2)输液病人存在自我监 控的压力难以安心休息;陪护人员也必须全力监控无法休息,给病人及其陪护人员增加了 额外的负担;(3)病人及其陪护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输液相关的医疗知识,容易发生人为 问题;(4)在夜间,通过呼叫系统进行呼叫时会发出响声,影响病区的安静。技术的内容针对现有输液监控方法的上述缺点,申请人进行了改进研究,提供一种能够有效 对病人的输液状况进行实时或及时的监控,结构简单、实用方便、性能稳定可靠的输液自动 监控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输液自动监控装置,包括多个输液监控终端及一输液监控中心;所述输液监 控终端包括顺序连接的液面检测电路、微控制单元及第一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液面检测电 路采集液面位置信息并发送给所述微控制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将液面位置及床位编号信 息编码并形成状态数据包,所述状态数据包经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发送;所述输液监控中心 包括主控单元微处理器,及与所述主控单元微处理器连接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及显示设 备,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将接收到的各输液监控终端的状态数据包经主控单元微处理器 解码输出,并显示在所述显示设备上。本技术还包括多个便携式无线接收器,所述便携式无线接收器将接收到的输 液监控终端的状态数据包经解码后显示。所述液面检测电路包括环境电容变化检测专用集成电路,及与所述环境电容变化 检测专用集成电路连接的两个电极,所述两个电极放置在输液液体两侧,将所述两个电极 之间的介质变化信号传送给所述环境电容变化检测专用集成电路,在所述环境电容变化检 测专用集成电路的输出端口输出高/低电平。所述液面检测电路的构成如下包括一检测专用集成电路IC1,所述检测专用集 成电路IC1的第1脚接地,第2脚接电源;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 分别与所述检测专用集成电路IC1的第2脚连接;所述检测专用集成电路IC1的第2脚和 第3脚之间连接第一电阻R1,第4脚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源,第6脚及第8脚分别连接第一电极E1及第二电极E2,第7脚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 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第8脚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输液监控中心还包括可发出振动、光或音频的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主 控单元微处理器连接。所述输液监控中心还包括储存器,所述储存器与所述主控单元微处理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在每个输液位置安装输液监控终端,当输液临近结束时自动发射无线 信号,值班医护人员通过安置在值班室的输液监控中心或佩戴的无线接收器,可以远距离 接收通报的信号;陪护的亲属通过佩戴的无线接收器接收通报的信号。输液监控中心接 收的信号经主控单元微处理器解码输出,并显示在显示设备上,使医护人员迅速得到清晰 的床位输液信息;监控中心的报警器可以发出振动、光或音频,有效提醒值班医护人员;监 控中心的储存器还可以储存接收到的数据,以供日后查询调用。尤其是医护人员以及陪护 人员还随身佩戴无线接收器,无线接收器可将接收到的输液监控终端的状态数据包经解码 后通过屏幕显示或声音、震动提示,使佩戴者迅速得到输液终止的信息,实现及时或实时监 控。本技术可以轻松实现输液自动监控,减轻病人及陪护人员的精神负担,实现 边休息、边陪护;同时减少值班医护人员的巡回次数,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方框图。图2是液面检测电路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方框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多个输液监控终 端及一输液监控中心。各输液监控终端安装在每个输液床位,每一个输液监控终端包括顺 序连接的液面检测电路、微控制单元及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图1中的输液监控中心安置在 医护人员值班室,包括主控单元微处理器,及与所述主控单元微处理器连接的第二无线收 发模块及显示设备。所述输液监控中心还包括可发出振动、光或音频的报警器,所述报警器 与所述主控单元微处理器连接。所述输液监控中心还包括储存器,所述储存器与所述主控 单元微处理器连接。作为可选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可以包括多个便携式无线接收器1, 由医护人员以及陪护人员随身佩带。图2是液面检测电路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所述液面检测电路包括环境电容变 化检测专用集成电路,以及与所述环境电容变化检测专用集成电路连接的两个电极,所述 两个电极放置在输液液体两侧,将所述两个电极之间的介质变化信号传送给所述环境电容 变化检测专用集成电路,在所述环境电容变化检测专用集成电路的输出端口输出高/低电 平。所述液面检测电路的具体构成如下一检测专用集成电路IC1,所述检测专用集成电路 IC1的第1脚接地,所述检测专用集成电路IC1的第2脚接电源+3. 3V;第一电容C1和第 二电容C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检测专用集成电路IC1的第2脚连接;所述检测专用集成电路IC1的第2脚和第3脚之间连接第一电阻R1 ;所述检测专用集成电路IC1的 第4脚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源+3. 3V ;所述检测专用集成 电路IC1的第6脚及第8脚分别连接第一电极E1及第二电极E2 ;所述检测专用集成电路 IC1的第7脚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检测专用集成电 路IC1的第5脚为输出端口 Detect Out,与所述图1中的微控制单元连接。上述的元器件均为市售商品,其商品型号可参见下表。图1中各输液监控终端的 微控制单元、无线发射模块以及输液监控中心中的主控单元微处理器、无线接收模块、显示 设备、报警器、储存器以及无线接收器皆采用现有技术。图2中的主要元器件表 上述集成电路RCT0911A是一种环境电容变化检测专用集成电路,共有8个引脚, 各引脚定义如下:1_GND,地;2-VDD,电源;3-0SC,振荡器输入端;4_0ut2,检测状态输出; 5-0utl,检测输出端;6-SenSe_IN,感应输入端口 ;7-TST,测试输入端;8-SenSe2,感应输入端□。工作原理见图2,液面检测电路在电源上电时进行校准,其状态对应于电极E1、电极E2之间 为空时的电容容量,校准完成后,RCT0911A的输出端Detect Out输出低电平。在输液时,将 电极E1、电极E2分别用胶布粘在输液瓶上人们习惯拔针或换药的位置,并使电极E1、电极 E2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即在电极E1、电极E2之间插入待输液体,该两个金属电极片之间的 介质的变化会导致极间电容的变化,此变化会及时地被RCT0911A所捕获,并在其输出端口 DetectOut输出一个高电平。当液体滴注结束时,电极E1、电极E2之间的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液自动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输液监控终端及一输液监控中心;所述输液监控终端包括顺序连接的液面检测电路、微控制单元及第一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液面检测电路采集液面位置信息并发送给所述微控制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将液面位置及床位编号信息编码并形成状态数据包,所述状态数据包经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发送;所述输液监控中心包括主控单元微处理器,及与所述主控单元微处理器连接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及显示设备,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将接收到的各输液监控终端的状态数据包经主控单元微处理器解码输出,并显示在所述显示设备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平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瑞驿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