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本振专利>正文

智能输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579875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输液装置,包括输液器、外壳、滴速控制单元和滴速检测单元,其中,所述输液器包括滴斗和至少两段输液管,所述滴斗和所述输液管连通;所述外壳用于固定所述滴速控制单元和所述滴速检测单元;所述滴速控制单元包括固定在外壳内的步进电机、微型丝杠和移动滑块;所述步进电机输出端与所述微型丝杠固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微型丝杠转动;所述移动滑块与所述微型丝杠螺纹连接;所述滴速检测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侧面的一组红外对射管,所述红外对射管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滴斗匹配。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智能输液装置,能够精确检测和控制液滴速度,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避免因输液滴速造成的潜在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输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输液装置。
技术介绍
输液器是医疗行业的重要器件之一,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现代医院规模日益扩大。医院越来越需要能够对病人的输液情况进行自动检测的技术。但是目前输液过程主要以人工检测控制为主,差错率较高,影响了治疗质量。目前医院现状普遍是:护士少,病人多,医护人员工作繁重;护士靠肉眼观察和经验调节滴速的方法费事费力、难以精确计速,而速度过快或过慢都极有可能造成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输液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输液装置,包括输液器、外壳、滴速控制单元和滴速检测单元,其中,所述输液器包括滴斗和至少两段输液管,所述滴斗和所述输液管连通;所述外壳用于固定所述滴速控制单元和所述滴速检测单元;所述滴速控制单元包括固定在外壳内的步进电机、微型丝杠和移动滑块;所述步进电机输出端与所述微型丝杠固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微型丝杠转动;所述移动滑块与所述微型丝杠螺纹连接;所述滴速检测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侧面的一组红外对射管,所述红外对射管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滴斗匹配。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还固定有与所述滴速检测单元连接的显示单元。优选地,所述智能输液装置还包括微控单元,所述微控单元包括多个引脚,分别与所述滴速控制单元、所述滴速检测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连接。优选地,所述微控单元包括WiFi模块。优选地,所述滴速控制单元还包括步进电机驱动模块,所述步进电机通过所述步进电机驱动模块与所述微控单元连接。优选地,所述智能输液装置还包括还包括恒温加热单元,用于寒冷时加热药液。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智能输液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智能输液装置包括输液器、外壳、滴速控制单元和滴速检测单元,其中,所述输液器包括滴斗和至少两段输液管,所述滴斗和所述输液管连通;所述外壳用于固定所述滴速控制单元和所述滴速检测单元;所述滴速控制单元包括固定在外壳内的步进电机、微型丝杠和移动滑块;所述步进电机输出端与所述微型丝杠固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微型丝杠转动;所述移动滑块与所述微型丝杠螺纹连接;所述滴速检测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侧面的一组红外对射管,所述红外对射管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滴斗匹配。采用本技术所述智能输液装置,能够精确检测和控制液滴速度,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避免因输液滴速造成的潜在医疗事故。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智能输液装置的正视图(不含输液器)。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智能输液装置的俯视图(不含输液器)。图3显示为图2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外壳2红外对射管3输液管固定窗口4显示屏5步进电机6微型丝杠7移动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输液装置,包括输液器、外壳1、微控单元、滴速控制单元、滴速检测单元和显示屏,其中,所述输液器包括滴斗和至少两段输液管,所述滴斗和所述输液管连通;所述微控单元,以达盛公司板卡EXP-LM3S6952为控制器,包括ARMSTM32F103以及多个引脚,分别与所述滴速控制单元、所述滴速检测单元、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滴速控制单元包括固定在外壳1内的步进电机5、微型丝杠6和移动滑块7;所述步进电机5输出端与所述微型丝杠6固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微型丝杠6转动;所述移动滑块7与所述微型丝杠6螺纹连接;所述外壳1用于固定所述滴速控制单元和所述滴速检测单元,所述外壳1侧面设有与所述滴速控制单元匹配的输液管固定窗口3;所述滴速检测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1侧面的一组红外对射管2,所述红外对射管2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滴斗匹配。利用非接触式的红外技术对输液滴速进行准确测量,可以有效减少输液感染的几率。红外对射管2,其数据引脚连接微控单元的GPIOAPIN4IO口。为减少光线干扰,还可以加装遮光部件;所述显示屏4固定于所述外壳1上,与所述滴速检测单元连接。再一实施例,所述滴速控制单元还包括所述步进电机驱动模块,所述步进电机5通过所述所述步进电机驱动模块与所述微控单元连接。所述步进电机驱动模块可以采用uln2003芯片。再一实施例,所述智能输液装置还包括还包括恒温加热单元,用于寒冷时加热药液。使用时,输液器的滴斗卡在红外对射管2之间,通过输液管固定窗口3将输液管弯折,利用步进电机5控制微型丝杠6的转动,进一步控制移动滑块7的位置,可以控制输液管的夹紧程度,以达到控制滴速的目的,在液体滴速允许的范围内动态调整输液器的液体滴速,减少患者出现危险的可能性。寒冷天气时,可以由护士决定是否开启加热功能,以减轻病患痛苦。本技术广能够进行实时监控,控制温度,且其不对药液产生污染,声光启示,电路简单,造价低,小巧方便;克服了以往热水瓶加热药液温度忽高忽低不宜控制的缺点,同时克服人工监测费时费力的弊端。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而言,减少了精神负担;对医护人员而言,减少了工作强度;对医院来说,可以减少失误率,增加经济收入。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智能输液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器、外壳、滴速控制单元和滴速检测单元,其中,所述输液器包括滴斗和至少两段输液管,所述滴斗和所述输液管连通;所述外壳用于固定所述滴速控制单元和所述滴速检测单元;所述滴速控制单元包括固定在外壳内的步进电机、微型丝杠和移动滑块;所述步进电机输出端与所述微型丝杠固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微型丝杠转动;所述移动滑块与所述微型丝杠螺纹连接;所述滴速检测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侧面的一组红外对射管,所述红外对射管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滴斗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器、外壳、滴速控制单元和滴速检测单元,其中,所述输液器包括滴斗和至少两段输液管,所述滴斗和所述输液管连通;所述外壳用于固定所述滴速控制单元和所述滴速检测单元;所述滴速控制单元包括固定在外壳内的步进电机、微型丝杠和移动滑块;所述步进电机输出端与所述微型丝杠固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微型丝杠转动;所述移动滑块与所述微型丝杠螺纹连接;所述滴速检测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侧面的一组红外对射管,所述红外对射管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滴斗匹配。2.如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还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本振全品儒赵晓斌任剑秋殷笑笑贾朝辉
申请(专利权)人:郭本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