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用挤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7433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挤塑装置,针对绝缘内皮厚度较薄的漏泄同轴电缆,绝缘发泡层容易出现鼓包,靠近内导体处易出现泡孔偏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用挤塑模具、挤塑装置和内皮挤制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挤塑装置,涉及一种电缆用挤塑模具

挤塑装置和内皮挤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漏泄同轴电缆的物理发泡绝缘一般采用“皮



皮”结构或“皮

泡”结构

无论是哪种结构,内皮在物理发泡绝缘中都具有关键性作用:(1)内皮与内导体紧密结合,保证物理发泡绝缘附着力大于等于
98N
;(2)内皮厚度较薄,一般在
0.1mm
左右,可以通过降低物理发泡绝缘等效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达到降低漏泄同轴电缆介质衰减的目的

尤其是在螺旋形皱纹铜管作为内导体进行挤制的过程中,内皮越薄,越容易出现开裂

漏包和脱层等现象,造成挤制的绝缘发泡层出现鼓包,在靠近内导体处出现泡孔偏大

串孔等现象,导致绝缘同心度
≤94%
,成品电压驻波比

衰减等性能不稳定

对于其他内导体的漏泄同轴电缆,也存在相应问题

[0003]为了提高挤制过程中内皮的性能,开展了很多相关研究

如公开号为
CN216182567U
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架空线专用悬链线的中模套

挤出模具和挤出机,中模套的模套承径沿出料方向依次设置有进料型腔

过渡型腔和定径型腔

在挤出成型时,电缆绝缘料经过进料型腔的进料区和过渡型腔的过渡区,最后进入定径型腔的定径区,并且在定径区中成型

通过设置过渡型腔,使电缆绝缘料挤出成型时有充分的缓冲,避免挤出压力过大造成缆线的成型不稳定

另外,在定径区也给予绝缘料充分定型的长度和时间,进一步保证充分的绝缘定型

但是,该方案主要是对模具进行改进设计,对于绝缘内皮厚度较薄的漏泄同轴电缆,仍然无法保证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绝缘内皮厚度较薄的漏泄同轴电缆,绝缘发泡层容易出现鼓包,靠近内导体处易出现泡孔偏大

串孔等现象,导致漏泄同轴电缆电压驻波比和衰减等性能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缆用挤塑模具

挤塑装置和内皮挤制设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缆用挤塑模具,包括模芯和模套;定义挤塑时电缆的内导体在挤塑模具中的运动方向为后;所述模芯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连接的过渡区

承线区和第一承径区;所述过渡区内腔侧壁呈锥状且小端朝后,过渡区内腔小端尺寸大于承线区内腔尺寸,承线区内腔尺寸等于第一承径区内腔尺寸;所述过渡区外壁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且均呈锥状的第一外锥段

第二外锥段和第三外锥段,第一外锥段和第三外锥段的锥度相等,第二外锥段的锥度小于第一外锥段的锥度;所述承线区的外壁呈锥状且小端朝后;所述模套同轴套设于模芯的承线区和第一承径区外部,模套与模芯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模套包括相连接的内锥区和第二承径区,所述内锥区的内腔侧壁呈锥状且小端朝后,所述第二承径区的后端端面与第一承径区的后端端面平齐

[0006]进一步地,所述间隙前端的宽度大于间隙后端的宽度,所述承线区外壁的母线与模芯轴线的夹角为
10
°‑
12
°

[0007]进一步地,所述承线区外壁的锥度大于第二外锥段的锥度,且小于第一外锥段的锥度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区内腔侧壁的母线与模芯轴线的夹角为
14
°‑
20
°
;所述内锥区内腔侧壁的母线与模套轴线的夹角为
25
°‑
30
°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锥段母线与模芯轴线的夹角为
12
°‑
14
°
,所述第二外锥段母线与模芯轴线的夹角为8°‑
11
°
,所述第三外锥段母线与模芯轴线的夹角分别为
12
°‑
14
°

[001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缆用挤塑装置,包括挤塑机头,以及安装在挤塑机头内的挤塑模具;所述挤塑模具采用上述的电缆用挤塑模具

[0011]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缆用内皮挤制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预热装置

抽真空装置

上述的电缆用挤塑装置

冷却装置和吹干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的工作端位于所述挤塑机头的前端

[0012]进一步地,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测温仪

抽真空模具

真空腔

抽真空系统和气管;所述真空腔安装在挤塑机头的前端端面上;所述抽真空系统通过气管与真空腔内部连通;所述抽真空模具安装在真空腔前端,抽真空模具内腔与真空腔内部连通;所述测温仪的检测端位于抽真空模具内腔前端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为水喷淋冷却装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吹干装置的出风口为斜向出风口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缆用挤塑模具,模芯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连接的过渡区

承线区和第一承径区,过渡区

承线区和第一承径区的内腔设计,使内导体易于穿过,还能够保持内导体平直,不易偏心,提高内皮挤塑的质量,进而也能够提升模芯的使用寿命,使内皮光滑

均匀

紧密的包覆于内导体上

过渡区外壁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且均呈锥状的第一外锥段

第二外锥段和第三外锥段,通过三个外锥段的角度配合,便于模具卡装和偏心调节

模套包括相连接的内锥区和第二承径区,内锥区的内腔侧壁呈锥状且小端朝后,使内皮料流入时,内皮料向后流动的阻力减小,有利于内皮料的流动和成型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提高内皮挤制质量的模具,进而使包覆内皮的内导体在挤制绝缘发泡层时,能够减小出现鼓包的问题,不易出现泡孔大和串孔异常

尤其在内皮较薄的情况下,更能充分发挥模具的优势

[0016]2.
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电缆用挤塑装置,具备上述模具的全部优势,在内导体外部挤制内皮

[0017]3.
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电缆用内皮挤制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预热装置

抽真空装置

上述的电缆用挤塑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缆用挤塑模具,包括模芯
(51)
和模套
(52)
;其特征在于:定义挤塑时电缆的内导体
(1)
在挤塑模具中的运动方向为后;所述模芯
(51)
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连接的过渡区
(511)、
承线区
(512)
和第一承径区
(513)
;所述过渡区
(511)
内腔侧壁呈锥状且小端朝后,过渡区
(511)
内腔小端尺寸大于承线区
(512)
内腔尺寸,承线区
(512)
内腔尺寸等于第一承径区
(513)
内腔尺寸;所述过渡区
(511)
外壁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且均呈锥状的第一外锥段
(514)、
第二外锥段
(515)
和第三外锥段
(516)
,第一外锥段
(514)
和第三外锥段
(516)
的锥度相等,第二外锥段
(515)
的锥度小于第一外锥段
(514)
的锥度;所述承线区
(512)
的外壁呈锥状且小端朝后;所述模套
(52)
同轴套设于模芯
(51)
的承线区
(512)
和第一承径区
(513)
外部,模套
(52)
与模芯
(51)
之间留有间隙
(53)
;所述模套
(52)
包括相连接的内锥区
(521)
和第二承径区
(522)
,所述内锥区
(521)
的内腔侧壁呈锥状且小端朝后,所述第二承径区
(522)
的后端端面与第一承径区
(513)
的后端端面平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缆用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
(53)
前端的宽度大于间隙
(53)
后端的宽度,所述承线区
(512)
外壁的母线与模芯
(51)
轴线的夹角为
10
°‑
12
°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电缆用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线区
(512)
外壁的锥度大于第二外锥段
(515)
的锥度,且小于第一外锥段
(514)
的锥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缆用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
(511)
内腔侧壁的母线与模芯
(51)
轴线的夹角为
1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潘黄晓勇胡国剑熊辉代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