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伺服多轴驱动的系统级塑封装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67321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多伺服多轴驱动的系统级塑封装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伺服多轴驱动的系统级塑封装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芯片塑封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伺服多轴驱动的系统级塑封装备


技术介绍

[0002]芯片塑封就是把引线键合好的芯片和弓
|
线框架用树脂封装起来,使它与外界的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等因素隔离开来,使芯片和金线不受外界的影响和破坏,因而性能稳定,寿命长,携带和使用也方便

[0003]在将树脂注入模具内部时,当树脂流动速度太慢,以至于模具型腔没有被树脂完全充满就开始发生固化交联反应,导致塑封后芯片顶端出现气孔;当竖直在模具中的流动速度太快,当型腔充满时,还有部分残余气体未能及时排出,而此时排气口已经被溢出的树脂堵塞,最后残留气体在注塑压力的作用下,往往会被压缩而留在浇口附近形成气孔,从而降低了产品质量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基于多伺服多轴驱动的系统级塑封装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小产品表面气孔

提高产品质量的基于多伺服多轴驱动的系统级塑封装备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多伺服多轴驱动的系统级塑封装备包括:底座;模具,所述模具安装于所述底座的表面;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模具;熔化机构,所述熔化机构固定于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面;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的侧壁;注塑机构,所述注塑机构包括软管

储存管

固定架

第四伺服电机

固定轴

刀片

弹性杆

气囊

喷头和电磁阀,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储存管和所述熔化机构,所述固定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储存管和所述调节机构,且所述储存管的顶面安装所述第四伺服电机;所述储存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和所述刀片,所述固定轴的侧壁安装螺旋形的所述刀片;所述储存管的顶面安装所述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侧壁安装所述固定轴;所述储存管的底端安装所述气囊,所述气囊的侧壁抵触侧壁呈弧形的所述弹性杆,且所述弹性杆固定于所述储存管的侧壁;所述储存管的底端安装所述喷头,所述喷头的顶端安装所述电磁阀

且所述喷头滑动连接所述模具的内部

[0007]优选的,所述模具包括下模

上模

储存腔

进料口和排气口,所述底座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下模,所述下模卡合所述上模,且所述下模和所述上模的内部设有所述储存腔,所述储存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料口和所述排气口,且所述上模的内部设有多个所述进料口和所述排气口

[0008]优选的,所述模具还包括卡槽

固定块

第一螺杆

超声波震荡器

第一导杆

第二导杆和第一伺服电机,所述底座的侧壁设有多条所述卡槽,所述下模的底面安装多个所述
固定块,且所述固定块滑动连接所述卡槽的内部;所述底座的侧壁安装所述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一端安装所述第一螺杆,且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固定块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下模的内部对称安装所述超声波震荡器,且所述下模的侧壁安装多个所述第一导杆,所述上模的侧壁安装所述第二导杆,且所述第二导杆与所述第一导杆的内部之间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滑板

第一液压杆

固定杆

支架和固定球,所述底座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所述支架的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所述滑板;所述滑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球;所述固定球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侧壁呈“L”形的所述固定杆,且所述上模的顶端对称安装所述固定杆

[0010]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

第二螺杆

固定板

滑杆和第二液压杆,所述支架的顶端安装所述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一端安装所述第二螺杆;所述支架的侧壁对称安装所述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固定板的内部滑动连接,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二螺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面安装所述第二液压杆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液压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且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中心与所述喷头和所述储存管的中心对齐,且所述喷头与所述进料口内部之间滑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熔化机构包括出料管

筒体

止逆环

进料漏斗

第三伺服电机

转轴

搅拌板和加热线圈,所述支架的顶面安装所述筒体,所述筒体的顶端安装所述进料漏斗,且所述筒体的侧壁安装所述第三伺服覅案件;所述筒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止逆环

所述转轴和所述搅拌板,所述转轴的侧壁安装所述止逆环和所述搅拌板,且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侧壁安装所述转轴;所述筒体的内部安装所述加热线圈,且所述出料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筒体和所述软管

[0013]优选的,所述搅拌板呈螺旋形分布在所述转轴的侧壁,且相邻所述搅拌板之间的间距沿着所述止逆环向着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多伺服多轴驱动的系统级塑封装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多伺服多轴驱动的系统级塑封装备,在向所述模具内部浇注树脂时,树脂经过所述融化机构加热融化后通过所述软管输送进入所述储存管的内部,打开所述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四伺服电机运作带动所述转轴和所述刀片顺时针转动,螺旋形的所述刀片转动推动所述储存管内部的树脂向下运动,从而使部分树脂储存在所述气囊的内部,树脂进入所述气囊的内部使其膨胀挤压所述弹性杆,从而使侧壁为弧形且具有弹性的所述弹性杆弯曲;当浇注时,所述喷头插入所述模具的内部,打开所述电磁阀,此时被挤压所述弹性杆复位压缩所述气囊,同时所述气囊内部被压缩的树脂找到宣泄口,从而使树脂快速进入所述模具的内部,增加树脂在所述模具内部的速度,避免所述模具内部没有被树脂完全充满就开始发生固化交联反应;当所述电磁阀打开的同时,所述第四伺服电机带动所述转轴和所述刀片逆时针转动,从而使螺旋形的所述刀片推动所述储存管和所述气囊内部的树脂向上运动,同时所述刀片的转速逐渐增加,使所述储存管内部的树脂缓慢通过所述喷头进入所述模具的内部,使树脂慢慢的将所述模具内部注满,避免所述模具内部残留气体产生气孔;在对所述模具内部浇注树脂的过程中,树脂先快速进入所述模具的内部将所述模具内部大半注满,从而避免树脂在所述模具内部流速过慢导致固化交联反应,
然后树脂进入所述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多伺服多轴驱动的系统级塑封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
(1)
;模具
(2)
,所述模具
(2)
安装于所述底座
(1)
的表面;升降机构
(3)
,所述升降机构
(3)
连接所述底座
(1)
和所述模具
(2)
;熔化机构
(5)
,所述熔化机构
(5)
固定于所述升降机构
(3)
的顶面;调节机构
(4)
,所述调节机构
(4)
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
(3)
的侧壁;注塑机构
(6)
,所述注塑机构
(6)
包括软管
(61)、
储存管
(62)、
固定架
(63)、
第四伺服电机
(64)、
固定轴
(65)、
刀片
(66)、
弹性杆
(67)、
气囊
(68)、
喷头
(69)
和电磁阀
(610)
,所述软管
(61)
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储存管
(62)
和所述熔化机构
(5)
,所述固定架
(63)
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储存管
(62)
和所述调节机构
(4)
,且所述储存管
(62)
的顶面安装所述第四伺服电机
(64)
;所述储存管
(62)
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
(65)
和所述刀片
(66)
,所述固定轴
(65)
的侧壁安装螺旋形的所述刀片
(66)
;所述储存管
(62)
的顶面安装所述第四伺服电机
(64)
,所述第四伺服电机
(64)
的侧壁安装所述固定轴
(65)
;所述储存管
(62)
的底端安装所述气囊
(68)
,所述气囊
(68)
的侧壁抵触侧壁呈弧形的所述弹性杆
(67)
,且所述弹性杆
(67)
固定于所述储存管
(62)
的侧壁;所述储存管
(62)
的底端安装所述喷头
(69)
,所述喷头
(69)
的顶端安装所述电磁阀
(610)。
且所述喷头
(69)
滑动连接所述模具
(2)
的内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伺服多轴驱动的系统级塑封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
(2)
包括下模
(22)、
上模
(23)、
储存腔
(29)、
进料口
(210)
和排气口
(211)
,所述底座
(1)
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下模
(22)
,所述下模
(22)
卡合所述上模
(23)
,且所述下模
(22)
和所述上模
(23)
的内部设有所述储存腔
(29)
,所述储存腔
(29)
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料口
(210)
和所述排气口
(211)
,且所述上模
(23)
的内部设有多个所述进料口
(210)
和所述排气口
(21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伺服多轴驱动的系统级塑封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
(2)
还包括卡槽
(21)、
固定块
(24)、
第一螺杆
(25)、
超声波震荡器
(26)、
第一导杆
(27)、
第二导杆
(28)
和第一伺服电机
(212)
,所述底座
(1)
的侧壁设有多条所述卡槽
(21)
,所述下模
(22)
的底面安装多个所述固定块
(24)
,且所述固定块
(24)
滑动连接所述卡槽
(21)
的内部;所述底座
(1)
的侧壁安装所述第一伺服电机
(212)
,所述第一伺服电机
(212)
的一端安装所述第一螺杆
(25)
,且所述第一螺杆
(25)
与所述固定块
(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官军黄银青王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明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