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均温型生物分析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683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应用于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领域的一种智能均温型生物分析仪,包括仪器本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均温型生物分析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生物分析仪,特别是涉及应用于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领域的一种智能均温型生物分析仪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分析仪是一种用于分析和测量生物样品的仪器

它可以通过测量样品中的生物分子

细胞或组织的物理

化学或生物学性质来获取相关信息

生物分析仪通常需要具备良好的控温功能,以保持样品在稳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分析

[0003]但是现有的生物分析仪在控温时只能够根据内部温感传输的数据,对其整体分析室的温度进行保持和控制,不能够对不同位置样片区域的温度变化进行精确感应,进而造成样品区域的温度调控误差,使得样品区域温度分布不均,造成分析结果的不均一性,直接降低了生物分析仪的精确性和数据可靠性

[0004]故,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智能均温型生物分析仪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生物分析仪对样品区域的温度感应和调控精度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均温型生物分析仪,包括仪器本体

设置在仪器本体上端的智能控制器

设置在仪器本体右端的温控箱以及搭载在智能控制器内与温控箱相配合的均温调控系统;仪器本体内安装有样品置架,样品置架上安装有多个样品置板,样品置板下端嵌接有多个温差测算框,温差测算框内设置有双头吸热管;均温调控系统包括有均温数据处理单元,均温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有控温设置单元

室内感应单元和样品区温差感应单元,均温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温差计算单元和温控单元;控温设置单元的输入端与智能控制器上的输入端信号连接,室内感应单元的输入端与设置在仪器本体内的温度感应器信号连接,样品区温差感应单元的输入端与温差测算框信号连接;温差计算单元的输出端与均温数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温差计算单元的输入端还与样品区温差感应单元信号连接,温控单元的输出端与温控箱信号连接

[0007]在上述智能均温型生物分析仪中,通过系统的适应性调控作用,充分降低样品区域的温差,进而有效降低仪器本体分析结果的不均一性,提高仪器本体的精确性和数据可靠性

[0008]作为本申请的补充,样品置板上嵌接有多个样品卡套,样品置板下端开设有多个与样品卡套相配合位置设置的感温嵌槽,感温嵌槽内嵌接有温差测算框,温差测算框内固定连接有双头吸热管,温差测算框左右两端均嵌接有触块,双头吸热管左右两端均固定连
接有与触块电性连接的光测距头,双头吸热管内中部设置有预压弹性套,预压弹性套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双头吸热管内壁呈滑动配合的测距反光滑片,双头吸热管内填充有设置在光测距头和测距反光滑片之间的热胀填充物

[0009]作为本申请的补充,样品区温差感应单元的输入端通过触块与光测距头信号连接,且样品区温差感应单元对多个温差测算框内光测距头的数据进行分类标记采集和处理

[0010]作为本申请的补充,双头吸热管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分布于左右两侧且不接触的感温传导区,且感温传导区分别对相对应的热胀填充物传导样品置板内热量

[0011]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均温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还连接有温控异常感应单元,温控异常感应单元的输入端与设置在预压弹性套内的压力感应器信号连接

[0012]作为本申请的再进一步改进,均温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热风调控单元,样品置架左右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与样品置板相对应位置的辅助风口,且辅助风口的输入端与温控箱信号连接,热风调控单元的输出端与辅助风口上安装的调节阀信号连接

[0013]作为本申请的更进一步改进,均温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控温警报单元和数据显示单元,控温警报单元的输出端与设置在仪器本体上的警报器信号连接,数据显示单元的输出端与智能控制器上的输出端信号连接

[0014]综上,通过均温调控系统

温差测算框和双头吸热管的配合,在实现对仪器本体温度自动调控和保持的同时,还能够根据温差测算框和双头吸热管反映出的样品置板两端温度数据差,有效判断出样品区域的控温均匀性,有效提高仪器本体和系统对控温的精确感应程度,通过系统的适应性调控作用,充分降低样品区域的温差,进而有效降低仪器本体分析结果的不均一性,提高仪器本体的精确性和数据可靠性,并且还能够根据预压弹性套的配合,有效实现对多个样品置板上样品区域的温差数据进行采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控温精度,保证整体样品区域的均温性,促进系统的控温精度,提高仪器本体的分析精准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申请第
1、2
种实施方式的仪器本体轴测图;图2为本申请第
1、2
种实施方式的均温调控系统控制逻辑图;图3为本申请第
1、2
种实施方式的仪器本体和均温调控系统配合主视图;图4为本申请第
1、2
种实施方式的样品置架轴测图;图5为本申请第
1、2
种实施方式的样品置板和温差测算框配合爆炸图;图6为本申请第
1、2
种实施方式的调控升温平衡状态时双头吸热管主视剖面图;图7为本申请第
1、2
种实施方式的调控降温平衡状态时双头吸热管主视剖面图;图8为本申请第
1、2
种实施方式的控温失衡时双头吸热管主视剖面图;图9为本申请第
1、2
种实施方式的控温异常时双头吸热管主视剖面图

[0016]图中标号说明:1仪器本体
、11
智能控制器
、12
温控箱
、2
样品置架
、3
样品置板
、31
样品卡套
、32
感温嵌槽
、4
温差测算框
、41
触块
、42
光测距头
、43
测距反光滑片
、5
双头吸热管
、51
热胀填充物
、6
预压弹性套

左右两侧的感温传导区设置,实现了对样品置板3处温度数据的分样采集,进而有效实现温差数据的感应和传递,提高感应精度,促进系统的判断效率

[0022]图1‑3示出均温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热风调控单元,样品置架2左右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与样品置板3相对应位置的辅助风口,且辅助风口的输入端与温控箱
12
信号连接,热风调控单元的输出端与辅助风口上安装的调节阀信号连接,热风调控单元和辅助风口的配合使用,能够辅助系统对温差进行快速的消除,降低样品区域温度变化的幅度,进而保证样品的稳定性,提高仪器本体1分析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智能均温型生物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仪器本体(1)

设置在仪器本体(1)上端的智能控制器(
11


设置在仪器本体(1)右端的温控箱(
12
)以及搭载在智能控制器(
11
)内与温控箱(
12
)相配合的均温调控系统;所述仪器本体(1)内安装有样品置架(2),所述样品置架(2)上安装有多个样品置板(3),所述样品置板(3)下端嵌接有多个温差测算框(4),所述温差测算框(4)内设置有双头吸热管(5);所述均温调控系统包括有均温数据处理单元,所述均温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有控温设置单元

室内感应单元和样品区温差感应单元,所述均温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温差计算单元和温控单元;所述控温设置单元的输入端与智能控制器(
11
)上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室内感应单元的输入端与设置在仪器本体(1)内的温度感应器信号连接,所述样品区温差感应单元的输入端与温差测算框(4)信号连接;所述温差计算单元的输出端与均温数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温差计算单元的输入端还与样品区温差感应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温控单元的输出端与温控箱(
12
)信号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均温型生物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置板(3)上嵌接有多个样品卡套(
31
),所述样品置板(3)下端开设有多个与样品卡套(
31
)相配合位置设置的感温嵌槽(
32
),所述感温嵌槽(
32
)内嵌接有温差测算框(4),所述温差测算框(4)内固定连接有双头吸热管(5),所述温差测算框(4)左右两端均嵌接有触块(
41
),所述双头吸热管(5)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触块(
41
)电性连接的光测距头(
42
),所述双头吸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绍帮陆荣亮李久银李遂倡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枫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