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水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6759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凝水排水装置,主要由储水罐和液位计连接构成,储水罐的顶部设有冷凝水入口,与液位计位于同一侧的储水罐外壁上、下两个部位分别设有高水位报警装置、高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低水位报警装置和低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高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和低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连接于排水管道上,排水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储水罐的下部分别设有独立的冷凝水排放机构和污垢排放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冷凝水排水系统因杂质堵塞发生故障的周期从1年左右提高到几乎不会发生,大大提高冷凝水排水系统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使冷凝水排水系统清除杂质的维护周期从每周延长到1~5年,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电一体化的排水装置,具体来讲是涉及一种冷凝水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冷凝水排水装置是一种节能装置,可以将压缩机等设备产生的冷凝水自动排除, 而不会排放被压缩的空气。目前的冷凝水排水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由储水罐1和设置在储水罐1 一侧的液位计5连接构成,储水罐1的顶部设有冷凝水入口 4,储水罐1内装有冷凝水2和 沉淀于储水罐1底部的污垢3,与液位计位于同一侧的储水罐1外壁上、下两个部位分别设 有高水位报警装置6,高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7、低水位报警装置8和低水位排水控制电磁 阀9,所述高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7和低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9连接于排水管道10上,排 水管道10上设置有电磁阀11,储水罐1的下端设有冷凝水/污垢混合排放机构,冷凝水/ 污垢混合排放机构是由混合物排放管14、混合物手动排放阀12和混合物排放口 13连接构 成,混合物抖动排放阀12与排水管道10相连通。由上述冷凝水排水装置的结构可以看出,此类设备由于没有考虑冷凝水中夹杂的 杂质(如铁锈、金属脱落物、灰尘颗粒等),致使电磁阀容易堵塞,导致不能排水出现故障 的问题,进而造成整套设备的损坏,且需要经常进行维护保养,增加了企业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防止电磁阀堵塞、提高装置耐用 性和可靠性的冷凝水排水装置。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一种冷凝水排水装置,主要由储水 罐和设置在储水罐一侧的液位计连接构成,储水罐的顶部设有冷凝水入口,储水罐内装有 冷凝水和沉淀于储水罐底部的污垢,与液位计位于同一侧的储水罐外壁上、下两个部位分 别设有高水位报警装置、高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低水位报警装置和低水位排水控制电磁 阀,所述高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和低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连接于排水管道上,排水管道上 设置有电磁阀,储水罐的下部分别设有独立的冷凝水排放机构和污垢排放机构。所述储水 罐的下部为呈锥形结构的集污区。所述冷凝水排放机构主要由冷凝水排水管、冷凝水手动排放阀和冷凝水排放口连 接构成,其中冷凝水手动排放阀与排水管道相连通。所述冷凝水排水管的一端置于储水罐内,置于储水罐内的冷凝水排水管的端部开 口向下设置,且端部开口位于污垢的上方。所述污垢排放机构主要由污垢排放管、污垢手动排污阀和污垢排放口连接构成, 所述污垢排放管连接于储水罐的底端。本技术通过将冷凝水排水管的位置从储水罐的底部,移至储水罐底部以上, 液位计低水位线以下的位置,使沉积到储水罐底部的在杂质不能够进入电磁阀,堵塞系统。增加储水罐下部的锥形集污区和储水罐下部的排污阀,将冷凝水中带来的杂质(铁锈、金 属脱落物、灰尘颗粒等)聚集到集污区,并通过排污阀定期排放。通过增大集污区的容积, 可以减少排污次数,在冷凝水中杂质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长期不排污。综上所述,本技术使冷凝水排排水系统因杂质堵塞发生故障的周期从1年左 右提高到几乎不会发生,大大提高冷凝水排水系统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使冷凝水排排水系 统清除杂质的维护周期从每周延长到1 5年,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冷凝水排水装置改进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冷凝水排水装置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储水罐、2-冷凝水、3-污垢、4-冷凝水入口、5-液位计、6-高水位报警装 置、7-高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8-低水位报警装置、9-低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10-排水管 道、11-电磁阀、12-混合手动排放阀、13-混合物排放口、14-混合物排放管、15-冷凝水排水 管、16-冷凝水手动排放阀、17-冷凝水排放口、18-污垢手动排污阀、19-污垢排放口、20-污 垢排放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一种冷凝水排水装置,主要由储水罐1和设置在储水罐1 一侧的液位 计5连接构成,储水罐1的顶部设有冷凝水入口 4,储水罐1内装有冷凝水2和沉淀于储水 罐1底部的污垢3,与液位计位于同一侧的储水罐1外壁上、下两个部位分别设有高水位报 警装置6、高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7、低水位报警装置8和低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9,所述高 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7和低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9连接于排水管道10上,排水管道10上 设置有电磁阀11,储水罐1的下部分别设有独立的冷凝水排放机构和污垢排放机构。所述 储水罐1的下部为呈锥形结构的集污区。如图2所示,所述冷凝水排放机构主要由冷凝水排水管15、冷凝水手动排放阀16 和冷凝水排放口 17连接构成,其中冷凝水手动排放阀16与排水管道10相连通。如图2所示,所述冷凝水排水管15的一端置于储水罐1内,置于储水罐1内的冷 凝水排水管15的端部开口向下设置,且端部开口位于污垢3的上方。如图2所示,所述污垢排放机构主要由污垢排放管20、污垢手动排污阀18和污垢 排放口 19连接构成,所述污垢排放管20连接于储水罐1的底端。权利要求一种冷凝水排水装置,主要由储水罐(1)和设置在储水罐(1)一侧的液位计(5)连接构成,储水罐(1)的顶部设有冷凝水入口(4),储水罐(1)内装有冷凝水(2)和沉淀于储水罐(1)底部的污垢(3),与液位计位于同一侧的储水罐(1)外壁上、下两个部位分别设有高水位报警装置(6)、高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7)、低水位报警装置(8)和低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9),所述高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7)和低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9)连接于排水管道(10)上,排水管道(10)上设置有电磁阀(11),其特征在于储水罐(1)的下部分别设有独立的冷凝水排放机构和污垢排放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凝水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1)的下部为呈锥 形结构的集污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凝水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排放机构主要由冷 凝水排水管(15)、冷凝水手动排放阀(16)和冷凝水排放口(17)连接构成,其中冷凝水手动 排放阀(16)与排水管道(10)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冷凝水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排水管(15)的一端 置于储水罐(1)内,置于储水罐(1)内的冷凝水排水管(15)的端部开口向下设置,且端部 开口位于污垢(3)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凝水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垢排放机构主要由污垢 排放管(20)、污垢手动排污阀(18)和污垢排放口(19)连接构成,所述污垢排放管(20)连 接于储水罐(1)的底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凝水排水装置,主要由储水罐和液位计连接构成,储水罐的顶部设有冷凝水入口,与液位计位于同一侧的储水罐外壁上、下两个部位分别设有高水位报警装置、高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低水位报警装置和低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高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和低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连接于排水管道上,排水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储水罐的下部分别设有独立的冷凝水排放机构和污垢排放机构。本技术使冷凝水排水系统因杂质堵塞发生故障的周期从1年左右提高到几乎不会发生,大大提高冷凝水排水系统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使冷凝水排水系统清除杂质的维护周期从每周延长到1~5年,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文档编号C02F1/52GK201660484SQ20102014528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0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凝水排水装置,主要由储水罐(1)和设置在储水罐(1)一侧的液位计(5)连接构成,储水罐(1)的顶部设有冷凝水入口(4),储水罐(1)内装有冷凝水(2)和沉淀于储水罐(1)底部的污垢(3),与液位计位于同一侧的储水罐(1)外壁上、下两个部位分别设有高水位报警装置(6)、高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7)、低水位报警装置(8)和低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9),所述高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7)和低水位排水控制电磁阀(9)连接于排水管道(10)上,排水管道(10)上设置有电磁阀(11),其特征在于:储水罐(1)的下部分别设有独立的冷凝水排放机构和污垢排放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武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成钢梅塞尔气体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