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取代萘类化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6688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取代萘类化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取代萘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在抗植物病原真菌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然植物化学
,具体涉及一种从黄毛榕根中提取分离的多取代萘类化合物

制备方法及在抗植物病原真菌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黄毛榕
(Ficus esquiroliana H.L
é
v.)
是桑科榕属的小乔木或灌木

生于山坡林下或溪边,喜光,耐干早瘩薄,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深厚肥沃

排水良好酸性土

黄毛榕据

新华本草纲要

记载根皮味甘

性平,有健脾益气,活血祛风的功效

用于治疗气血虚弱

子宫下垂

脱肛

风湿痹痛

泄泻等症状

[0003]唐营德
(
天然产物
Mornaphthoate E

Euphorlactone A
的全合成研究
.
济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021)
提到天然产物萘酸甲酯

Mornaphthoate E
是从巴戟天跟部提取

分离得到,对其全合成进行研究

但目前从黄毛榕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多取代萘类化合物未见有报道,也未见它们有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报道
。<br/>本专利技术旨在对黄毛榕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进一步分离研究,以期得到新的具有抗植物真菌作用的多取代萘类化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明显抗植物真菌活性的多取代萘类化合物
mornaphthoate Y
,并详细公开从黄毛榕植物中分离该类化合物的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多取代萘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取代萘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0007][0008]其中,
R1、R2、R3、R4分别独立选自为

H


CH3。
[0009]优选地,一种多取代萘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下:
[0010][0011]上述多取代萘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①
黄毛榕根乙醇提取物:将黄毛榕的根阴干粉碎,按常规用
30

95

v/v
的乙醇冷浸或是热提3~5次,每次5~
10
天,得到提取液,将其减压浓缩成膏状,即得黄毛榕根乙醇提取物;
[0013]②
将步骤

得到的黄毛榕根乙醇提取物用水稀释成悬浮液,以乙酸乙酯萃取,将乙酸乙酯萃取液浓缩成浸膏,然后以石油醚

乙酸乙酯混合溶剂及乙酸乙酯

甲醇混合溶剂按极性递增进行硅胶柱层析,用
200

300
目硅胶上柱,收集每次洗脱的流分;
[0014]③
各流分经过薄层层析检测,以氯仿

甲醇混合溶剂为展开剂,合并相似流分,得流分
Fr.1
~7,其中氯仿体积分数为
92

98
%;
[0015]④
将步骤

所得的
Fr.2
流分再次进行硅胶柱层析,得目标流分;
[0016]⑤
将步骤

所得的目标流分经过葡聚糖凝胶柱层析,以氯仿

甲醇混合溶剂为洗脱剂,收集目标流分,其中氯仿体积百分数为
40

60
%;
[0017]⑥
将步骤

所得的目标流分经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以体积比为3~
5:5
~7甲醇

水作为洗脱剂,得到目标提取物多取代萘类化合物

[0018]进一步地,步骤

中,用
75

v/v
的乙醇浸提4次,每次7天,得黄毛榕提取物

[0019]进一步地,步骤

中,石油醚

乙酸乙酯混和溶剂中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
100:0

0:100
,乙酸乙酯

甲醇混合溶剂中乙酸乙酯和甲醇的体积比为
100:0

0:100
,每次
500mL
收集馏分

[0020]进一步地,步骤

中,石油醚

乙酸乙酯混和溶剂和乙酸乙酯

甲醇按体积比
100:0、90:10、80:20、70:30、60:40

50:50、40:60、30:70、20:80、10:90、0:100
梯度洗脱

[0021]进一步地,步骤

中,所述氯仿

甲醇混合溶剂中氯仿体积百分数为
95


[0022]进一步地,步骤

中,所述氯仿

甲醇混合溶剂中氯仿体积百分数为
50


[0023]进一步地,步骤

中,甲醇

水的体积比为
4:6
,流速为
2.5ml/min
,检测波长为
210nm。
[0024]进一步地,该多取代萘类化合物在抗植物病原真菌中的应用

[0025]更优选地,所述植物病原真菌包括烟草黑径病菌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
甘蓝黑斑病菌
(Alternaria brassicicola)、
辣椒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capsici)、
金桔沙皮病菌
(Diaporthe medusaea nitschke)、
甘蔗凤梨病菌
(Ceratocystis paradoxa moreau)、
水稻胡麻叶病菌
(Bipolaris oryzae)、
茶轮斑病菌
(Pestallozzia theae)、
玉米大斑病菌
(Exserohilum turcicum)、
贡柑链格病菌
(Alternaria A.citr)。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多取代萘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取代萘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其中,
R1、R2、R3、R4分别独立选自为

H


CH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取代萘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下: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取代萘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黄毛榕根乙醇提取物:将黄毛榕的根阴干粉碎,按用
30

95

v/v
的乙醇冷浸或热提3~5次,每次5~
10
天,得到提取液,将其减压浓缩成膏状,即得黄毛榕根乙醇提取物;

将步骤

得到的黄毛榕根乙醇提取物用水稀释成悬浮液,以乙酸乙酯萃取,将乙酸乙酯萃取液浓缩成浸膏,然后以石油醚

乙酸乙酯混合溶剂及乙酸乙酯

甲醇混合溶剂按极性递增进行硅胶柱层析,收集每次洗脱的流分;

各流分经过薄层层析检测,以氯仿

甲醇混合溶剂为展开剂,合并相似流分,得流分
Fr.1
~7,其中氯仿体积分数为
92

98
%;

将步骤

所得的
Fr.2
流分再次进行硅胶柱层析,得目标流分;

将步骤

所得的目标流分经过葡聚糖凝胶柱层析,以氯仿

甲醇混合溶剂为洗脱剂,收集目标流分,其中氯仿体积百分数为
40

60
%;

将步骤

所得的目标流分经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以体积比3~
5:5
~7甲醇

水作为洗脱剂,得到目标提取物多取代萘类化合物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取代萘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中,用
75

v/v
的乙醇浸提4次,每次7天,得黄毛榕提取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德财周学明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