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阻隔型聚乙烯基单一材质复合抗菌膜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5800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聚烯烃薄膜领域,公开了一种阻隔型聚乙烯基单一材质复合抗菌膜及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隔型聚乙烯基单一材质复合抗菌膜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聚烯烃薄膜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阻隔型聚乙烯基单一材质复合抗菌膜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诉求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无毒无害,而是延伸到了对健康

环保理念的追求,由此市场对功能性环保包装的需求不断增加

[0003]一方面,传统的单一包装材料往往不能满足食品等对包装阻隔性能要求,市场上的包装产品常常采用多层

多种材料包装,材料构成中,不仅含有不同塑料层,常常还有铝箔

涂层等,这导致分拣

分类过程繁琐而困难,回收利用率低

受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塑料包装材料使用单一材料日益受到重视

在保证包装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单一材料,以利于回收利用,这已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共识

单一材质,是指该物质的主要材料只有一种,包装行业内一般认为单一材质包装中其他材料含量不应超过
5%
,且不含不利于回收的材料

[0004]另一方面,抗菌包装是将包装材料和防腐剂组合,以提高食品货架期和安全性,将制约食品保藏的各种因素巧妙结合应用的综合方法

抗菌包装体系一般由包装材料

抗菌剂和食品三部分组成

抗菌剂通常涂在包装材料上

合成于包装材料内

固定在包装材料表面或被改良成包装材料

然而,单一材质的抗菌包装材料功能性单一,并不能很好的满足食品对包装其他诸如力学性能

阻隔性能的要求

[0005]因此,目前亟待提出一种阻隔型聚乙烯基单一材质复合抗菌膜及制备方法,能够在保证单一材质利于回收特性的基础上,有效解决单一材质薄膜阻隔性能差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力学性能,并赋予其抗菌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阻隔型聚乙烯基单一材质复合抗菌膜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抗菌膜材质单一,能够增强聚乙烯材质薄膜的气体阻隔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并赋予其显著的抗菌效果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阻隔型聚乙烯基单一材质复合抗菌膜,所述复合抗菌膜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外保护
BOPE


粘结层和内功能层;所述内功能层为由共挤工艺得到的五层结构层,所述五层结构层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
A

、E1

、B

、E2
层和
C
层;所述
A
层的母料为有机改性的氮化硼纳米片(
BNNSs
)与
LDPE
(低密度聚乙烯)经共混造粒制得;所述
B
层的母料为有机改性的氮化硼纳米片与
HDPE
(高密度聚乙烯)经共混造粒制得;所述
C
层的母料为有机改性纳米
TiO2与
MPE
(茂金属聚乙烯)和
LLDPE
(线性低密度基乙烯)经共混造粒制得;所述
E1
层和
E2
层均为
LLDPE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内功能层的厚度为
50

100
μ
m
;所述
A

、E1

、B

、E2
层和
C
层的厚度比为(
3.5

4.5
):(
0.8

1.2
):(
1.5

2.5
):(
0.8

1.2
):(
3.5

4.5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
E1
层和
E2
层作为
A、B、C
层的过渡与粘结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以所述
A
层的母料的总重量计,所述
A
层的母料的有机改性的氮化硼纳米片的含量为
1%

5%。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以所述
B
层的母料的总重量计,所述
B
层的母料的有机改性的氮化硼纳米片的含量为
1%

5%。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以所述
C
层的母料的总重量计,有机改性纳米
TiO2的含量为
1%

5%

MPE

LLDPE
的质量之比为(
1.5
‑4):
1。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阻隔型聚乙烯基单一材质复合抗菌膜的阻隔性能增强机理为:氮化硼纳米片作为一种二维纳米层状材料,具有极高的纵横比,将其分散至聚烯烃材料中时,可以有效延长渗透分子的渗透路径

降低扩散速率,从而有效提高聚乙烯薄膜的阻隔性能

[0014]所述阻隔型聚乙烯基单一材质复合抗菌膜的抗菌机理及特点为:纳米二氧化钛能在光催化作用下使细菌分解而达到抗菌效果,其对人体安全无毒,对皮肤无刺激性;抗菌能力强,抗菌范围广;无臭味

怪味,气味小;耐水洗,储存期长;热稳定性好,高温下不变色,不分解,不挥发,不变质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未经过表面处理无机纳米粒子(氮化硼纳米片和纳米二氧化钛)与有机材料之间相容性较差,容易导致其在有机基体材料中团聚而分散不均匀,故氮化硼纳米片和纳米二氧化钛需要经过有机改性,以增强其在聚乙烯树脂材料中的相容性和分散性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有机改性的氮化硼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空气条件下,将纳米六方氮化硼(
h

BN
)进行高温煅烧处理,冷却取出后与水混合并进行一次超声分散,得到第一分散液;调节所述第一分散液的
pH
至4‑5后将其与第一硅烷偶联剂混合并依次进行二次超声分散

搅拌

离心

去除上清液

烘干沉淀和研磨,得到所述有机改性的氮化硼纳米片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在所述有机改性的氮化硼纳米片的制备中:所述纳米六方氮化硼的平均粒径
≤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阻隔型聚乙烯基单一材质复合抗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抗菌膜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外保护
BOPE


粘结层和内功能层;所述内功能层为由共挤工艺得到的五层结构层,所述五层结构层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
A

、E1

、B

、E2
层和
C
层;所述
A
层的母料为有机改性的氮化硼纳米片与
LDPE
经共混造粒制得;所述
B
层的母料为有机改性的氮化硼纳米片与
HDPE
经共混造粒制得;所述
C
层的母料为有机改性纳米
TiO2与
MPE

LLDPE
经共混造粒制得;所述
E1
层和
E2
层均为
LLDPE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隔型聚乙烯基单一材质复合抗菌膜,其中,所述内功能层的厚度为
50

100
μ
m
;所述
A

、E1

、B

、E2
层和
C
层的厚度比为(
3.5

4.5
):(
0.8

1.2
):(
1.5

2.5
):(
0.8

1.2
):(
3.5

4.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隔型聚乙烯基单一材质复合抗菌膜,其中,以所述
A
层的母料的总重量计,所述
A
层的母料的有机改性的氮化硼纳米片的含量为
1%

5%
;以所述
B
层的母料的总重量计,所述
B
层的母料的有机改性的氮化硼纳米片的含量为
1%

5%
;以所述
C
层的母料的总重量计,有机改性纳米
TiO2的含量为
1%

5%

MPE

LLDPE
的质量之比为(
1.5
‑4):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隔型聚乙烯基单一材质复合抗菌膜,其中,所述有机改性的氮化硼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空气条件下,将纳米六方氮化硼进行高温煅烧处理,冷却取出后与水混合并进行一次超声分散,得到第一分散液;调节所述第一分散液的
pH
至4‑5后将其与第一硅烷偶联剂混合并依次进行二次超声分散

搅拌

离心

去除上清液

烘干沉淀和研磨,得到所述有机改性的氮化硼纳米片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隔型聚乙烯基单一材质复合抗菌膜,其中,在所述有机改性的氮化硼纳米片的制备中:所述纳米六方氮化硼的平均粒径
≤1000nm
;所述高温煅烧处理的条件包括:煅烧温度为
800

1000℃
,升温速率为
10

20℃/min
,保温时间为
20

40min
;高温煅烧处理后的纳米六方氮化硼与水

第一硅烷偶联剂的用量比为(1‑2):(
200

400
):(1‑2)
g/mL/mL
;一次超声分散的时间为
3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华韩忠强丘晓琳蒋文翰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