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菱形挂篮拆除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5647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菱形挂篮拆除的施工方法,在主梁挂篮施工完成后,进行挂篮锚固系统转换,即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菱形挂篮拆除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菱形挂篮拆除的施工方法,主要针对菱形挂篮受地理因素限制无法进行整体下放的问题


技术介绍

[0002]菱形挂篮拆除最常用的方法是整体下放,即上部结构拆除完成后,通过卷扬机

连续千斤顶或其他起重吊装设备,将挂篮下部结构整体下放至指定区域

该方法工艺成熟

安全系数较高

施工周期短,但有时会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导致整体下放方案难以实施,在经济

周期等方面不具备优势

例如挂篮下方是沼泽地

无法进入船舶的江河湖泊

高山峡谷等,常规方式需要挂篮从合龙段倒退至合适区域后进行整体下放,但是对于中央索面斜拉桥,挂篮后退难度相当大同时也增加了施工周期及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菱形挂篮拆除的施工方法,解决因受地理因素影响,菱形挂篮无法采取直接整体下放带来的经济成本高

周期较长的问题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菱形挂篮拆除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挂篮前上横梁与底篮连接的吊杆

吊带换成精轧螺纹钢,将底篮系统锚固在混凝土主梁上,并将底篮和侧模下放一定高度;步骤2)拆卸挂篮的上部结构和内模,所述上部结构包括前上横梁

中门架
/>菱形架

轨道;拆除顺序为:前上横梁

中门架

菱形架

轨道

内模;步骤3)采用空中解体法拆卸挂篮下部结构,所述下部结构包括张拉平台

外导梁

侧模

底模

底纵梁

行走导梁和底托梁;拆除顺序为:张拉平台

外导梁

侧模

底模

底纵梁

行走导梁

底托梁

[0005]步骤2)中所述前上横梁的拆除过程为:先在要拆除的前上横梁节段上系汽车吊钢丝绳,然后拆解连接螺栓,接着利用汽车吊将拆分后的构件吊至桥面,循环此步骤直至前上横梁拆除完成;步骤2)中所述中门架的拆除过程为:利用缆风绳将挂篮菱形架固定,遵循先两侧后中间原则对中门架分块进行拆除

[0006]步骤2)中所述菱形架的拆除过程为:将汽车吊钢丝绳与菱形架连接,待钢丝绳受力后,解除后锚杆

缆风绳对菱形架的约束;单个菱形架整体放倒后对菱形架各构件逐步进行拆卸;步骤2)中所述轨道的拆除过程为:采用汽车吊拆卸轨道,然后搬运垫梁;步骤2)中所述内模的拆除过程为:先由人工进行内模箱内拆解,拆解完成后利用汽车吊从混凝土主梁顶部预留孔洞将模板取出

[0007]步骤3)中所述张拉平台的拆除过程为:先在梁体内设置4个手拉葫芦连接底托梁,在混凝土主梁预留位置安装
1#
卷扬机
、2#
卷扬机,然后在梁体翼板外缘安装钢丝绳保护装置,最后采用空中解体法进行拆除

[0008]步骤3)中所述外导梁采用逐根拆除的方式,具体过程为:将汽车吊钢丝绳与外导梁连接,然后利用临时手拉葫芦下放外导梁,提升汽车吊钢丝绳,待外导梁被牵引出混凝土主梁投影区域后,解除临时手拉葫芦约束,利用汽车吊提升至桥面

[0009]步骤3)中所述侧模分翼板

腹板分步进行拆除,具体拆除方式为:先在待吊装侧模上安装
1#
卷扬机和
2#
卷扬机及汽车吊钢丝绳,然后将翼板模板与腹板模板从圆弧倒角底部螺栓连接处断开,由卷扬机配合汽车吊吊至桥面;其中,
2#
卷扬机钢丝绳安装在侧模底部,
1#
卷扬机钢丝绳安装在侧模中上部;由
1#
卷扬机控制将侧模提升,同时
2#
卷扬机控制侧模使其逐渐竖直,待
1#
卷扬机钢丝绳水平时,侧模完全处于竖直状态,再由汽车吊将侧模提运至桥面;循环此步骤直至侧模拆除完成

[0010]步骤3)中所述底模的拆除过程为:先将底模按拼装分块分成小块模板,同时将
2#
卷扬机转移至另一幅预留位置处安装并在混凝土主梁上安装滑轮;然后在小块模板外侧安装汽车吊
、1#
卷扬机钢丝绳;在内侧安装
2#
卷扬机钢丝绳;由
1#
卷扬机缓慢收绳将小块模板牵引出混凝土主梁投影区域并逐渐提升高度,同时
2#
卷扬机控制小块模板使其逐渐竖直;待
1#
卷扬机钢丝绳水平时,小块模板完全处于竖直状态,再由汽车吊将其提运至桥面;循环此步骤直至底模拆除完成

[0011]步骤3)中所述底纵梁采取逐根拆除,具体过程为:由两台卷扬机配合先将底纵梁牵引出混凝土主梁区域,同时控制其空中姿态使其呈竖直状态,再由汽车吊将其提运至桥面;其中,在较长两节底托梁上留两根底纵梁不拆除,较长两节底托梁分别为前底托梁上较长两节

后底托梁上较长两节

[0012]步骤3)中所述底托梁采用先局部后整体方式进行拆除,具体过程为:先将较短一节的底托梁从整体上分离,再由卷扬机配合汽车吊提升至桥面;再将前底托梁

后底托梁上两节较长段在栓接部位解除栓接,使前底托梁

后底托梁与底纵梁形成“井”字型,将一幅“井”字型梁利用卷扬机配合汽车吊整体吊装,分幅逐次拆除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空中解体法,即利用汽车吊拆除挂篮上部结构,然后通过多台吊装设备协作,将挂篮下部构件进行空中解体,利用卷扬机荡移出主梁投影区域,最后采用汽车吊提升至桥面

解决了因受地理因素影响,菱形挂篮无法采取直接整体下放带来的经济成本高

周期较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现场施工布置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现场施工布置侧视图;图3是锚固系统转换示意图;图4是拆除前上横梁示意图;图5是拆除中门架示意图;图6是拆除菱形架示意图;
图7是拆除轨道示意图;图8是拆除内模示意图;图9是拆除张拉平台示意图;图
10
是拆除外导梁示意图;图
11
是拆除侧模示意图;图
12
是拆除底模示意图;图
13
是拆除底纵梁示意图;图
14
是拆除行走导梁示意图;图
15
是底托梁局部拆除示意图;图
16
是底托梁整体拆除示意图

[0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菱形挂篮拆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挂篮前上横梁与底篮连接的吊杆

吊带换成精轧螺纹钢,将底篮系统锚固在混凝土主梁上,并将底篮及侧模下放一定高度;步骤2)拆卸挂篮的上部结构和内模,所述上部结构包括前上横梁

中门架

菱形架

轨道;拆除顺序为:前上横梁

中门架

菱形架

轨道

内模;步骤3)采用空中解体法拆卸挂篮下部结构,所述下部结构包括张拉平台

外导梁

侧模

底模

底纵梁

行走导梁和底托梁;拆除顺序为:张拉平台

外导梁

侧模

底模

底纵梁

行走导梁

底托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菱形挂篮拆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前上横梁的拆除过程为:先在要拆除的前上横梁节段上系汽车吊钢丝绳,然后拆解连接螺栓,接着利用汽车吊将拆分后的构件吊至桥面,循环此步骤直至前上横梁拆除完成;步骤2)中所述中门架的拆除过程为:利用缆风绳将挂篮菱形架固定,遵循先两侧后中间原则对中门架分块进行拆除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菱形挂篮拆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菱形架的拆除过程为:将汽车吊钢丝绳与菱形架连接,待钢丝绳受力后,解除后锚杆

缆风绳对菱形架的约束;单个菱形架整体放倒后对菱形架各构件逐步进行拆卸;步骤2)中所述轨道的拆除过程为:采用汽车吊拆卸轨道,然后搬运垫梁;步骤2)中所述内模的拆除过程为:先由人工进行内模箱内拆解,拆解完成后利用汽车吊从混凝土主梁顶部预留孔洞将模板取出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菱形挂篮拆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张拉平台的拆除过程为:先在梁体内设置4个手拉葫芦连接底托梁,在混凝土主梁预留位置安装
1#
卷扬机
、2#
卷扬机,然后在梁体翼板外缘安装钢丝绳保护装置,最后采用空中解体法进行拆除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菱形挂篮拆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外导梁采用逐根拆除的方式,具体过程为:将汽车吊钢丝绳与外导梁连接,然后利用临时手拉葫芦下放外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财进韩伦郭恒黄海强段明扬张豹乔帅帅刘伟康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