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466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底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底盘MIG焊智慧焊接系统及焊道探测工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焊接和精密计算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底盘
MIG
焊智慧焊接系统及焊道探测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工业化产品,汽车产业代表工业发展水平,一个优质的工业化产品离不开先进的制备工艺技术,尤其汽车关键部件中底盘的焊接和检测技术

目前,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呈现并行发展态势,以及各种层出不穷的汽车新品和用户各种定制化的需求,无疑是对现有汽车制备工艺的一种挑战,专利技术新的智慧化汽车底盘制备工艺技术已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0003]汽车底盘是汽车的支撑体,其性能指标对整个汽车的安全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依据它的基本构造由车架

驱动

车桥
......
多种零部件组成;又根据不同车型

材料

用户需求等差异派生出许许多多不同形式的零部件

长久以来,汽车底盘制备工艺是针对具体的产品尺寸

材料等特性定制化的装备,汽车底盘的基体为复杂曲面的薄壁钣金件,定制化的装备装夹特定的复杂曲面的薄壁钣金件,然后进行具体的位置焊接

[0004]然而,由于汽车的底盘是多种不同尺寸零件组装焊接而成,因此零件的尺寸误差会被直接复刻在被焊接的零件上,产生漏焊

气孔等焊道缺陷,直接影响汽车底盘质量r/>。
通常是使用放大镜由人工目视来检测焊道的漏焊与气孔等焊道缺陷

但是这种检测方法精度低,效率低,而且只能在生产线外检查实施

因此全面的

精确的

高效的汽车底盘焊道在线检测方法及设备已经成为了制造业迫切需要的关键技术

[0005]现有公告号
CN116275899A
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焊接工艺,包括对需要焊接的铝型材或铸铝件焊接处进行机械切割,将需要焊接的铝型材或铸铝件切割后的焊接处进行对接,后采用双脉冲焊接电流工艺对焊接处进行焊接,能够有效减少铝合金焊接过程中的人力损耗,同时保证铝合金焊接处的稳定性,减少焊接缺陷;
[0006]目前,根据多年来使用的汽车底盘制备工艺和焊道探测工艺,虽然实现了对汽车底盘拼装焊接和焊道探测,但仍存在以下的缺点:
[0007]1、
焊接设备性能低,缺乏适用焊多种金属的制备工艺;
[0008]2、
焊接设备功能低,无法兼容多种车型的底盘组装焊接;
[0009]3、
焊接过程异常现象监测能力低;
[0010]4、
人工探测效率低,设备不联动

工况不安全;
[0011]5、
焊接设备不柔性,占用生产场地面积大,降低了生产区域利用率,也致使现场管理难;
[0012]6、
人工探测精度低,反馈数据不实时

不全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13]基于上述表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底盘
MIG
焊智慧焊接系统及焊道探测工艺
方法,以解决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

[001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底盘
MIG
焊智慧焊接系统及焊道探测工艺方法,包括基础框架,基础框架上设有槽口,通过槽口和基础框架顶面与地面的高差形成一个三维空间;
[0015]可视化防护,可视化防护安装于基础框架上,保证废气不外泄及阻挡电弧光辐射产生非接触式伤害;
[0016]柔性回转装置,柔性回转装置设置于基础框架上且被可视化防护围覆,柔性回转装置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固定端和活动端上安装有旋转臂,以实现对装夹治具的
x、y、z
向定位;
[0017]MIG
焊机器人系统,
MIG
焊机器人系统由多套
MIG
焊焊接单元组件组成,
MIG
焊焊接单元组件包括机器人底座和六轴焊接机器人,机器人底座底部固装于基础框架内,六轴焊接机器人固装于机器人底座上;
[0018]焊道跟踪探测系统,焊道跟踪探测系统由多套焊道跟踪探测单元组成,焊道跟踪探测单元安装于
MIG
焊焊接单元组件上;
[0019]移动式焊材存储库,移动式焊材存储库由多套存储单元组成,每套存储单元分别向
MIG
焊焊接单元组件供给焊材;
[0020]生产监控系统,生产监控系统设置于可视化防护内以对生产全过程中实时监测摄像,并将监测数据上传至中央控制系统及后台监测设备;
[0021]废气收集处理器,废气收集处理器安装于可视化防护顶部,废气收集处理器用于吸收焊接产生的废气集中处理,并排出达标的气体;
[0022]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设置于可视化防护外,通过中央控制系统集中收集各种焊接指令并统一调配;
[0023]压缩空气单元,压缩空气单元安装于可视化防护侧面,通过压缩空气单元输出压缩空气介质,保证治具在柔性回转装置中使用气体需求;
[0024]安全防护系统,安全防护系统设置于可视化防护上,用于保证焊接功能区的生产安全,以机械和物理组合的方式杜绝外物非正常进入生产区域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26]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臂包括分别安装于固定端和活动端的右旋转臂和左旋转臂,左旋转臂和右旋转臂内均设置有万向球组件和圆柱锥端组件,保证
x、y、z
向快速定位,圆柱锥端组件内设置有固定装置,保证装夹治具安装牢固,固定端内设置有伺服驱动源,通过伺服驱动源输出驱动力致使左旋转臂和右旋转臂绕柔性回转装置的回转中心旋转

[0027]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端上设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一端插接有连接块,连接块一端与活动端铰接,调节装置输出的驱动力通过连接块传到活动端,保证固定端和活动端的间距根据底盘产品需要实现柔性变动功能,活动端底部固装有直线滑轨副,直线滑轨副承载活动端的负重,保证活动端沿着直线滑轨副做直线往返运动

[0028]进一步的,所述
MIG
焊焊接单元组件还包括
MIG
焊枪

焊材输送装置

清枪装置和控制系统,
MIG
焊枪和焊道跟踪探测系统安装于六轴焊接机器人末端,焊材输送装置安装于六轴焊接机器人上,通过焊材输送装置提供传输功能,保证焊材源源不断从移动式焊材存储库输送至
MIG
焊枪

[0029]进一步的,所述清枪装置设置于固定端和活动端上,清枪装置包括铲刮机构和修剪机构,通过铲刮机构保证
MIG
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汽车底盘
MIG
焊智慧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框架,所述基础框架上设有槽口,通过槽口和基础框架顶面与地面的高差形成一个三维空间;可视化防护,所述可视化防护安装于基础框架上,保证废气不外泄及阻挡电弧光辐射产生非接触式伤害;柔性回转装置,所述柔性回转装置设置于基础框架上且被可视化防护围覆,柔性回转装置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固定端和活动端上安装有旋转臂,以实现对装夹治具的
x、y、z
向定位;
MIG
焊机器人系统,所述
MIG
焊机器人系统由多套
MIG
焊焊接单元组件组成,
MIG
焊焊接单元组件包括机器人底座和六轴焊接机器人,机器人底座底部固装于基础框架内,六轴焊接机器人固装于机器人底座上;焊道跟踪探测系统,所述焊道跟踪探测系统由多套焊道跟踪探测单元组成,焊道跟踪探测单元安装于
MIG
焊焊接单元组件上;移动式焊材存储库,所述移动式焊材存储库由多套存储单元组成,每套存储单元分别向
MIG
焊焊接单元组件供给焊材;生产监控系统,所述生产监控系统设置于可视化防护内以对生产全过程中实时监测摄像,并将监测数据上传至中央控制系统及后台监测设备;废气收集处理器,所述废气收集处理器安装于可视化防护顶部,废气收集处理器用于吸收焊接产生的废气集中处理,并排出达标的气体;中央控制系统,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设置于可视化防护外,通过中央控制系统集中收集各种焊接指令并统一调配;压缩空气单元,所述压缩空气单元安装于可视化防护侧面,通过压缩空气单元输出压缩空气介质,保证治具在柔性回转装置中使用气体需求;安全防护系统,所述安全防护系统设置于可视化防护上,用于保证焊接功能区的生产安全,以机械和物理组合的方式杜绝外物非正常进入生产区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盘
MIG
焊智慧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臂包括分别安装于固定端和活动端的右旋转臂和左旋转臂,左旋转臂和右旋转臂内均设置有万向球组件和圆柱锥端组件,保证
x、y、z
向快速定位,圆柱锥端组件内设置有固定装置,保证装夹治具安装牢固,固定端内设置有伺服驱动源,通过伺服驱动源输出驱动力致使左旋转臂和右旋转臂绕柔性回转装置的回转中心旋转;活动端上设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一端插接有连接块,连接块一端与活动端铰接,调节装置输出的驱动力通过连接块传到活动端,保证固定端和活动端的间距根据底盘产品需要实现柔性变动功能,活动端底部固装有直线滑轨副,直线滑轨副承载活动端的负重,保证活动端沿着直线滑轨副做直线往返运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盘
MIG
焊智慧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MIG
焊焊接单元组件还包括
MIG
焊枪

焊材输送装置

清枪装置和控制系统,
MIG
焊枪和焊道跟踪探测系统安装于六轴焊接机器人末端,焊材输送装置安装于六轴焊接机器人上,通过焊材输送装置提供传输功能,保证焊材源源不断从移动式焊材存储库输送至
MIG
焊枪;清枪装置设置于固定端和活动端上,清枪装置包括铲刮机构和修剪机构,通过铲刮机构保证
MIG
焊枪枪头
无异常附着物,通过修剪机构保证
MIG
焊枪的焊材凸出长度处于设计值,控制系统设置于于六轴焊接机器人内,六轴焊接机器人通过控制系统接收中央控制系统的调配信号指令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盘
MIG
焊智慧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框架包括焊接结构件,焊接结构件外形呈
Y
型,槽口包括设置于焊接结构件上的
U
型上部槽口和
L
型槽口,焊接结构件上设置有调节窗口;可视化防护为四面一顶式结构,以组成密闭的空间防护体系,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燕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