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452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可控制移动式牙托包括上颌牙托和下颌牙托,下颌牙托在调节机构的带动下,相对于上颌牙托实现双向位移;下颌牙托内安装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睡眠呼吸信号,并反馈驱动调节机构带动下颌牙托移动,即通过控制模块接收睡眠呼吸暂停信号,反馈驱动调节机构带动下颌牙托相对于上颌牙托向前移动,进而带动人体口腔下颌部分缓慢前移,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稳定,操作便捷,能够改善上气道狭窄,从而减少睡眠呼吸暂停及缺氧现象,并能在呼吸暂停解除后,控制下颌牙托反向位移,恢复原位;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相应控制方法,操作便捷,便于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OSA)
临床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时打鼾,打鼾不仅严重影响他人的休息,也影响睡眠者自己的睡眠质量,打鼾产生的原因是人进入睡眠状态后,咽喉的上部至鼻腔这一段呼吸道的肌肉松弛,导致呼吸道狭窄或被堵塞造成的,可导致不同程度缺氧,容易引起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和脑血管等疾病,严重者可致夜间猝死,因此睡眠呼吸暂停
OSA
也被称为“夜间杀手”。
[0003]现有技术中,已存在帮助人们具有良好睡眠并能够有效改善打鼾的阻鼾器,也就是牙托;但是,现有的牙托,大多都是固定式的,一旦定制好一定的距离后,是无法随时调整下颌前移距离的,长时间处于某个位置或某个状态,容易导致下颌酸痛不适,同时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及不同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根据不同人员的不同需求,能够随时进行调整,提高舒适度的同时,能够有效改善睡眠呼吸暂停及缺氧现象的可控制移动式牙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包括上颌牙托和下颌牙托,所述下颌牙托在调节机构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上颌牙托实现双向位移;所述下颌牙托内安装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睡眠呼吸信号,并反馈驱动所述调节机构带动所述下颌牙托移动: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中,控制模块接收睡眠呼吸暂停信号,并反馈驱动调节机构带动下颌牙托相对于上颌牙托向前移动,进而带动人体口腔下颌部分缓慢前移

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稳定,操作便捷,能够改善上气道狭窄,从而减少睡眠呼吸暂停及缺氧现象,并能在呼吸暂停解除后,控制下颌牙托反向位移,恢复原位

[0009]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中,所述上颌牙托和所述下颌牙托采用高分子材料,与人体组织生物相容,无毒无害,具备一定的硬度和韧性

[0010]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通讯电路

驱动电路

主控芯片和用于供电的供电单元,所述通讯电路与呼吸睡眠监护仪进行无线通讯;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调节机构的动力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所述通讯电路和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通讯电路的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电路驱动所述调节机构动力控制端的启动和关闭

[0011]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中,所述上颌牙托和所述下颌牙托均为
U
型结构,所述调节机构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安装在所述下颌牙托两端的端头内;所述上颌牙托内具有与所述调节机构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上颌牙托两端的端头内,并分别与所述调节机构对应

[0012]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中,所述凹槽内安装有齿条;每个所述调节机构均包括第一电机

转动轴和齿轮;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下颌牙托一端的端头内;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齿轮套固在所述转动轴的外侧,并与所述齿条啮合

[0013]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中,所述上颌牙托和所述下颌牙托均为
U
型结构,所述调节机构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安装在所述下颌牙托两端的端头内,所述上颌牙托上开设有与所述调节机构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上颌牙托两端的端头内

[0014]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中,每个所述调节机构均包括第二电机和导向杆;所述第二电机为线性电机,并安装在所述下颌牙托一端的端头内,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下颌牙托以固定点摆动连接,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下颌牙托和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上颌牙托内;所述第二电机的伸缩杆与所述导向杆的中部抵接

[0015]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中,所述上颌牙托和所述下颌牙托均为
U
型结构,所述调节机构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安装在所述下颌牙托两端的端头内;所述上颌牙托内具有与所述调节机构对应的导槽,所述导槽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上颌牙托两端的端头内,两个所述导槽分别与所述调节机构对应

[0016]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中,所述导槽内安装有轨道,所述调节机构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轨道啮合

[0017]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中,所述上颌牙托和所述下颌牙托均为
U
型结构,所述上颌牙托内竖向固定有安装板;所述调节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

第四电机

第二连接杆和滑动球;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下颌牙托一端的端头内,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下颌牙托和所述上颌牙托,并延伸至所述上颌牙托内,所述第四电机位于所述上颌牙托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滑动球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的侧壁竖向滑动接触

[0018]需要指出的是,呼吸睡眠监护仪为现有的技术方案,能够监测使用者睡眠过程中的睡眠呼吸暂停信号;如授权公告号为
201220473446.2
,名称为一种远程无线睡眠监护仪的技术专利,在此不再赘述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的控制方法,由控制模块控制调节机构在下颌牙托内相对于上颌牙托的位移距离,实现对人体口腔下颌部分的位移,其控制方法包括:
[0020]前移控制:当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睡眠呼吸暂停信号时,驱动所述调节机构带动下颌牙托相对于上颌牙托的位移设定距离;
[0021]复位控制:当所述控制模块接收睡眠呼吸暂停解除信号时,驱动所述调节机构带动下颌牙托反向位移至恢复原位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控制方法的主要思路是通过控制模块接收睡眠呼吸暂停信号,驱动调节机构带动下颌牙托实现位移,进而实现人体口腔下颌部分的前移,改善上气道狭窄,从而减少睡眠呼吸暂停及缺氧现象,并可控制调节机构反向位移至恢复原位

[0023]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及其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
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稳定,操作便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颌牙托
(1)
和下颌牙托
(2)
,所述下颌牙托
(2)
在调节机构
(3)
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上颌牙托
(1)
实现双向位移;所述下颌牙托
(2)
内安装有控制模块
(4)
,所述控制模块
(4)
用于接收睡眠呼吸信号,并反馈驱动所述调节机构
(3)
带动所述下颌牙托
(2)
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
(4)
包括通讯电路
(41)、
驱动电路
(42)、
主控芯片
(43)
和用于供电的供电单元
(44)
,所述通讯电路
(41)
与呼吸睡眠监护仪
(5)
进行无线通讯;所述驱动电路
(42)
与所述调节机构
(3)
的动力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
(43)
分别与所述通讯电路
(41)
和所述驱动电路
(42)
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通讯电路
(41)
的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电路
(42)
驱动所述调节机构
(3)
动力控制端的启动和关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牙托
(1)
和所述下颌牙托
(2)
均为
U
型结构,所述调节机构
(3)
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安装在所述下颌牙托
(2)
两端的端头内;所述上颌牙托
(1)
内具有与所述调节机构
(3)
对应的凹槽
(11)
,所述凹槽
(11)
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上颌牙托
(1)
两端的端头内,并分别与所述调节机构
(3)
对应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
(11)
内安装有齿条
(6)
;每个所述调节机构
(3)
均包括第一电机
(31)、
转动轴
(32)
和齿轮
(33)
;所述第一电机
(31)
安装在所述下颌牙托
(2)
一端的端头内;所述转动轴
(32)
与所述第一电机
(31)
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齿轮
(33)
套固在所述转动轴
(32)
的外侧,并与所述齿条
(6)
啮合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移动式牙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牙托
(1)
和所述下颌牙托
(2)
均为
U
型结构,所述调节机构
(3)
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安装在所述下颌牙托
(2)
两端的端头内,所述上颌牙托
(1)
上开设有与所述调节机构
(3)
对应的限位槽
(12)
;所述限位槽
(12)
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上颌牙托
(1)
两端的端头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宁丁庆社林蔚苏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