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土拱效应的联合门式抗浮框架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438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11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土拱效应的联合门式抗浮框架设计方法,假定竖井开挖长度,基于竖井开挖长度的假定值,根据土拱理论以竖井开挖期间的剪应变为参考,确定竖井下方土体的扰动范围,判断既有隧道的埋深是否在竖井下方土体的松动区范围内,若是,则将竖井开挖长度的假定值作为设计值;若否,则返回重新设置竖井开挖长度的假定值;根据隧道变形控制标准,确定既有隧道所在位置处地层应力控制范围,假定抗拔桩场长度,计算既有隧道结构轴线处的地层应力,判断地层应力是否在地层应力控制范围内,若是,则取抗拔桩长度的假定值为设计值;若否,则返回调整抗拔桩长度的假定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土拱效应的联合门式抗浮框架设计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盾构隧道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土拱效应的联合门式抗浮框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逐渐开发,在既有城市轨道交通隧道上方进行基坑开挖的工程越来越多

基坑开挖会引起坑底及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地层竖向应力显著降低,位于该位置的既有隧道容易产生上浮变形,对既有隧道的结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门式抗浮框架是目前控制既有隧道过大上浮变形的一种有效措施,门式抗浮框架的作用机理是将该竖向卸载应力通过抗拔桩传递到较深的土体中,以达到减小既有隧道附加荷载的目的

门式抗浮框架的作用效果与相关设计参数密切相关,其中抗拔桩长度和竖井开挖长度是门式抗浮框架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与地层条件

既有隧道埋深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是目前实际工程中门式抗浮框架相关设计参数多为根据工程经验确定,缺少相应的设计方法

[0003]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土拱效应的联合门式抗浮框架设计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土拱效应的联合门式抗浮框架设计方法,确定了合理的竖井开挖的长度;给出了抗拔桩长的建议值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于: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土拱效应的联合门式抗浮框架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
:采集施工现场数据,确定竖井开挖方式;
S20
:假定竖井开挖长度,基于竖井开挖长度的假定值,根据土拱理论以竖井开挖期间的剪应变为参考,确定竖井下方土体的扰动范围,判断既有隧道的埋深是否在竖井下方土体的松动区范围内,若是,则将竖井开挖长度的假定值作为设计值;若否,则返回重新设置竖井开挖长度的假定值;
S30
:根据隧道变形控制标准,确定既有隧道所在位置处地层应力控制范围,假定抗拔桩场长度,计算既有隧道结构轴线处的地层应力,判断地层应力是否在地层应力控制范围内,若是,则取抗拔桩长度的假定值为设计值;若否,则返回调整抗拔桩长度的假定值;
S40
:重复步骤
S20
及步骤
S30
,直至取到竖井开挖长度设计值和抗拔桩长度设计值,完成设计过程

[0006]优选的,所述施工现场数据包括场地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既有隧道与基坑空间位置关系

既有隧道主体结构几何物理参数以及既有轨道交通线位移控制标准

[0007]优选的,竖井开挖方式选择为“隔三挖一”的跳挖法

[0008]优选的,步骤
S20
中,判断既有隧道的埋深是否在竖井下方土体的松动区范围内具体为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式中,表示既有隧道拱顶埋深;
H
表示竖井开挖深度;表示竖井下方松土区高度

[0009]优选的,步骤
S30
中,地层应力控制范围表示为:,其中:;;式中,表示既有隧道的变形控制标准;表示地基反力系数;表示第层土的重度;表示第层土的厚度;
m
表示地层土体的分层总数

[0010]优选的,步骤
S30
中,既有隧道结构轴线处的地层应力的计算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31
: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上方开挖引起的竖井下方自由场地竖向位移
w
u
;;式中,
Δσ
ri
为土体分层平均竖向卸载应力,采用
Mindlin
解进行计算;
E
为土体弹性模量,计算中取土体的回弹模量; j
为竖井下方的地层土体分层数;
S32
:假定上方开挖引起的抗浮板与土体的相互作用力
q

S33
: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抗浮板引起的土体竖向位移
w
l
,计算过程表示为:;式中,为抗浮板与土体之间作用力对第
i
层土的应力,采用
Mindlin
解计算求得;
S34
:假定上方开挖引起的抗拔桩竖向位移
v
,计算桩土相对位移
w
r

桩土作用力
P
和桩

土体相互作用力引起的土体竖向位移
w
p
,计算过程表示为:;;;式中,其中
I
i
表示作用在桩上(
x
i
, y
i
, z
i
)处的单位点荷载在土中(
x
j
, y
j
, z
j
)处产生的土体竖向位移,通过
Mindlin
解计算得到;
G
表示桩土界面的剪切刚度;
P
i
表示桩单元作用力;
n
表示对桩产生作用的地层土体分层数;
S35
:判断桩土作用力是否满足力学平衡条件,若是,则取抗拔桩竖向位移
v
为设计
值,若否,则返回步骤
S34
调整抗拔桩竖向位移假定值;力学平衡条件表示为:;式中,
A
表示抗浮板面积;
m1表示抗拔桩数量;
S36
:判断桩顶位移是否满足位移协调条件,若是,则取抗浮板与土体的相互作用力
q
的假定值为设计值;若否,则返回步骤
S32
调整抗浮板与土体的相互作用力
q
的假定值;位移协调条件表示为
:;S37
:抗拔桩竖向位移
v、
抗浮板与土体的相互作用力
q
确定后,计算既有隧道结构轴线处的地层应力,计算过程表示为:;式中,表示基坑底部任意点处土体竖向位移,

[0011]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土拱效应的门式抗浮框架设计方法,确定了合理的竖井开挖的长度;给出了抗拔桩长的建议值,对实际工程有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0012]图1表示竖井开挖示意图;图2表示大范围基坑开挖示意图;图3表示竖井中心线处底部土体竖向位移沿深度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4]请参阅图1‑
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土拱效应的联合门式抗浮框架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土拱效应的联合门式抗浮框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
:采集施工现场数据,确定竖井开挖方式;
S20
:假定竖井开挖长度,基于竖井开挖长度的假定值,根据土拱理论以竖井开挖期间的剪应变为参考,确定竖井下方土体的扰动范围,判断既有隧道的埋深是否在竖井下方土体的松动区范围内,若是,则将竖井开挖长度的假定值作为设计值;若否,则返回重新设置竖井开挖长度的假定值;
S30
:根据隧道变形控制标准,确定既有隧道所在位置处地层应力控制范围,假定抗拔桩场长度,计算既有隧道结构轴线处的地层应力,判断地层应力是否在地层应力控制范围内,若是,则取抗拔桩长度的假定值为设计值;若否,则返回调整抗拔桩长度的假定值;
S40
:重复步骤
S20
及步骤
S30
,直至取到竖井开挖长度设计值和抗拔桩长度设计值,完成设计过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土拱效应的联合门式抗浮框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现场数据包括场地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既有隧道与基坑空间位置关系

既有隧道主体结构几何物理参数以及既有轨道交通线位移控制标准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土拱效应的联合门式抗浮框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竖井开挖方式选择为“隔三挖一”的跳挖法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土拱效应的联合门式抗浮框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竖井下方土体的扰动范围的确定过程为:根据现场得到的土层资料,用数值模拟软件
Plaxis 2D
模拟竖井的开挖,开挖的长度依照加假定值进行设定,得到竖井下方的土体竖向变形,形成位移随深度的变化曲线,根据该变化曲线确定竖井下方土体的扰动范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土拱效应的联合门式抗浮框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S20
中,判断既有隧道的埋深是否在竖井下方土体的松动区范围内具体为判断下式是否成立:;式中,表示既有隧道拱顶埋深;
H
表示竖井开挖深度;表示竖井下方松土区高度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土拱效应的联合门式抗浮框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S30
中,地层应力控制范围表示为:,其中:;;式中,表示既有隧道的变形控制标准;表示地基反力系数;表示第层土的重度;表示第层土的厚度;
m
表示地层土体的分层总数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土拱效应的联合门式抗浮框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S30
中,既有隧道结构轴线处的地层应力的计算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31
: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仁朋叶程琦程红战刘源孟凡衍吴怀娜吴楷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