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合抗原受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4162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嵌合抗原受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合抗原受体

CAR

以及在抗癌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研发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嵌合抗原受体
(CAR)
及其在抗癌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胰腺癌
(pancreatic cancer

PC)
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具有死亡率高

转移率高

难治愈

易复发等特点

与前几十年风险高

难度大的手术方法不同,现代手术技术已提高了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只适合
15

20
%的病例

此外,胰腺癌术后复发率高,局部复发率超过
50


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接受肿瘤切除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
28
%,中位生存时间仅为
18
个月,上述数据表明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胰腺癌中有较大的局限性
(
参见
Neoptolemos J.P.,Kleeff J.,Michl P.,Costello E.,Greenhalf W.,Palmer D.H.Therapeutic developments in pancreatic cancer:Curr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Nat.Rev.Gastroenterol.Hepatol.2018,15:333

348)。
[0003]为弥补手术疗法的不足,逐渐发展出了辅助治疗策略来提高生存率,其中化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众多化疗药物中,吉西他滨
(Gemcitabine

GEM)
通常作为胰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它是一种脱氧胞苷的核苷类似物,于
1996
年获得
FDA
批准,目前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实体瘤
(
如乳腺癌

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
)。
吉西他滨的细胞毒活性基于其对
DNA
合成的多种影响,由于呋喃糖环
2'
位氟取代基的结构差异,吉西他滨在细胞药理学

代谢和作用机制等方面较其他核苷酸类似物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
(
参见
Mini E.,Nobili S.,Caciagli B.,Landini I.,Mazzei T.Cellular pharmacology ofgemcitabine.Ann.Oncol.2006,17((Suppl.S5)):v7

v12)。
然而,吉西他滨对其无活性代谢物
dFdU
具有快速脱氨基作用,并且需要一系列磷酸化步骤才能获得相关活性,使得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由于其高剂量和重复剂量的毒性以及化疗耐药性的出现
(
参见
Amrutkar M.,Gladhaug I.P.Pancreatic Cancer Chemoresistance to Gemcitabine.Cancers.2017

9:157)。
[0004]吉西他滨耐药性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
p53、STAT3、ABC
转运蛋白
、Bcl

xl
等多种通路有关,但
CD44
却是一种主要途径
。CD44
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标记,是透明质酸
(HA)、
骨桥蛋白

软骨素

胶原蛋白

纤连蛋白和
serglycin/
硫酸化蛋白聚糖的膜受体,其参与细胞粘附

血管生成

细胞因子释放和肌肉修复等过程,有证据表明该蛋白可能在
PC
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参见
Hong SP,Wen J,Bang S et al

CD44

positive cells are responsible for gemcitabine resistance i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Int J Cancer.2009

125:2323

2331.)。
研究人员表示,高
CD44 PC
在治疗
12
周后对吉西他滨产生耐药性,而低
CD44 PC
病例在治疗
22
周后对吉西他滨敏感,这一事实表明
CD44+PC
细胞可能对吉西他滨具有耐药性

此外,
CD44
过表达的水平有可能预测化疗耐药的时间,
PC
的复发能力可以通过以下观察结果来解释,即
CD44+PC
细胞的特征更多在于其致瘤潜力,而不是具有更高吉西他滨敏感性的细胞


CD44
疗法对复发性
PC
有效,
PC
细胞中
CD44
的敲除会导致侵
袭性降低和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增加
(
参见
Zhao S,Chen C,Chang K et al

CD44 expression level and isoform contributes to pancreatic cancer cell plasticity,invasiveness,and response to therapy.Clin Cancer Res.2016

22:5592

5604)。
[0005]T
细胞输注作为实体瘤的治疗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基因工程的进步和对
T
细胞生物学的深入了解使我们现在能够将复杂的细胞毒性
T
细胞反应转化为可引入
T
细胞的合成分子,嵌合抗原受体
(CAR)
靶向肿瘤抗原是一种最为有效的
T
细胞修饰方式
。CAR
直接与癌细胞表面蛋白

碳水化合物或糖脂结合,第一代
CAR

1989
年开发,由附着在单链可变抗体片段上的
TCR
刺激结构域组成;随后添加的共刺激结构域
(
第二代
CAR)
通过提高
T
细胞在遇到表达抗原的靶细胞时的存活和增殖能力,大大提高了其成功率;多个研究人员利用两个共刺激结构域
CD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双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
CAR
,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
CAR
包括信号肽

第一抗原结合区

第二抗原结合区

铰链区

跨膜区

共刺激因子和
CD3
ζ
,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靶向
CD44
,包括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1
所示的重链可变区和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2
所示的轻链可变区;所述第二抗原结合区靶向
MSLN
,包括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3
所示的重链可变区和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4
所示的轻链可变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
CAR
,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刺激因子为4‑
1BB。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
CAR
,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5
所示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特异性嵌合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辛艺王泰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赛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