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系统测试台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6379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系统测试台架,包括:前部支撑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系统测试台架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系统测试台架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设计和生产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工程,其中的电子电气系统涉及到许多传感器

执行器

控制器

线束等部件,各部件之间相互完美配合,需要不断调试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在研发阶段,如果在整车装配之后再进行调试,不仅空间狭小

拆装不方便

费时费力,而且缺少系统测试环节,无法形成开发与验证闭环,后期各种问题频发

因此,在车辆研发阶段,需要一个测试和验证台架贯穿研发和生产阶段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台架通常将元器件固定在框架上或直接放置在支撑板上,不便于元器件的固定,在台架移动过程中,稳定性较差;并且众多元器件的线束散落在台架上,布局杂乱且易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系统测试台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系统测试台架不便于固定元器件及线束杂乱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系统测试台架,包括:前部支撑架,具有多个前部支撑层,每个所述前部支撑层上均设置有第一线束安装孔及若干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线束安装孔贯穿所述前部支撑层且设置在所述前部支撑层的至少一侧部,所述前部支撑层上适于放置车辆系统前部的电气元件,所述电气元件适于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中部支撑架,与所述前部支撑架相连,所述中部支撑架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孔,所述支撑面上适于安装车辆系统中部的零部件,所述零部件适于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尾部支撑架,与所述中部支撑架相连,所述尾部支撑架具有至少一个尾部支撑层,每个所述尾部支撑层上均设置有第二线束安装孔及若干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线束安装孔贯穿所述尾部支撑层且设置在所述尾部支撑层的至少一侧部,所述尾部支撑架上适于放置车辆系统尾部的元器件,所述元器件适于通过第三连接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三连接孔连接

通过设置前部支撑架

中部支撑架及尾部支撑架依次连接,并在每个支撑架上分别放置不同的部件,实现搭建测试台架的整体框架及测试台架对零部件的支撑,进一步地,前部支撑架通过设置多个前部支撑层,实现对车辆系统前部的众多电气元件的分层布置,避免多个电气元件堆叠,尾部支撑架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尾部支撑层,实现对车辆系统尾部的众多元器件的分层布置,避免多个元器件堆叠,从而使得整体布局整齐美观,便于对每个电气元件

元器件进行操作,并且通过在前部支撑架和尾部支撑架上的支撑层

中部支撑架上的支撑面上设置连接孔,便于通过连接件将电气元件

零部件及元器件与连接孔连接,从而实现各个部件的安装和固定,连接孔结构简单

便于加工

连接稳定且连接过程便于操作,同时,通过在前部支撑层的至少一侧部设置第一线束安装孔

在尾部支撑层的至少一侧部设置第二线束安装孔,使得安装在同一支撑层上的多个部
件上的线束都经由支撑层侧边处的线束安装孔中穿过,避免线束杂乱交叉,不仅外观整洁,还可以避免因线束交叉缠绕而带来的部件更换困难或者安全隐患高等问题

[000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各个所述前部支撑层上的第一线束安装孔上下对应设置,各个所述尾部支撑层上的第二线束安装孔上下对应设置

通过设置每个前部支撑层上的第一线束安装孔上下对应,使得穿过不同前部支撑层的线束均处于上下对应的位置,避免前部支撑架上的线束杂乱;通过设置每个尾部支撑层上的第二线束安装孔上下对应,使得穿过不同尾部支撑层的线束均处于上下对应的位置,避免尾部支撑架上的线束杂乱

[000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部支撑架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前部支撑层

第二前部支撑层

第三前部支撑层及第四前部支撑层,所述第一前部支撑层上适于放置第一组电气元件,所述第二前部支撑层上适于放置第二组电气元件,所第三前部支撑层上适于放置第三组电气元件,所述第四前部支撑层上适于放置第四组电气元件

前部支撑架包括上下设置的四个支撑层,可以将需要放置车辆系统前部的若干电气元件合理分布在每一个支撑层上,既可以保证提供足够的位置安装电气元件,使得电气元件之间不会相互堆叠干扰,又可以避免层数过多带来的安装位置的浪费及高度太高而造成的操作不便,保证空间的合理应用

[000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线束安装孔沿所述前部支撑架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前部支撑层的两侧;所述第二线束安装孔沿所述尾部支撑架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尾部支撑层的两侧

通过在前部支撑层沿宽度两侧的位置处设置第一线束安装孔,一方面实现每个前部支撑层上的第一线束安装孔上下对应设置,保证线束走线的整齐,另一方面,同一前部支撑层上的部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距离其较近的一侧的第一线束安装孔中走线,进一步保证前部支撑层上的线束的简洁整齐;同理,通过在尾部支撑层沿宽度两侧的位置处设置第二线束安装孔,一方面实现每个尾部支撑层上的第二线束安装孔上下对应设置,保证线束走线的整齐,另一方面,同一尾部支撑层上的部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距离其较近的一侧的第二线束安装孔中走线,进一步保证尾部支撑层上的线束的简洁整齐

[000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前部支撑层上设置有前部支撑板,所述前部支撑板上构造有所述第一线束安装孔及所述第一连接孔;每个所述尾部支撑层上设置有尾部支撑板,所述尾部支撑板上构造有所述第二线束安装孔及所述第三连接孔

前部支撑板为需要安装在前部支撑层上的电气元件提供支撑,尾部支撑板为需要安装在尾部支撑层上的元器件提供支撑,支撑板结构简单

成本低且支撑效果好

[00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部支撑板

所述尾部支撑板及所述支撑面为蜂窝板,所述蜂窝板上具有若干蜂窝孔,所述前部支撑板上的部分所述蜂窝孔形成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支撑面上的部分所述蜂窝孔形成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尾部支撑板上的部分所述蜂窝孔形成若干所述第三连接孔

蜂窝板本身就具有逐个相邻的蜂窝孔,因此可以根据蜂窝板上支撑的部件的实际位置及大小灵活选择若干蜂窝孔中的部分作为连接孔,无需专门开设连接孔,每个蜂窝孔均可作为连接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部件的位置,也便于使用连接件灵活安装固定线束及各部件

[00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前部支撑层上设置有安装斜面,所述安装斜面与所述第三前部支撑层上的前部支撑板呈夹角设置,所述安装斜面上适于安装仪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车辆系统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部支撑架
(1)
,具有多个前部支撑层,每个所述前部支撑层上均设置有第一线束安装孔及若干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线束安装孔贯穿所述前部支撑层且设置在所述前部支撑层的至少一侧部,所述前部支撑层上适于放置车辆系统前部的电气元件,所述电气元件适于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中部支撑架
(2)
,与所述前部支撑架
(1)
相连,所述中部支撑架
(2)
具有支撑面
(201)
,所述支撑面
(201)
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孔,所述支撑面
(201)
上适于安装车辆系统中部的零部件,所述零部件适于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尾部支撑架
(3)
,与所述中部支撑架
(2)
相连,所述尾部支撑架
(3)
具有至少一个尾部支撑层,每个所述尾部支撑层上均设置有第二线束安装孔及若干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线束安装孔贯穿所述尾部支撑层且设置在所述尾部支撑层的至少一侧部,所述尾部支撑架
(3)
上适于放置车辆系统尾部的元器件,所述元器件适于通过第三连接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三连接孔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系统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前部支撑层上的第一线束安装孔上下对应设置,各个所述尾部支撑层上的第二线束安装孔上下对应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系统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支撑架
(1)
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前部支撑层
(101)、
第二前部支撑层
(102)、
第三前部支撑层
(103)
及第四前部支撑层
(104)
,所述第一前部支撑层
(101)
上适于放置第一组电气元件,所述第二前部支撑层
(102)
上适于放置第二组电气元件,所第三前部支撑层
(103)
上适于放置第三组电气元件,所述第四前部支撑层
(104)
上适于放置第四组电气元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系统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束安装孔沿所述前部支撑架
(1)
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前部支撑层的两侧;所述第二线束安装孔沿所述尾部支撑架
(3)
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尾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飞贾成禹石龙天闫茂松党涛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