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电池包的柔性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2944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电池包的柔性连接结构,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该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电池包的柔性连接结构包括固定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电池包的柔性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电池包的柔性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池包采用柔性连接结构进行连接;申请号为
201820791758.5
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电连接件及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组和电池包,焊接部与连接端相连处设有折弯区,所述折弯区为柔性的结构;现有技术中的柔性连接结构其弹力有限,不能适用于多种型号的电池包连接;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柔性连接结构存在连接贴合度不高的技术问题,连接不紧密;因此,针对此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电池包的柔性连接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电池包的柔性连接结构,其通过第一连接部柔性连接于固定部的左侧,第二连接部柔性连接于固定部的右侧,增强了整体结构的弹性,适用于多种型号的电池包,适用范围广;通过采用贴合片使得该柔性连接结构与电池包的连接更加紧密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电池包的柔性连接结构,其包括固定部

用于与电池包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该固定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该第一连接部柔性连接于固定部的左侧,该第二连接部柔性连接于固定部的右侧;于固定部的侧壁连接有用于贴合片,该贴合片柔性连接于固定部的上侧;该贴合片上开设有用于供电池包的线材通过的过线槽;第一连接部的上端向下折弯形成第一限位凹槽,第二连接部的上端向下折弯形成第二限位凹槽;该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对称分布;于第一连接部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均设置有用于起限位作用的第一挡片,于第二连接部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均设置有用于起限位作用的第二挡片,该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对称分布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固定部的左侧呈第一夹角,该第二连接部与固定部的右侧呈第二夹角;该第一夹角等于第二夹角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度数均为
80
度至
120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贴合片的前端具有用于对电池包的线材导向的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该过线槽位于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之间;该第一导向部

过线槽和第二导向部呈“Y”形分布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线槽的前端开口,过线槽的后端呈弧形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挡片分布于第一连接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挡片分布于第二连接部的中间位置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上端和第二限位凹槽的上端均呈弧形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

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一体式连接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第一连接部柔性连接于固定部的左侧,第二连接部柔性连接于固定部的右侧,增强了整体结构的弹性,适用于多种型号的电池包,适用范围广;通过采用贴合片使得该柔性连接结构与电池包的连接更加紧密,同时也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电池包的连接;通过采用过线槽实现电池包的线材过线,防止线材弯折缠绕,降低了次品率;通过采用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实现待连接位置的限位,提高了连接的精准度

[0014]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之柔性连接结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之柔性连接结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之柔性连接结构剖视图

[0018]附图标识说明:
[0019]图中:
10、
固定部;
20、
贴合片;
21、
第一导向部;
22、
第二导向部;
23、
过线槽;
30、
第一连接部;
31、
第一限位凹槽;
32、
第一挡片;
40、
第二连接部;
41、
第二限位凹槽;
42、
第二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电池包的柔性连接结构,包括固定部
10、
用于与电池包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30
和第二连接部
40
,其中:
[0021]该固定部
10
位于第一连接部
30
和第二连接部
40
之间;该第一连接部
30
柔性连接于固定部
10
的左侧,该第二连接部
40
柔性连接于固定部
10
的右侧;于固定部
10
的侧壁连接有用于贴合片
20
,该贴合片
20
柔性连接于固定部
10
的上侧;该贴合片
20
上开设有用于供电池包的线材通过的过线槽
23
;第一连接部
30
的上端向下折弯形成第一限位凹槽
31
,第二连接部
40
的上端向下折弯形成第二限位凹槽
41
;该第一限位凹槽
31
和第二限位凹槽
41
对称分布;于第一连接部
30
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均设置有用于起限位作用的第一挡片
32
,于第二连接部
40
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均设置有用于起限位作用的第二挡片
42
,该第一挡片
32
和第二挡片
42
对称分布

[0022]第一连接部
30
和第二连接部
40
分别与电池包相连接,第一连接部
30、
第二连接部
40、
贴合片
20
均与固定部
10
呈柔性连接,整体结构的弹性大,便于连接,适用于不同种型号的电池包连接;第一限位凹槽
31
和第二限位凹槽
41
在与电池包连接时进行限位,提高了连接的精准度

[0023]通过第一连接部
30
柔性连接于固定部
10
的左侧,第二连接部
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电池包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

用于与电池包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该固定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该第一连接部柔性连接于固定部的左侧,该第二连接部柔性连接于固定部的右侧;于固定部的侧壁连接有用于贴合片,该贴合片柔性连接于固定部的上侧;该贴合片上开设有用于供电池包的线材通过的过线槽;第一连接部的上端向下折弯形成第一限位凹槽,第二连接部的上端向下折弯形成第二限位凹槽;该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对称分布;于第一连接部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均设置有用于起限位作用的第一挡片,于第二连接部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均设置有用于起限位作用的第二挡片,该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对称分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电池包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固定部的左侧呈第一夹角,该第二连接部与固定部的右侧呈第二夹角;该第一夹角等于第二夹角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电池包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度数均为
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东升王长顺刘鹏黄楚晴邓彩群张新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富佳达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