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柱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273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柱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立柱组件包括:立柱本体,所述立柱本体上形成有加强槽,所述加强槽具有彼此正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收容于所述加强槽内,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侧板和第二支撑侧板,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和所述第二支撑侧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止抵。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立柱组件通过设置立柱本体和加强板,将加强板的第一支撑侧板和第二支撑侧板分别与立柱本体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配合,使得加强板能够对立柱本体起支撑和加固作用,从而增大了立柱组件的结构刚度和强度,提升了车辆的抗冲击能力,解决了B柱的结构强度低导致整车安全性能差的问题。结构强度低导致整车安全性能差的问题。结构强度低导致整车安全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柱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柱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进步,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而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一直是关注重点之一。对新能源汽车而言,侧面柱碰撞可能会让电池组产生变形,导致电池隔膜被撕裂,发生内部短路,也容易因易燃电解质发生泄漏而引发起火。因此,侧面柱的碰撞性能对汽车安全,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安全十分重要。
[0003]相关技术中,车辆侧碰时,容易导致B柱中部位置出现折弯、B柱侵入量大等问题,B柱的结构强度低导致车辆侧碰性能差,降低了整车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立柱组件。根据本技术的立柱组件通过设置立柱本体和加强板,将加强板的第一支撑侧板和第二支撑侧板分别与立柱本体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配合,使得加强板能够对立柱本体起支撑和加固作用,从而增大了立柱组件的结构刚度和强度,提升了车辆的抗冲击能力,解决了B柱的结构强度低导致整车安全性能差的问题。
[000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立柱组件的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的立柱组件包括:立柱本体,所述立柱本体上形成有加强槽,所述加强槽具有彼此正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收容于所述加强槽内,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侧板和第二支撑侧板,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和所述第二支撑侧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止抵。
[0007]本技术的立柱组件通过设置立柱本体和加强板,将立柱本体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与加强板的第一支撑侧板和第二支撑侧板止抵,使得加强板收容于立柱本体的加强槽内,以实现加强板与立柱本体能够共同配合,提高立柱组件的结构强度及刚度,增强立柱组件的抗形变能力,从而改善了车辆的侧碰性能,提升了整车的安全性能。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朝向彼此凸出的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和所述第二支撑侧板配合。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槽形成有配合段,所述配合段在所述立柱本体的延伸方向上宽度逐渐增大,所述加强板收容于所述配合段内且所述加强板在所述立柱本体的延伸方向上宽度逐渐增大。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支撑侧板之间焊接固定,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支撑侧板之间焊接固定。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槽形成有软化段,所述软化段的强度小于所述配合段的强度。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软化段的长度为l且满足:25mm≤l≤35mm。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立柱组件还包括螺母板,所述螺母板设置于所述软化段与所述配合段之间。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槽的底壁上形成有加强筋。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一加强连接板,所述加强槽的底壁上形成有第二加强连接板,所述第一加强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加强连接板焊接和/或通过紧固件连接。
[0016]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车辆。
[0017]根据本技术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立柱组件,由于根据本技术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立柱组件,因此,该车辆中的加强板对立柱本体具有支撑作用,且立柱本体上形成有软化段,从而立柱本体的刚度更大且吸能效果更好,立柱组件的结构刚度及强度强,车辆的侧碰性能更好,车辆安全性更高,用户使用体验更好。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立柱组件整体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立柱组件的爆炸图;
[0022]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立柱本体示意图;
[0023]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强板示意图;
[0024]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铰链加强板示意图;
[0025]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螺母板及螺母板盒的配合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立柱组件1;
[0028]立柱本体11,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配合段113,软化段114,加强筋115,第二加强连接板116;
[0029]加强板12,第一支撑侧板121,第二支撑侧板122,第一加强连接板123;
[0030]铰链加强板13,螺母板14,螺母板盒15。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相关技术中,车辆侧碰时,容易导致B柱中部位置出现折弯、B柱侵入量大等问题,B柱的结构强度低导致车辆侧碰性能差,降低了整车安全性能。
[0033]下面参考图1

图6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立柱组件1。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立柱组件1包括立柱本体11和加强板12。本技术中立柱本体11对车辆的部分构件具有支撑作用,且当车辆受到来自侧面的撞击时,立柱本体11也能对车内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立柱本体11上形成有加强槽,加强槽适用于与加强板12配合,以共同加强立柱组件1的结构强度及刚度,加强槽具有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且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在加强槽上彼此正对;本技术中加强板12收容于加强槽内,加强板12上设置有第一支撑侧板121和第二支撑侧板122,且第一支撑侧板121和第二支撑侧板122分别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止抵,以使得加强板12能够与立柱本体11配合,从而提高立柱组件1的抗形变能力。
[0035]本技术的立柱组件1通过设置立柱本体11和加强板12,将立柱本体11的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分别与加强板12的第一支撑侧板121和第二支撑侧板122止抵,使得加强板12收容于立柱本体11的加强槽内,以实现加强板12与立柱本体11能够共同配合,提高立柱组件1的结构强度及刚度,增强立柱组件1的抗形变能力,从而改善了车辆的侧碰性能,提升了整车的安全性能。
[003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上分别设置有朝向彼此凸出的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且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分别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立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本体,所述立柱本体上形成有加强槽,所述加强槽具有彼此正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收容于所述加强槽内,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侧板和第二支撑侧板,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和所述第二支撑侧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止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车辆的立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朝向彼此凸出的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和所述第二支撑侧板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车辆的立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槽形成有配合段,所述配合段在所述立柱本体的延伸方向上宽度逐渐增大,所述加强板收容于所述配合段内且所述加强板在所述立柱本体的延伸方向上宽度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车辆的立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支撑侧板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杰张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