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隔设计流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2419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辊筒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间隔设计流道,包括内筒,所述内筒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外套筒,所述内筒和外套筒之间设置有连通流道,所述第一连接轴位于内筒和隔板之间一端设置有第一换热孔,所述第二连接轴位于内筒和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换热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间隔设计流道,在辊筒使用过程中,散热介质通过第一连接轴进入第一换热孔,再通过第一换热孔进入连通流道内部,通过连通流道对外套筒进行散热操作,从而使内筒与外套筒左右两侧之间存在缝隙,从而不需要开设多个换热孔即可使散热介质进入连通流道,不但降低了辊筒的工艺要求,同时提高了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隔设计流道


[0001]本技术属于辊筒的
,具体为一种间隔设计流道


技术介绍

[0002]辊筒是指一种圆柱形或圆锥形的工作部件,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

它常用于运输

传动

支撑

导向等应用中,为了对提高辊筒的换热功能,一般会在辊筒内部设置散热流道

[0003]现有技术中的辊筒为了提高其换热效果,一般会在辊筒内部设置换热内筒,为了提高换热效果,会在内筒两端开设多组换热孔用于换热介质流通,这种换热方式由于换热孔与外筒之间为斜面结构,导致需要开设多个换热孔,工艺较为复杂,同时换热效率较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故提出一种间隔设计流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提高辊筒的换热效果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间隔设计流道,包括内筒,所述内筒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外壁均焊接有隔板,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外套筒,所述内筒和外套筒之间设置有连通流道,所述第一连接轴位于内筒和隔板之间一端设置有第一换热孔,所述第二连接轴位于内筒和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换热孔

[000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辊筒使用过程中,散热介质通过第一连接轴进入第一换热孔,再通过第一换热孔进入连通流道内部,通过连通流道对外套筒进行散热操作,由于内筒左右两侧设置隔板,从而使内筒与外套筒左右两侧之间存在缝隙,从而不需要开设多个换热孔即可使散热介质进入连通流道,不但降低了辊筒的工艺要求,同时提高了散热效果

[000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筒外壁设置有螺纹型流道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螺纹流道提高换热介质与内筒的接触面积

[000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筒内部开设有内换热腔,所述内换热腔两侧分别与第一换热孔和第二换热孔连通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吸热后的散热介质通过内换热腔换热降低温度,然后继续进入连通流道进行换热,大大提高了散热效果

[0011]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内壁均开设有流道

[0012]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筒和外套筒均为
45
钢和合金钢中的一种

[001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一种间隔设计流道,为了提高辊筒的散热效果

[0014]在辊筒使用过程中,散热介质通过第一连接轴进入第一换热孔,再通过第一换热孔进入连通流道内部,通过连通流道对外套筒进行散热操作,由于内筒左右两侧设置隔板,从而使内筒与外套筒左右两侧之间存在缝隙,从而不需要开设多个换热孔即可使散热介质进入连通流道,不但降低了辊筒的工艺要求,同时提高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图;
[0016]图2为现有技术中辊筒的剖面图

[0017]图中标记:1‑
内筒;2‑
第一连接轴;3‑
第二连接轴;4‑
隔板;5‑
外套筒;6‑
第一换热孔;7‑
第二换热孔;8‑
连通流道;9‑
内换热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下面将结合图1‑
图2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间隔设计流道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0]实施例:
[0021]一种间隔设计流道,包括内筒1,内筒1外壁设置有螺纹型流道,通过设置螺纹流道提高换热介质与内筒1的接触面积,内筒1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轴2和第二连接轴3,第一连接轴2和第二连接轴3内壁均开设有流道,第一连接轴2和第二连接轴3外壁均焊接有隔板4,两个隔板4之间固定安装有外套筒5,内筒1和外套筒5均为
45
钢和合金钢中的一种

[0022]内筒1和外套筒5之间设置有连通流道8,第一连接轴2位于内筒1和隔板4之间一端设置有第一换热孔6,第二连接轴3位于内筒1和隔板4之间设置有第二换热孔7,在辊筒使用过程中,散热介质通过第一连接轴2进入第一换热孔7,再通过第一换热孔7进入连通流道8内部,通过连通流道8对外套筒5进行散热操作,由于内筒1左右两侧设置隔板4,从而使内筒1与外套筒1左右两侧之间存在缝隙,从而不需要开设多个换热孔即可使散热介质进入连通流道,不但降低了辊筒的工艺要求,同时提高了散热效果

[0023]内筒1内部开设有内换热腔9,内换热腔9两侧分别与第一换热孔6和第二换热孔7连通,吸热后的散热介质通过内换热腔9换热降低温度,然后继续进入连通流道8进行换热,大大提高了换热效果

[0024]工作原理:
[0025]在辊筒使用过程中,散热介质通过第一连接轴2进入第一换热孔7,再通过第一换热孔7进入连通流道8内部,通过连通流道8对外套筒5进行散热操作,由于内筒1左右两侧设置隔板4,从而使内筒1与外套筒1左右两侧之间存在缝隙,从而不需要开设多个换热孔即可使散热介质进入连通流道,不但降低了辊筒的工艺要求,同时提高了散热效果

[002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间隔设计流道,包括内筒
(1)
,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
(1)
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轴
(2)
和第二连接轴
(3)
,所述第一连接轴
(2)
和第二连接轴
(3)
外壁均焊接有隔板
(4)
,两个所述隔板
(4)
之间固定安装有外套筒
(5)
,所述内筒
(1)
和外套筒
(5)
之间设置有连通流道
(8)
,所述第一连接轴
(2)
位于内筒
(1)
和隔板
(4)
之间一端设置有第一换热孔
(6)
,所述第二连接轴
(3)
位于内筒
(1)
和隔板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述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益永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