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疲劳驾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0546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防疲劳驾驶设备,包括壳体和固定座,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迷你电机,所述迷你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铃铛,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车载雷达,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数据处理器和控制器,所述壳体的左侧设置有摄像头,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柱。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通过车载雷达对其车辆行驶轨迹进行检测,检测车辆以及驾驶人员的状态对其进行提醒,并且有效减少车辆行驶时带来的震动,准确对其面部进行扫描的作用。行扫描的作用。行扫描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疲劳驾驶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驾驶设备
,特别涉及防疲劳驾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能力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多方面,极易引起交通事故。
[0003]现有技术中,都为人脸扫描,行驶时车辆产生的抖动,会导致检测装置扫描面部的失败,并且现有提醒装置都为振动装置,持续振动并不能起到有效防疲劳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疲劳驾驶设备,能够通过车载雷达对其车辆的行驶轨迹进行检测,能够有效检测车辆以及驾驶人员的状态对其进行提醒,能够有效减少车辆行驶时带来的震动,准确对其面部进行扫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防疲劳驾驶设备,包括壳体和固定座,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迷你电机,所述迷你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铃铛;
[0006]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车载雷达,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数据处理器和控制器,所述壳体的左侧设置有摄像头,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的下端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减震柱的内部设置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固定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固定盘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吸盘。
[0007]根据所述的防疲劳驾驶设备,所述螺纹杆贯穿于固定座的内壁,所述螺纹杆位于滑槽的下方。
[0008]根据所述的防疲劳驾驶设备,所述推动杆贯穿于减震柱,所述推动杆的头部与壳体相连接。
[0009]根据所述的防疲劳驾驶设备,所述活塞贴合于减震柱的内壁。
[0010]根据所述的防疲劳驾驶设备,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壳体相连接。
[0011]根据所述的防疲劳驾驶设备,所述固定座位于车载雷达的上方。
[0012]根据所述的防疲劳驾驶设备,所述数据处理器位于控制器的右侧。
[0013]根据所述的防疲劳驾驶设备,所述固定盘位于壳体的下方。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防疲劳驾驶设备,通过设置了车载雷达和摄像头,实现了检测车辆和驾驶人员状态的功能,具有通过车载雷达对其车辆的行驶轨迹进行检测,能够有效检测车辆以及驾驶人员的状态对其进行提醒的效果。
[0016]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防疲劳驾驶设备,通过设置了减震柱、推动杆和活塞,实现了减震的功能,具有减少车辆行驶时带来的震动,准确对其面部进行扫描的效果。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防疲劳驾驶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防疲劳驾驶设备的固定座内部剖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防疲劳驾驶设备的壳体内部剖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防疲劳驾驶设备的减震柱内部剖视图。
[0023]图例说明:
[0024]1、壳体;2、固定座;3、滑槽;4、滑块;5、迷你电机;6、螺纹杆;7、螺母;8、连接杆;9、铃铛;10、车载雷达;11、数据处理器;12、控制器;13、摄像头;14、减震柱;15、固定盘;16、推动杆;17、活塞;18、弹簧;19、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6]参照图1

4,本技术实施例防疲劳驾驶设备,其包括壳体1和固定座2,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固定座2位于车载雷达10的上方,固定座2的上端开设有滑槽3,用于滑块4的限位滑动,滑槽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4,用于带动铃铛9进行移动,固定座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迷你电机5,用于控制螺纹杆6进行转动,迷你电机5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杆6,螺纹杆6贯穿于固定座2的内壁,螺纹杆6位于滑槽3的下方,螺纹杆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7,螺母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用于将滑块4与螺母7相连,滑块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铃铛9,起到产生噪音对其进行警醒作用。
[0027]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车载雷达10,用于检测汽车行驶状态,壳体1内部设置有数据处理器11和控制器12,数据处理器11位于控制器12的右侧,壳体1的左侧设置有摄像头13,用于拍摄驾驶人员的眼部状态,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柱14,用于消除振动力进行减震的作用,减震柱14的下端设置有固定盘15,固定盘15位于壳体1的下方,减震柱14的内部设置有推动杆16,推动杆16贯穿于减震柱14,推动杆16的头部与壳体1相连接,推动杆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塞17,活塞17贴合于减震柱14的内壁,固定盘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8,起到了回弹的作用,弹簧18的一端与壳体1相连接,固定盘1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吸盘19,通过负压的形式对其设置进行固定。
[0028]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壳体1为整个承载装置,将固定盘15向下按压,使得吸盘19通过负压的方式进行固定,使得整个设置进行固定,行驶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对其壳体1产生抖动,抖动时壳体1向下作用时,通过减震柱14进行减震作用,压动推动杆16使其推动活塞
17压持内部液压油,从而将其振动力吸收,压持结束后弹簧18将其回弹至原有位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车载雷达10和摄像头13,分别对其眼部以及车辆整体进行扫描,将扫描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器11进行整合处理,将数据传递至控制器12从而启动固定座2左侧的迷你电机5,带动螺纹杆6控制螺母7进行移动,由于连接杆8将滑块4与螺母7相连,使得带动滑块4在滑槽3内滑动,从而持续的往复移动带动铃铛9产生噪音,对其驾驶人员进行警醒。
[002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
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疲劳驾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固定座(2),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的上端开设有滑槽(3),所述滑槽(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4),所述固定座(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迷你电机(5),所述迷你电机(5)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7),所述螺母(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滑块(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铃铛(9);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车载雷达(10),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数据处理器(11)和控制器(12),所述壳体(1)的左侧设置有摄像头(13),所述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柱(14),所述减震柱(14)的下端设置有固定盘(15),所述减震柱(14)的内部设置有推动杆(16),所述推动杆(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塞(17),所述固定盘(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8),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满江红标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