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红外的驾驶人员管理装置及智能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4360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的驾驶人员管理装置及智能汽车,其中,该基于红外的驾驶人员管理装置包括:车体,车体包括若干设置有电子锁的车门;设置在车体上的红外探测器,且红外探测器与设置在车体内的若干座椅位置对应,红外探测器用于检测人员数量;与红外探测器信号连接的座舱控制器,且与若干电子锁信号连接;与座舱控制器电路连接的显示器,显示器用于显示人员管理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红外的驾驶人员管理装置及智能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智能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红外的驾驶人员管理装置及智能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汽车的各项功能逐步完善,并向着智能化的方向逐渐发展

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并不局限于自动驾驶

智能导航等方向,对于用户而言,如何保障乘车用户的安全显然是更为重要的功能需求方向

[0003]在长途客运中,司机和乘客在经过长时间的驾驶和乘坐后,身体处于疲惫状态,服务区的存在有效缓解了司机和乘客的疲惫,使司机和乘客在旅途过程中具有了短暂休闲娱乐的空间,与之对应地,乘客被遗留在服务区的情况也层出不穷,当此类状况发生时除给乘客造成不佳的乘坐体验外,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4]在现有技术中,例如
CN104301691A
公开了一种车身内外视频监控系统,其通过在车身前

后两侧及车顶处安装摄像头,可观看车身前后的路况信息以及通过车顶摄像头观看乘客情况,但摄像装置视角覆盖性较差,数据传输要求高,无法满足对驾乘人员数量快速处理

反馈提醒的使用功能

[0005]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不具有对用户数量快速处理

反馈提醒的功能,汽车内安装摄像有的方式视角覆盖性较差,数据传输要求高,难以作为人员管理功能的硬件基础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红外的驾驶人员管理装置及智能汽车

[0007]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基于红外的驾驶人员管理装置,其中,所述基于红外的驾驶人员管理装置包括:
[0009]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若干车门,所述车门上设置有电子锁;
[0010]红外探测器,所述红外探测器设置在所述车体上,且所述红外探测器与设置在所述车体内的若干座椅位置对应,所述红外探测器用于检测人员数量;
[0011]座舱控制器,所述座舱控制器与所述红外探测器信号连接,且与若干所述电子锁信号连接;
[0012]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座舱控制器电路连接,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人员管理情况

[001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红外探测器记录车内人员数量,结合电子锁的状态配合显示器对驾驶人员进行提醒,以达到对车内人员管理确认的效果,避免存在中途停车后,复航人员遗漏的情况发生

[0014]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红外的驾驶人员管理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驾驶人员管理装置还包括:
[0015]整车控制器,所述整车控制器与设置在所述车体内的挂挡器电路连接;
[0016]所述整车控制器与若干所述车门上的所述电子锁信号连接;
[0017]所述整车控制器与所述座舱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检测所述挂挡器的档位状态

若干所述电子锁的锁定状态

[001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整车控制器,该整车控制器与挂挡器

若干电子锁连接,实际使用时可通过检测挂挡器的档位状态和电子锁的锁定状态判断司机的驾驶意图,从而作为启动红外探测器的标识,避免司机在乘客有遗漏的情况下开始行驶

[0019]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红外的驾驶人员管理装置,其中,所述红外探测器包括自动控制开关,所述自动控制开关与若干所述电子锁以及所述挂挡器信号连接,或,所述自动控制开关与所述整车控制器电路连接;
[0020]当所述挂挡器的档位为开启,且若干所述车门上的电子锁为锁定状态时,所述自动控制开关开启

[0021]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在红外探测器中设置有一自动控制开关,该自动控制开关与若干电子锁和挂挡器信号连接,在监测到电子锁和挂挡器处于预定状态时,可自动开启红外探测器,以实现自动检测人员数量的效果,在另一实施例中,该自动控制开关还可与整车控制器电路连接,在实际使用时根据整车控制器发出的指令进行开启,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限定为当挂挡器的档位为开启,即车辆处于电路连通的开启状态,且若干车门上的电子锁为锁定状态时,则开启该自动控制开关,以实现对人员数量的检测

[0022]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红外的驾驶人员管理装置,其中,所述整车控制器与所述座舱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连接

[002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整车控制器在于座舱控制器连接时采用控制器局域网络连接,即
LIN
通信,其优点在于当加入新节点时,不需要其它从节点作任何软件或硬件的改动,且从节点不需振荡器就能实现同步,节省了多从控制器部件的硬件成本

[0024]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红外的驾驶人员管理装置,其中,所述红外探测器与所述座舱控制器通过集电极开漏总线连接

[002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红外探测器与座舱控制器通过集电极开漏总线连接,即
CAN
通信连接,其优点在于数据传输信号稳定,损耗小,不易受外界干扰

[0026]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红外的驾驶人员管理装置,其中,所述红外探测器嵌合设置在所述车体内的后视镜上;或,所述红外探测器嵌合设置在所述车体一侧的后视镜上;
[0027]且所述红外探测器与所述后视镜转动连接;
[0028]所述后视镜转动时,所述红外探测器反向同步转动

[002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在红外探测器实际设置是嵌合在车体一侧的后视镜上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一方面不会改变现有技术中车体的结构布局,另一方面可便于对车体整体进行监测,在实际设置时,上述红外探测器与后视镜转动连接,为避免因后视镜移动导致红外探测器的监测范围发生变化,在设置时可将红外探测器设置联动,即后视镜转动时,红外探测器反向同步转动,从而保持红外探测器的探测视角不变,确保在后视镜的各种状态
下都不会影响红外探测器的正常使用

[0030]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红外的驾驶人员管理装置,其中,所述红外探测器设置在远离驾驶员座椅一侧的后视镜上;
[0031]所述红外探测器对应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0032]所述第一限位部与驾驶员位置的所述座椅对应;
[0033]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车体尾端且位于与所述红外探测器同侧的所述座椅对应

[003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在实际设置红外探测器时,可对红外探测器水平方向的两端与车体内部进行对应,即第一限位部与驾驶员位置的座椅对应,第二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红外的驾驶人员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红外的驾驶人员管理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若干车门,所述车门上设置有电子锁;红外探测器,所述红外探测器设置在所述车体上,且所述红外探测器与设置在所述车体内的若干座椅位置对应,所述红外探测器用于检测人员数量;座舱控制器,所述座舱控制器与所述红外探测器信号连接,且与若干所述电子锁信号连接;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座舱控制器电路连接,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人员管理情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的驾驶人员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人员管理装置还包括:整车控制器,所述整车控制器与设置在所述车体内的挂挡器电路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与若干所述车门上的所述电子锁信号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与所述座舱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检测所述挂挡器的档位状态

若干所述电子锁的锁定状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红外的驾驶人员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探测器包括自动控制开关,所述自动控制开关与若干所述电子锁以及所述挂挡器信号连接,或,所述自动控制开关与所述整车控制器电路连接;当所述挂挡器的档位为开启,且若干所述车门上的电子锁为锁定状态时,所述自动控制开关开启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红外的驾驶人员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丁祖兵向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