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深度絮凝的垃圾填埋渗沥液的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深度絮凝的垃圾填埋渗沥液的处理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垃圾渗滤液
(
也叫垃圾渗沥液
)
一般通过预处理软化
+
蒸发结晶
+
母液处理等工艺处理后形成浓缩液,浓缩液处理作为垃圾渗滤液行业的难题,一直是困扰行业多年的难题
。
在现有技术中,浓缩液处理系统可以采用碳化硅膜软化工艺来去除浓缩液中的钙镁硬度,但受限于碳化硅膜设备的运行稳定能力,钙
、
镁硬度去除效果不稳定,很多存在
MVR
蒸发器进水硬度偏高的情况
。
浓缩液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现有技术缺少有机物去除的有效措施,导致在高温蒸发过程中易与钙镁钠钾等盐分结合,形成复合垢层,从而造成结垢速度快,垢层清洗难度大等技术问题
。
因此需要在稳定碳化硅膜设备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解决浓缩液难降解
、
有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深度絮凝的垃圾填埋渗沥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对垃圾填埋渗沥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浓缩液;
(2)
将步骤
(1)
得到的浓缩液排入到浓缩液来液池内进行暂存;
(3)
将有机
‑
无机杂化絮凝剂以
165
~
201kg/h
的流速排入到絮凝反应罐内,同时通过管道提升泵将步骤
(2)
暂存的浓缩液来液池内的浓缩液以
19000
~
21000kg/h
的流速输送至絮凝反应罐内,同时开启絮凝反应罐内的搅拌桨,对混合液进行搅拌;
(4)
将步骤
(3)
搅拌后的混合液采用溢流方式排入到絮凝沉淀池内,在絮凝沉淀池内进行絮凝沉淀,沉淀得到下层的有机泥和上层的溢流液,得到的所述有机泥以
5800
~
6500kg/h
的流量排入到第一板框压滤装置中进行压滤,压滤得到含水量
60
%以下的泥饼和压滤液;上层的所述溢流液通过溢流方式以
12500
~
16500kg/h
的流量排入到中间水罐内;
(5)
将碱液以
480
~
560kg/h
的流量排入到碱反应池内,同时将步骤
(4)
得到的压滤液以
9800
~
12000kg/h
的流量排入到碱反应池内,同时将步骤
(4)
的中间水罐中的溢流液以
13500
~
15200kg/h
的流量排入到碱反应池内,同时开启碱反应池内的搅拌桨,对混合液进行搅拌,使得碱反应池内混合液的
pH
值保持在
11
~
12
的范围内;
(6)
将步骤
(5)
碱反应池内的混合液以
23800
~
26100kg/h
的流量排入到第一沉淀池内,在第一沉淀池内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后得到的淤泥排入到第二板框压滤装置中进行压滤,压滤得到含水量
60
%以下的泥饼和压滤液;第一沉淀池的上层清液排入到碳化硅膜处理池内进行碳化硅膜处理;
(7)
在碳化硅膜处理池内通过碳化硅膜对步骤
(6)
得到的上层清液进行过滤处理,得到浓液和处理清液,浓液以
3850
~
4305kg/h
的流量排入到第二板框压滤装置中进行压滤,压滤得到含水量
60
%以下的泥饼和压滤液,处理清液排入至酸反应池内;
(8)
以
104
~
120kg/h
的流量向酸反应池内添加酸液,同时将步骤
(7)
得到的处理清液以
18750kg/h
~
19000kg/h
的流量排入到酸反应池内,同时启动酸反应池内的搅拌桨,对混合液进行搅拌,保持酸反应池内的
pH
值在5~6的范围内;
(9)
将步骤
(8)
得到的混合液排入到中间水池内,在中间水池内进行沉淀,得到中间水池污泥和中间水池上清液,将中间水池污泥排入到第一板框压滤装置中进行压滤,压滤得到含水量
60
%以下的泥饼和压滤液,中间水池上清液以
19500
~
21300kg/h
的流量排入至蒸发主体进水池;
(10)
将步骤
(9)
排入至蒸发主体进水池内的水体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总量的
55
~
65
%,第二部分为总量的
35
~
45
%,其中第一部分以
250
‑
300m3/
天的流量排入到1个或多个的卧式喷淋降膜蒸发器中,第二部分以
160
‑
200m3/
天的流量排入到1个或多个的强制循环蒸发器中,在卧式喷淋降膜蒸发器中,水体进行预热和蒸发后,蒸发后得到的浓液排入到干化进水池内,蒸发后得到的清水经过酸洗和碱洗后进行冷凝处理,冷凝之后得到的冷凝水排入到
RO
进水池内;在强制循环蒸发器中,水体经过预热和蒸发后,蒸发后得到的浓液排入到干化进水池内,蒸发后得到的清水排入到
RO
净化装置内;
(11)
将步骤
(10)
排入到干化进水池内的浓液排入到干化装置内进行加热浓缩蒸发,得到的干化物进行焚烧处理,得到的水体进行冷凝后排入到
RO
进水池内,
RO
进水池内的水体排入到
RO
净化装置内,通过
RO
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处理后的水体排入到外排水罐内进行达标排放
。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絮凝的垃圾填埋渗沥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5)
中的所述碱液为浓度为
2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美丽,邹泳涛,付友先,刘赞贤,孙吉平,赵利强,安源,张潇萌,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小涧西渗沥液处理有限公司青岛市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