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料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024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硬脆材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下料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料组件、切磨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介质、计算机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如硅棒等硬脆材料工件的加工设备
,具体提供一种下料组件

切磨一体机

切磨一体机的控制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计算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对硬脆材料的工件
(
以硅棒为例
)
进行加工的设备通常包括截断机

开方机

磨床和切片机,其中,截断机主要用于将较长的硅棒切为长度较短的硅棒
(
如通常为横截面为圆形的硅棒,简称圆棒
)
,开方机主要用于通过如线切割等方式将圆棒切为横截面为矩形
(
如正方形
)
的硅棒
(
简称方棒,如该阶段的方棒未经过磨削加工,通常可以称作毛棒
)
,磨床主要用于通过磨削作业使得毛棒的表面精度达标
(
如该阶段的方棒经磨削加工之后,表面精度达标,通常可以称作成品棒
)
,切片机主要用于将成品棒通过如多线切割
(
线网切割
)
的方式获得待用的薄硅片

[0003]其中,伴随着相关行业
(
如光伏行业
)
的发展,除了前述的方棒,还出现了对应于半棒的硅片产品的需求

如半棒通常是在方棒或者成品方棒的基础上通过沿其长度方向进行中剖操作得到的

与前述的方棒类似,在进行中剖之后,在对半棒进行多线切割作业之前也需要针对半棒进行相应的磨削作业

不过,目前针对方棒

半棒

硅片的设备通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需要多台设备

环节之前的衔接程度有待改善

加工效率低等问题

具体而言,如存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与中剖作业相衔接的下料环节的效率较低因此存在节拍的等待等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一种新的方案来获得对应于半棒的硅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至少一定程度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本专利技术

具体而言,如何优化能够获得半棒的设备,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优化的方面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提高与中剖作业相衔接的下料环节的效率等

[0005]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料组件,该下料组件包括:下料输送组件;以及下料转运组件;其中,所述下料转运组件包括:多个下料转运工位;下料转运切换机构,其能够使所述多个下料转运工位到达或者离开与所述下料输送组件相衔接的位置

[0006]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谋求通过多个下料转运工位之间的切换来实现针对更多工件的下料作业

[0007]需要说明的是,
技术介绍
主要是结合实际产品的逻辑引出来了本专利技术

事实上,在将本专利技术的下料组件应用至切磨一体机的情形下,能够获得如结构紧凑

下料效率高的技术效果

显然,在将本专利技术的下料组件应用至如开磨一体机或者单独的磨床等其他场景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0008]对于上述下料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料输送组件包括:下料输送线,其上能够放置工件;下料驱动传动组件,其能够带动下料输送线运动从而将放置于其上的工件转运至对应于所述下料转运组件的位置

[0009]通过这样的构成,给出了下料输送组件可能的结构形式

[0010]对于上述下料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料输送组件包括下料防护组件,所述下料防护组件包括下料防护箱体,所述下料输送线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所述下料防护箱体

[0011]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谋求在下料输送的过程中工件的洁净性

[0012]对于上述下料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料防护箱体包括与工件沿长度方向的端部相对应的下料端部防护侧板,所述下料端部防护侧板以可活动或者可移除的方式构成所述下料防护箱体

[0013]通过这样的构成,给出了下料防护箱体的一种可能的结构形式,
[0014]对于上述下料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料端部防护侧板在对应于所述下料防护箱体内侧的侧部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

[0015]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谋求保证下料的准确到达

[0016]对于上述下料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料防护箱体包括下料防护盖板,所述下料防护盖板以可活动或者可移除的方式构成所述下料防护箱体

[0017]通过这样的构成,给出了下料防护箱体的一种可能的结构形式

[0018]如下料防护盖板与前述的下料防护端部侧板的可活动的方式可以为转动

推拉等,可移除的方式的是下料端部防护侧板以可拆卸或者以无连接关系的配合方式构成下料防护箱体

示例性地,下料端部防护侧板以可推拉的方式

下料防护盖板以可翻转的方式构成下料防护箱体

[0019]对于上述下料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料防护箱体包括与下料端部防护侧板相邻的第一下料侧部防护侧板,所述第一下料侧部防护侧板上设置有能够抵接至工件的下料压紧组件

[0020]通过这样的构成,给出了下料防护箱体的一种可能的结构形式

如下料压紧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气缸

电机与丝杠螺母机构
/
齿轮齿条机构等的组合

[0021]对于上述下料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料防护箱体包括与第一下料侧部防护侧板相对的第二下料侧部防护侧板,所述第二下料侧部防护侧板在对应于下料防护箱体内侧的侧部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

[0022]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谋求保证下料姿态的准确性

如第二限位结构与前述的第一限位结构类似,可以是如尼龙条等缓冲结构

挡块或者具有检测功能的部件等

[0023]对于上述下料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料转运切换机构包括:下料转运切换驱动部件,其能够带动所述下料转运工位运动并因此使得所述下料转运工位到达或者离开与所述下料输送组件相衔接的位置

[0024]通过这样的构成,给出了下料转运切换机构的一种可能的结构形式

[0025]对于上述下料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料转运切换机构包括:下料转运切换导向部件,下料转运切换驱动部件带动所述下料转运工位沿所述下料转运切换导向部件运动

[0026]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下料输送组件;以及下料转运组件;其中,所述下料转运组件包括:多个下料转运工位;下料转运切换机构,其能够使所述多个下料转运工位到达或者离开与所述下料输送组件相衔接的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输送组件包括:下料输送线,其上能够放置工件;下料驱动传动组件,其能够带动下料输送线运动从而将放置于其上的工件转运至对应于所述下料转运组件的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输送组件包括下料防护组件,所述下料防护组件包括下料防护箱体,所述下料输送线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所述下料防护箱体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防护箱体包括与工件沿长度方向的端部相对应的下料端部防护侧板,所述下料端部防护侧板以可活动或者可移除的方式构成所述下料防护箱体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端部防护侧板在对应于所述下料防护箱体内侧的侧部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防护箱体包括下料防护盖板,所述下料防护盖板以可活动或者可移除的方式构成所述下料防护箱体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防护箱体包括与下料端部防护侧板相邻的第一下料侧部防护侧板,所述第一下料侧部防护侧板上设置有能够抵接至工件的下料压紧组件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防护箱体包括与第一下料侧部防护侧板相对的第二下料侧部防护侧板,所述第二下料侧部防护侧板在对应于下料防护箱体内侧的侧部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转运切换机构包括:下料转运切换驱动部件,其能够带动所述下料转运工位运动并因此使得所述下料转运工位到达或者离开与所述下料输送组件相衔接的位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转运切换机构包括:下料转运切换导向部件,下料转运切换驱动部件带动所述下料转运工位沿所述下料转运切换导向部件运动
。11.
一种切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磨一体机包括权利要求1至
10
中任一项所述的下料组件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切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磨一体机包括:剖切组件,其能够对待加工件进行剖切作业;磨削组件,其能够对待加工件或者经所述剖切组件剖切作业后的待加工件进行磨削作业;
上下料组件,其包括:上料组件,其能够将待加工件送达对应于所述剖切组件和
/
或所述磨削组件的位置;下料组件,能够将经剖切作业和
/
或磨削作业的待加工件移出所述切磨一体机;其中,对应于所述上料组件的上料路径和对应于所述下料组件的下料路径之间彼此平行和
/
或方向相反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切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转运切换机构能够使所述多个下料转运工位沿工件的宽度方向运动
。14.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切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磨一体机包括中转机构,所述上料组件能够经所述中转机构将待加工件送达对应于所述剖切组件和
/
或所述磨削组件的位置;并且
/
或者所述下料组件能够经与所述中转机构的协作将经剖切作业和
/
或磨削作业的待加工件移出所述切磨一体机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切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剖切组件包括:载料台组件,所述上料组件能够经所述中转机构将待加工件送达所述载料台组件;切割机头组件,其能够对放置于所述载料台组件上的待加工件进行剖切作业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切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台组件包括载料台基体,所述载料台基体包括第一载料台基体和第二载料台基体,所述第一载料台基体和第二载料台基体之间具有间隙,以便:通过切割机头组件的切割线以沿间隙移动的方式对待加工件进行剖切作业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切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台组件包括载料台基准台,所述载料台基准台配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载料台基准台能够借助于所述调节机构沿待加工件的宽度方向靠近
/
远离所述间隙
。18.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切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机头组件包括切割机头基体,所述切割机头基体设置有切割轮组件

张力轮组件以及环绕于二者之间的

能够对待加工件进行剖切作业的环形切割线
。19.
根据权利要求
18
所述的切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机头组件包括切割机头调整组件,所述切割机头基体能够借助于所述切割机头调整组件沿待加工件的宽度方向靠近
/
远离所述间隙
。20.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切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剖切组件包括剖切进给组件,所述切割机头组件借助于所述剖切进给组件以沿所述间隙运动的方式对待加工件进行剖切作业
。21.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切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组件包括:平面磨削组件,其至少能够对剖切作业产生的剖切面进行磨削作业;并且
/
或者倒角磨削组件,其至少能够对对应于剖切作业产生的剖切面的两个棱边进行磨削作业
。22.
根据权利要求
21
所述的切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组件包括台面组件,所述台面组件包括:台面部分;以及台面驱动部件,其能够驱动所述台面部分沿待加工件的长度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所述
平面磨削组件和
/
或所述倒角磨削组件对放置于所述台面部分的待加工件进行磨削作业
。23.
根据权利要求
21
所述的切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磨削组件包括至少一套,每套所述平面磨削组件包括两个;并且
/
或者所述倒角磨削组件包括至少两套,每套所述倒角磨削组件包括两个
。24.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切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剖切组件为能够对待加工件进行中剖作业的中剖组件
。25.
一种切磨一体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磨一体机包括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下料输送组件和下料转运组件,所述下料转运组件包括下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清乐刘文秀牟祥云乔石苏赓史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