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发动机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9657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车辆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启动水泵,水泵通过设置的第二弯管将储液箱内部的液体进行吸收,水泵通过设置的第一弯管进行排出,液体移动至第一弯管的内部,进入与第一弯管连接的散热器内部进行冷却,液体将散热器内部的热能带走,通过设置的第三弯管回流到储液箱的内部,进行循环利用,液体降落,带来的冲击力对弧形扇进行冲击,使弧形扇进行转动,弧形扇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转动杆带动连接壳进行转动,连接壳在转动的过程中对储液箱内部的液体进行搅拌,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使液体可以加快冷却的效率,同时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发动机冷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设备
,具体为一种车辆发动机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冷却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以防止发动机过热,但冷却系统还有其他重要作用

汽车中的发动机在适当的高温状态下运行状况最好

如果发动机变冷,就会加快组件的磨损,从而使发动机效率降低并且排放出更多污染物

因此,冷却系统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使发动机尽快升温,并使其保持恒温,通常采用的技术有液冷与风冷,其中液冷是通过发动机中的管道和通路进行液体的循环
。 当液体流经高温发动机时会吸收热量,从而降低发动机的温度
。 液体流过发动机后,转而流向热交换器(或散热器),液体中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器散发到空气中

[0003]现有的技术中在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冷却时,因为长时间的运转,导致装置中液体经过散热器后,携带的热量对冷却液造成了同化,使得越到后面冷却效果变得越发不明显,使的装置不能够长时间进行工作,导致经常需要更换冷却液,造成资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车辆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所述支撑块(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4),所述底板(1)靠近支撑块(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散热器(3),所述水泵(4)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弯管(5),所述第一弯管(5)远离水泵(4)的一端连通在散热器(3)的一侧顶端,所述水泵(4)的一端连通有第二弯管(6),还包括;升降清理机构(8),所述升降清理机构(8)包括连通在第二弯管(6)远离水泵(4)一端的储液箱(
81
),所述储液箱(
81
)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刮板(
82
),所述刮板(
82
)远离储液箱(
81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83
),所述连接板(
83
)的一侧设置有升降组件(
84
);散热转动机构(7),所述散热转动机构(7)包括连通在散热器(3)靠近第一弯管(5)一侧顶端的第三弯管(
71
),所述第三弯管(
71
)的一端贯穿储液箱(
81
)并延伸至储液箱(
81
)的内部,所述储液箱(
81
)的内壁顶部四周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环(
72
),所述卡环(
72
)的内壁中端开设有卡槽(
73
),所述卡槽(
73
)的内壁设置有转动组件(
7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
74
)包括转动连接在卡槽(
73
)内壁底部的套环(
741
),所述套环(
741
)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杆(
742
),所述转动杆(
742
)的外壁顶端套设并固定连接有弧形扇(
743
),所述弧形扇(
743
)的外壁呈倾斜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
742
)靠近弧形扇(
743
)的外壁四周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壳(
744
),所述连接壳(
744
)远离转动杆(
742
)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弹绳(
745
),所述弹绳(
745
)远离连接壳(
744
)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杆(
742
)的外壁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华陈凯陆凯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多凯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