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识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9271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人员识别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员识别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计算机
,具体涉及识别技术

大数据
,特别涉及一种人员识别的方法

装置

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通常是通过人工结合巡检系统

电子监测设备的方式,来识别非法进入自然保护区的风险人员

基于人工结合巡检系统的识别方案,可以由保护区巡检人员定期按照巡检线路进行巡检,遇到相关情况或者可以情况时,通过巡检系统进行问题或情况上报

基于电子监测设备的识别方案,是在一些重点的自然保护区外围布置电子监测设备,例如,红外监测

热敏监测等设备,利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员

[0003]但是,基于人工结合巡检系统的识别方案,存在盲区过大,不能有效及时发现非法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且耗费人力很多,容易出现漏检的情况

由于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较大,导致电子监测设备投入过大,而且相关设备发生故障不易于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人员识别的方法

装置

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解决识别进入自然保护区的风险人员的准确性不佳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人员识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自然保护区域的核心基站的第一基站数据和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边缘基站的第二基站数据;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对应的用户的第一有效驻留时间

以及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对应的用户的第二有效驻留时间;按照第一监测周期,响应于所述用户的第一有效驻留时间达到第一驻留时间阈值,和
/
或,响应于所述用户的第二有效驻留时间达到第二驻留时间阈值,将所述用户识别为疑似风险人员;所述第二驻留时间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驻留时间阈值;按照第二监测周期,响应于所述用户的第一有效驻留时间,和
/
或,所述用户的第二驻留时间达到第三驻留时间阈值,将所述用户识别为正常人员;基于所述正常人员和所述疑似风险人员,获得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风险人员

[000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自然保护区域的核心基站的第一基站数据,包括:获取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地理边界信息;基于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地理边界信息,获取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全部基站的基站位置数据;基于所述自然保护区域内的全部基站的基站位置数据,获得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电子围栏边界;响应于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基站与所述电子围栏边界的位置关系满足第一距离条件,将所述基站确定为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核心基站;
基于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核心基站,获取所述第一基站数据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自然保护区域的边缘基站的第二基站数据,包括:响应于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基站与所述电子围栏边界的位置关系满足第二距离条件,将所述基站确定为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边缘基站;基于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边缘基站,获取所述第二基站数据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对应的用户的第二有效驻留时间,包括:基于所述第二基站数据,获得所述用户的至少两个通信时间点;响应于相邻的两个通信时间点之间的时距满足预设时距条件,获得至少一个有效时距;基于每个所述有效时距,确定所述用户的第二有效驻留时间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相邻的两个通信时间点之间的时距满足预设时距条件,确定至少一个预设时距;基于每个所述预设时距,确定所述用户的第二有效驻留时间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正常人员和所述疑似风险人员,获得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风险人员,包括:获取预先配置的巡检人员的身份信息和所述正常人员的身份信息;基于所述预先配置的巡检人员信息和所述正常人员的身份信息,对所述疑似风险人员进行筛选处理;基于所述筛选处理的结果,获得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风险人员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得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风险人员之后,包括:获取所述风险人员的位置信息;基于所述位置信息,采集所述风险人员的图像信息;基于所述风险人员的位置信息和图像信息,生成告警信息;输出所述告警信息至巡检人员的移动终端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用户识别为疑似风险人员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地理边界信息;获取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至少一个核心基站的位置数据和多个边缘基站的位置数据;基于至少一个所述核心基站的位置数据和所述地理边界信息,获得第一距离数据集;基于多个所述边缘基站的位置数据和所述地理边界信息,获得第二距离数据集;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数据集和所述第二距离数据集,计算得到影响参数;基于所述影响参数和所述第一驻留时间阈值,计算得到所述第二驻留时间阈值

[0012]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人员识别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自然保护区域的核心基站的第一基站数据和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边缘基站的第二基站数据;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对应的用户的第一有效驻留时


以及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对应的用户的第二有效驻留时间;第一识别单元,用于按照第一监测周期,响应于所述用户的第一有效驻留时间达到第一驻留时间阈值,和
/
或,响应于所述用户的第二有效驻留时间达到第二驻留时间阈值,将所述用户识别为疑似风险人员;所述第二驻留时间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驻留时间阈值;第二识别单元,用于按照第二监测周期,响应于所述用户的第一有效驻留时间,和
/
或,所述用户的第二驻留时间达到第三驻留时间阈值,将所述用户识别为正常人员;第一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正常人员和所述疑似风险人员,获得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风险人员

[0013]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0014]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0015]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获取自然保护区域的核心基站的第一基站数据和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边缘基站的第二基站数据,进而可以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对应的用户的第一有效驻留时间

以及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对应的用户的第二有效驻留时间,按照第一监测周期,响应于所述用户的第一有效驻留时间达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人员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自然保护区域的核心基站的第一基站数据和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边缘基站的第二基站数据;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对应的用户的第一有效驻留时间

以及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对应的用户的第二有效驻留时间;按照第一监测周期,响应于所述用户的第一有效驻留时间达到第一驻留时间阈值,和
/
或,响应于所述用户的第二有效驻留时间达到第二驻留时间阈值,将所述用户识别为疑似风险人员;所述第二驻留时间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驻留时间阈值;按照第二监测周期,响应于所述用户的第一有效驻留时间,和
/
或,所述用户的第二驻留时间达到第三驻留时间阈值,将所述用户识别为正常人员;基于所述正常人员和所述疑似风险人员,获得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风险人员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自然保护区域的核心基站的第一基站数据,包括:获取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地理边界信息;基于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地理边界信息,获取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全部基站的基站位置数据;基于所述自然保护区域内的全部基站的基站位置数据,获得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电子围栏边界;响应于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基站与所述电子围栏边界的位置关系满足第一距离条件,将所述基站确定为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核心基站;基于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核心基站,获取所述第一基站数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自然保护区域的边缘基站的第二基站数据,包括:响应于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基站与所述电子围栏边界的位置关系满足第二距离条件,将所述基站确定为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边缘基站;基于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边缘基站,获取所述第二基站数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对应的用户的第二有效驻留时间,包括:基于所述第二基站数据,获得所述用户的至少两个通信时间点;响应于相邻的两个通信时间点之间的时距满足预设时距条件,获得至少一个有效时距;基于每个所述有效时距,确定所述用户的第二有效驻留时间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相邻的两个通信时间点之间的时距满足预设时距条件,确定至少一个预设时距;基于每个所述预设时距,确定所述用户的第二有效驻留时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正常人员和所述疑似风险人员,获得所述自然保护区域的风险人员,包括:获取预先配置的巡检人员的身份信息和所述正常人员的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炎李洪强吴彬平王宪章朱轩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也智慧数据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