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核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8694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铜核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核球及其制备方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件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铜核球及其制备方法

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电子器件体积的日益微型化,为了满足电子封装小型化

窄间距化和多针化的市场要求,互连焊点的尺寸在不断减小,以
3D
堆叠封装为代表的封装技术应运而生
。3D
堆叠封装需要多次热制程,传统的锡球易溃散导致无法确保
PKG
间所需的空间,也容易导致桥接而造成引脚的短路,存在焊点连接可靠性差等问题

因此采用铜核镀锡球作为封装材料,确保回焊后
PKG
间所需的空间

[0003]在
3D
堆叠封装过程中,铜核球的尺寸一致性

真圆度等指标对封装质量起着绝对性作用,在同一电子元器件上使用了不同直径且球形度较差的焊锡球,则会引起封装过程中的共面问题,严重影响焊点可靠性,形成焊点缺陷,故高真圆度铜核球的制备,是解决电子封装互连空间保持与产品可靠性的关键

传统液滴成型法主要通过外加驱动力的方法切断熔滴粘动力,在液滴分离过程中施加磁力或震动等方式以快速隔离球体,但该方式在液滴分离冷凝时易形成缩颈残留,且外加力会造成球体变形

球体不规则

球形度差

在芯片封装过程中球形度较差,易造成焊点坍塌,无法满足使用条件
r/>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采用液滴磁感分割再熔技术,制备得到一种高真圆度的铜核球,保证电子封装互连空间的稳定性和质量可靠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铜核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铜块制备成熔融液,并将熔融液挤出,在管口形成近分离状态的液滴;
S2
:在液滴的管口分割点和下落轨迹的周围设置磁感线圈,磁感线圈通交流电,液滴与管口分离并沿着下落轨迹进行掉落;
S3
:将液滴依次进行冷却

研磨

筛选

电镀,得到铜核球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磁感分割再熔技术,制备得到高真圆度的铜核球

其主要方法为:当近分离状态的液滴在模槽中受到气体冲压向下滴落时,在下落分割点及下落轨迹的周围加装感应电源的磁感线圈,利用磁感分割再熔技术,促使近分离状态的液滴实现磁感自分离,重塑球体形状并在分割时无震动变形

[0007]具体而言,磁感线圈通交流电后,交变电流通过磁感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当金属液滴下坠待分离时,将其置于切割交变磁力线中,从而在金属液滴内部瞬间产生交变电流,感应电流沿液滴产生封闭式控制回路以形成涡流,涡流使金属液滴球化,且内部的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

摩擦而产生热能,使得液滴再次熔融

金属液滴再熔后,根据体积和表面积公式可知,同体积下球体的表面积最小,表面张力对金属液滴的表面产生一个向内的拉力作用,降低金属液滴的粘滞力,加速液滴与毛细管中熔融液的分离,实现自分离;此外,表面张力存在与重力相反的分支力,不会因存在重力而影响球体形状,所以金属
液滴再次熔融后会趋向高圆度球体,该方法制备的球形液滴冷凝后,得到的金属球体的真圆度较高

[0008]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
S1
具体包括:
S11
:将铜块在模槽内进行电解工序,得到熔融液;
S12
:在氮气冲压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熔融液从毛细管挤出,在毛细管的末端形成近分离状态的液滴

[0009]将铜块制备成熔融液,选择将电解工序作为获得熔融液的手段,由于铜的熔点较高,其熔点为
1050℃

1100℃
,采用普通的加热手段进行熔融往往需要很高的温度,成本较高;本案采用电解方法不仅能够保证得到的金属熔融液的纯度较高,还能够确保与制备装置内其他组件的可连接性,实现制备的一体化

[0010]将氮气冲入模槽内,一方面保证熔融液不会被氧化,另一方面,气体冲压能够加快熔融液的挤出,提高制备效率

[0011]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
S2
中液滴在氮气氛围下进行下落

[0012]在氮气氛围下进行制备金属球体,使熔融液在氮气的包裹下于毛细管末端形成液滴,以及确保在液滴下落的轨迹中与周围空气完全隔离,以防止铜球被氧化

[0013]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
S3
具体包括:
S31
:液滴落入液氮冷却槽中,收集得到球体;
S32
:将球体进行研磨,然后依次进行清洗

烘干

筛选

抛光;
S33
:将抛光后的球体先进行镀镍层处理,然后进行镀钎料层处理,得到铜核球;其中,钎料层的成分包括锡合金

[0014]将液氮作为液滴的冷却剂,不仅保证液滴掉入冷却槽时迅速冷却成球体,还能避免液滴与其他物质反应而发生氧化

将冷却得到的球体送入研球机内进行研磨,减小球体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的差值

将研磨后的球体进行清洗

烘干,从里面筛选出所需的符合尺寸大小的球体进行抛光,抛光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球体的真圆度,另一方面是减少球体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避免在镍层与铜层之间出现原子相互扩散而形成金属件化合物,从而保证产品的性能

[0015]抛光后的球体进行镀镍层处理,一方面,镍层可以保证铜球不被氧化;另一方面,铜的硬度较小

易变形,在铜的表面镀镍可以提高球体的强度;此外,镀镍后可以阻止铜原子的迁移,避免镀层泛铜色

选择锡合金作为钎料层电镀在铜球的表面,在避免铜球腐蚀的同时,锡合金作为低熔点的材质,可经过多次的热制程,实现焊点互连

[0016]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镍层的厚度为2μ
m
‑4μ
m
;和
/
或钎料层的厚度为5μ
m

60
μ
m
;和
/
或铜核球的直径为
300
μ
m

500
μ
m。
[0017]选择合适的镍层和钎料层的厚度,不仅能够保证铜核球具有一定的硬度,还能避免球体出现氧化和腐蚀

选择适当的铜核球的尺寸,保证了电子元件封装所需的空间,并且铜核球不易溃散,即使经过无数次的热制程,铜核球仍存在于焊盘内并维持住空间

[0018]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铜核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铜块制备成熔融液,并将所述熔融液挤出,在管口处形成近分离状态的液滴;
S2
:在所述液滴的管口分割点和下落轨迹的周围设置磁感线圈,所述磁感线圈通交流电,所述液滴与管口分离并沿着所述下落轨迹进行掉落;
S3
:将所述液滴依次进行冷却

研磨

筛选

电镀,得到铜核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S1
具体包括:
S11
:将所述铜块在模槽内进行电解工序,得到所述熔融液;
S12
:在氮气冲压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所述熔融液从毛细管挤出,在所述毛细管的末端形成近分离状态的所述液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S2
中所述液滴在氮气氛围下进行下落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S3
具体包括:
S31
:所述液滴落入液氮冷却槽中,收集得到球体;
S32
:将所述球体进行研磨,然后依次进行清洗

烘干

筛选

抛光;
S33
:将抛光后的球体先进行镀镍层处理,然后进行镀钎料层处理,得到所述铜核球;其中,所述钎料层的成分包括锡合金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镍层的厚度为2μ
m
‑4μ
m
;和
/
或所述钎料层的厚度为5μ
m

60
μ
m
;和
/
或所述铜核球的直径为
300
μ
m

500
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吕贤明李宁波王梦凡宋亚南罗灵杰朱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宁波智能机床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