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中芳烃的分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8409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柴油中芳烃的分离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油中芳烃的分离方法、系统及相关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柴油中芳烃的分离方法

系统及相关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柴油馏分主要来源于常减压,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等装置

柴油馏分中主要含有芳烃和非芳烃组分,芳烃组分中有单环芳烃和多环芳烃不适合作为柴油调合组分,非芳烃适合作为柴油调合和化工原料组分

随着我国炼化转型及高质量发展,柴油过剩趋势加剧

高效,低能耗,灵活生产充分利用柴油调合组分是石油化工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柴油馏分分离一般采用传统3‑4个甚至多达6个精馏塔进行分离或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得到相应芳烃和非芳烃产品,这些现有的馏分分离方式从柴油中分离芳烃时,工艺流程长,操作复杂,设备投资大,能耗高,产品收率低,生产成本高

[000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柴油中芳烃的分离方法

系统及相关应用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柴油中芳烃的分离方法,包括:
[0006]从隔壁塔第一腔体中部的柴油入口加入柴油,从所述第一腔体顶部的萃取溶剂入口加入萃取溶剂,以及从所述隔壁塔第二腔体底部的反萃取溶剂入口加入反萃取溶剂;
[0007]所述柴油在第一腔体中与萃取溶剂接触,分离出包含非芳烃的抽余油,从所述第一腔体顶部的抽余油出口输出,萃取溶剂从第一腔体底部的萃取溶剂出口输出;
[0008]所述柴油经由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底部连通区域与所述反萃取溶剂接触,分离出含有芳烃和反萃取溶剂的抽出油,从所述第二腔体上半部分的抽出油出口输出到溶剂回收塔中,在溶剂回收塔中对所述抽出油进行分离,从溶剂回收塔顶部反萃取溶剂出口输出反萃取溶剂,底部的芳烃出口输出芳烃

[000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柴油在第一腔体中与萃取溶剂接触,分离出包含非芳烃的抽余油,从所述第一腔体顶部的抽余油出口输出,包括:
[0010]所述柴油在第一腔体中与萃取溶剂接触,通过塔釜的再沸器进行加热,在萃取溶剂作用下使柴油中的非芳烃向顶部蒸发,经顶部冷凝器冷凝后,从所述第一腔体顶部的抽余油出口输出包含非芳烃的抽余油

[00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柴油经由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底部连通区域与所述反萃取溶剂接触,分离出含有芳烃和反萃取溶剂的抽出油,从所述第二腔体上半部分的抽出油出口输出,包括:
[0012]所述柴油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底部连通区域或在第二腔体中与反萃取溶剂接触,通过塔釜的再沸器进行加热,在反萃取溶剂的作用下使柴油中剩余的芳烃和反萃取溶
剂一起向上蒸发,经冷凝器冷凝后,从所述第二腔体上半部分的抽出油出口输出包含芳烃和反萃取溶剂的抽出油

[00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在溶剂回收塔中对所述抽出油进行分离,从溶剂回收塔顶部反萃取溶剂出口输出反萃取溶剂,底部的芳烃出口输出芳烃,包括:
[0014]在溶剂回收塔中,通过塔釜的再沸器对抽出油进行加热使所述反萃取剂向顶部蒸发,通过顶部的冷凝器进行冷凝后,从顶部的反萃取溶剂出口输出反萃取溶剂,剩余的芳烃从底部的芳烃出口输出

[001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塔壁内表面面积比为
3:7

7:3。
[001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萃取溶剂从第一腔体底部的萃取溶剂出口输出后,输送至所述萃取溶剂入口加入到隔壁塔中;和
/

[0017]所述从溶剂回收塔顶部反萃取溶剂出口输出反萃取溶剂,输送至所述隔壁塔的反萃取溶剂入口加入所述隔壁塔中

[001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反萃取剂与柴油质量比为
0.5
‑6,所述萃取剂与反萃取剂质量比
0.01

2。
[001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萃取溶剂为有机溶剂或离子液体,其中,有机溶剂为
N

N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N

N

二乙基甲酰胺

乙二醇甲醚

糠醛或吗啡啉中的至少一种;离子液体中的阳离子为咪唑类阳离子和吡啶类阳离子中的一种,离子液体中的阴离子为四氟硼酸跟阴离子

六氟磷酸跟阴离子和双三氟甲基磺酸亚胺根阴离子中的至少一种

[002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阳离子1‑
甲基
‑3‑
乙基咪唑阳离子
MEIM
+
、1

庚基
‑3‑
甲基咪唑阳离子
C7MIM
+
、1,3

二甲基吡啶
MMPY
+
阳离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离子为四氟硼酸跟
BF4
‑1阴离子和六氟磷酸跟
PF6

阴离子中的至少一种

[002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反萃取溶剂为
C4

C10
烷烃和环烷烃中的至少一种

[002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反萃取溶剂为环己烷

正庚烷

正辛烷和正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002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隔壁塔的理论板数为
20

150
,使用过程中,操作压力为
0.05

2Mpa
,塔顶温度为
20

120℃
,塔底温度为
50

150℃。
[002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溶剂回收塔的理论板数为5‑
40
,使用过程中,操作压力为
10Kpa

0.2MPa
,塔顶温度为
20

120℃
,塔底温度为
45

150℃。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柴油中芳烃的分离系统,包括:隔壁塔和溶剂回收塔;
[0026]所述隔壁塔内部设有隔离壁将塔体内部分隔为底部连通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塔体底部设有萃取溶剂出口;所述第一腔体的中部设有柴油入口,顶部设有萃取溶剂入口和抽余油出口;所述第二腔体的上半部分设有抽出油出口,底部设有反萃取溶剂入口;所述隔壁塔用于使从所述柴油入口进入的柴油与从萃取溶剂入口进入的萃取溶剂在第一腔体中进行接触,分离出包含非芳烃的抽余油从抽余油出口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柴油中芳烃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从隔壁塔第一腔体中部的柴油入口加入柴油,从所述第一腔体顶部的萃取溶剂入口加入萃取溶剂,以及从所述隔壁塔第二腔体底部的反萃取溶剂入口加入反萃取溶剂;所述柴油在第一腔体中与萃取溶剂接触,分离出包含非芳烃的抽余油,从所述第一腔体顶部的抽余油出口输出,萃取溶剂从第一腔体底部的萃取溶剂出口输出;所述柴油经由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底部连通区域与所述反萃取溶剂接触,分离出含有芳烃和反萃取溶剂的抽出油,从所述第二腔体上半部分的抽出油出口输出到溶剂回收塔中,在溶剂回收塔中对所述抽出油进行分离,从溶剂回收塔顶部反萃取溶剂出口输出反萃取溶剂,底部的芳烃出口输出芳烃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在第一腔体中与萃取溶剂接触,分离出包含非芳烃的抽余油,从所述第一腔体顶部的抽余油出口输出,包括:所述柴油在第一腔体中与萃取溶剂接触,通过塔釜的再沸器进行加热,在萃取溶剂作用下使柴油中的非芳烃向顶部蒸发,经顶部冷凝器冷凝后,从所述第一腔体顶部的抽余油出口输出包含非芳烃的抽余油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经由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底部连通区域与所述反萃取溶剂接触,分离出含有芳烃和反萃取溶剂的抽出油,从所述第二腔体上半部分的抽出油出口输出,包括:所述柴油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底部连通区域或在第二腔体中与反萃取溶剂接触,通过塔釜的再沸器进行加热,在反萃取溶剂的作用下使柴油中剩余的芳烃和反萃取溶剂一起向上蒸发,经冷凝器冷凝后,从所述第二腔体上半部分的抽出油出口输出包含芳烃和反萃取溶剂的抽出油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溶剂回收塔中对所述抽出油进行分离,从溶剂回收塔顶部反萃取溶剂出口输出反萃取溶剂,底部的芳烃出口输出芳烃,包括:在溶剂回收塔中,通过塔釜的再沸器对抽出油进行加热使所述反萃取剂向顶部蒸发,通过顶部的冷凝器进行冷凝后,从顶部的反萃取溶剂出口输出反萃取溶剂,剩余的芳烃从底部的芳烃出口输出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塔壁内表面面积比为
3:7

7:3。6.
如权利要求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萃取溶剂从第一腔体底部的萃取溶剂出口输出后,输送至所述萃取溶剂入口加入到隔壁塔中;和
/
或所述从溶剂回收塔顶部反萃取溶剂出口输出反萃取溶剂,输送至所述隔壁塔的反萃取溶剂入口加入所述隔壁塔中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萃取剂与柴油质量比为
0.5
‑6,所述萃取剂与反萃取剂质量比
0.01

2。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溶剂为有机溶剂或离子液体,其中,有机溶剂为
N

N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N

N

二乙基甲酰胺

乙二醇甲醚

糠醛或吗啡啉中的至少一种;离子液体中的阳离子为咪唑类阳离子和吡啶类阳离子中的一种,离子液体中的阴离子为四氟硼酸跟阴离子

六氟磷酸跟阴离子和双三氟甲基磺酸亚胺根阴离子中的至少一种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1‑
甲基
‑3‑
乙基咪唑阳离子
MEIM
+
、1

庚基
‑3‑
甲基咪唑阳离子
C7MIM
+
、1,3

二甲基吡啶
MMPY
+
阳离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离子为四氟硼酸跟
BF4
‑1阴离子和六氟磷酸跟
PF6

阴离子中的至少一种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萃取溶剂为
C4

C10
烷烃和环烷烃中的至少一种
。11.
如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萃取溶剂为环己烷

正庚烷

正辛烷和正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12.
如权利要求1‑
11
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壁塔的理论板数为
20

150
,使用过程中,操作压力为
0.05

2Mpa
,塔顶温度为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经纬何盛宝陈静王超李婷周媛王苑王豪马树刚万子岸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