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柱良专利>正文

一种大麦虫产业化生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8256 阅读:5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麦虫产业化生产的方法,包括基本步骤:(1)提纯、杂交、复壮得种群;(2)幼虫饲养采用恒温恒湿配合每隔5~7天用筛虫机清理虫粪后喂养特制的人工饲料,大部分作为商品虫用,部分留种作下一生产周期繁殖用,继续培养成蛹;(3)蛹期定期进行消毒;(4)成虫用精料和青料早晚交替喂养;(5)借助产卵筛将卵收集于产卵盘内,5~7天后,把产卵筛拿起,在产卵盘上撒一层薄薄的细麦麸进行孵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大麦虫生产的方法解决了其生产效率、效益低,劳动力繁重的关键技术瓶颈,使大麦虫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成为现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的生产、养殖,特别地涉及到一种大麦虫的产业化生产的方法
技术介绍
大麦虫(Zophobas morioL ·),别名超级面包虫、超级黄粉虫、高蛋白虫,属于昆虫 纲(Insect)鞘翅目(Coleopter)拟步甲科(Tenebrionide)粉甲属(Tenebrionini),是 一种步甲科种类的幼虫,属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历经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从卵孵 化到成虫羽化大约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它与黄粉虫外型相像,为同属异种。它的幼虫长 70 80mm,老熟幼虫虫体宽5 6mm,单条虫1. 3 1. 5g,含蛋白质51 %,含脂肪29 %,并 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及矿物质磷、铁、钾、钠、钙等,此外,它的体壁甲壳 质含量较低,易于被动物消化系统吸收消化。大麦虫的老熟幼虫最大体长达到7cm左右,其 营养价值更是远远超出同类科目的其他昆虫。大麦虫成虫性成熟时体色变黑,雌性成虫体 形比雄虫个体明显偏大,具有持续交配和产卵的习性。交配时,雄性个体爬于雌性个体上, 产卵管和受精管伸出,接触完成交配。雌虫交配2 3天后产卵,并可多次交配产卵。雌虫 可连续产卵600 1000粒,直到死亡。它自相残杀习性严重,成虫捕食初产的卵以及初孵 化、蜕皮的幼虫,幼虫因饲料、环境温湿度不合适,自残率极高。大麦虫作为一种新型优质经济昆虫,它的个体大,繁殖率高,生产量大,粗蛋白含 量高,且它能消化粗饲料,特别是农作物副产物如秸秆及食品业加工废弃物,所以有第一蛋 白源昆虫之称,是高档观赏鱼、鸟的最佳饵料。它除了含有丰富均衡的营养外,还含有许多 对人体健康有特殊作用的物质,可广泛应用于畜禽水产饲料的无抗添加剂,还可以开发成 药品、保健品、食品等,市场前景广阔。传统的大麦虫养殖方法劳动强度大,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专利公开号为CN101507423A公开了大麦虫工厂化规模养殖方法,其养殖方法包 括1、良种选育与培育直接用四目的筛网对幼虫进行过滤成年幼虫,以挑选体格大、色彩 鲜艳、体态饱满的成虫幼虫作为留种。种虫进入老熟幼虫前期进行喂养精饲料和青饲料。2、 饲料配方用麦麸、玉米粉、面粉、豆渣、细米糠、白糖配制。3、饲养设备(1)饲养盘,(2)饲 养架,(3)用于分离幼虫和虫粪分离筛,(4)产卵盘,(5)双排多层隔板组成的孵化箱和羽化 箱。基于上述公开技术为基础,大麦虫产业化养殖依然存在成本高,效益低问题。大麦虫是我国新近由东南亚国家引进的新型蛋白源昆虫,属国外昆虫品种。在我 国极少有野生的大麦虫。野生分布在非洲南部、中美洲、南美洲、东南亚一带,野外生活在大 森林和大草原温湿、疏松富含丰富有机质的植被中。目前大麦虫的养殖技术在我国还没有 普及开来,市场上的高蛋白活体饲料均以黄粉虫、蚯蚓、蝗虫、蝇蛆为主,市场上很少见到到 大批量生产销售。大麦虫虽然与黄粉虫同属但其生产养殖技术比黄粉虫的要苛刻,大麦虫 养殖在国内外刚起步,尤其是满足工业化生产的如种群培育及显性的稳定性,饲料配方及 养殖环节中繁重人工劳动——筛虫粪及喂料次数多等关键技术还没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麦虫的养殖方法,可实现产业化生产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大麦虫的产业化生产的方 法,包括种群的选育及培养,幼虫饲养,蛹期管理,成虫饲养,卵的孵化的基本步骤,其中1)种群的选育及培养,包括以下步骤a提纯挑选出选用体形健壮饱满,行动活泼、迅捷、色泽鲜亮,黄褐色,粗细均勻 的幼虫为育种源,在通风良好的育种室的恒温恒湿箱中用同种饲料饲喂,待蛹化,羽化成虫 后,进行等数量按一定比例公母分组,选取产卵量高的孵化后幼虫,即较优种源进行增强饲 料营养和定期间隔高温差的强化饲养,将抗逆性强的个体留下;b杂交将提纯后的种源编组组合进行多级杂交,每级杂交后只筛选增重率和繁 殖率较高的优良种源继续高一级的组合交配。c复壮将杂交后获得种源,通过提高营养、均衡营养,如添加蜂皇浆及卵磷脂等 物质,得到优良、稳定遗传的种群;2)幼虫饲养采用恒温恒湿配合喂养人工饲料,每5 7天清理虫粪后,喂养饲料1 次,每次喂养饲料按照大麦虫体重的1 1. 5 2投入人工饲料a 人工饲料a包括配比为1000 3 1000 5的混合物a和混合物b,其原料组份 按照质量百分比为混合物a 秸秆粉50 70%,豆渣15 20%,玉米粉15 20%,肉骨粉或鱼粉 5 10%,添加剂0. 5 1. 5% ;混合物b:多种益生菌;人工饲料a的配制还包括将所述混合物a、混合物b加到搅拌机内混合,并边搅 拌边加水,加水量为以手捏料,料不滴水,松手即散为宜,将搅拌好的料放在胶袋或窖槽中 封密放置存放3 5天。幼虫饲养所用饲养设备包括1、饲养架木或铁架,1.6cm高X 40cm宽,共8层,每层高20cm,架长据房间而自行 设计设定;2、饲养盘60cm长X 40cm宽X 9. 5cm高的塑料方盘,所述饲养盘包括10 50目 的铁丝或尼龙丝网的网筛,用来清筛虫粪;所述饲养盘的每盘虫的密度控制为1. 2 1. 6kg/盘;3、饲养场地为向阳通风、地面平坦光滑的房间,门窗装有防蚊、鸟、蛇的设施,同 时房内温度控制为18 35°C,湿度为50 90% ;4、筛虫机可放两层筛,作为自动清筛虫粪和分离同一盘虫中规格大小不同的虫。幼虫的饲养根据目的不同分为种幼虫和商品幼虫,其中商品幼虫的喂养量比种幼 虫的要大。3)蛹期管理在蛹到羽化期,控制温度为18 30°C,湿度为60 90%,每3 5天对空气消毒;4)成虫饲养采用恒温恒湿,雌雄比例为2 1左右,配合早晚交叉喂养两种人工饲 料精料和青饲料,所述精料和青饲料的原料重量百分比为精料大豆粉20 30%、玉米粉20 30%、次粉25 30%、鱼粉15 18%、添加剂3 4. 5% ;青饲料瓜果、蔬菜类;5)卵的收集与孵化在产卵筛下的产卵盘内铺一层0. 5 Icm厚经消毒的细麦 麸作产卵床,5 7天后,把产卵筛拿起,重新放到加有产卵床的新产卵盘内。在换出的产 卵盘上撒一层薄薄的细麦麸,集中叠放在产卵房内孵化,温度控制在18 32°C,湿度60 90%。大麦虫的生产方法还包括病害的防治a.干燥病病症为行动迟钝、体型缩小。虫粪未及时清理,或空气干燥,气温过高 所致。应及时清筛虫粪,或降温、加湿。b.软腐病行动缓慢,虫体变软,变黑,口吐体液,腐烂而死。空气湿度大,饲料发 霉,青饲料投放过多。开门窗让空气流动,或停喂青饲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科学方法,解决了大麦虫养殖效率、效益低,养殖风险高的关键技术瓶 颈,使大麦虫产业化生产成为现实(1)利用杂交优势的生物育种手段,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稳定遗传的高品质种 群。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该方法使得杂交后的新种的繁殖率高出2 3倍。饲料的有效 利用率也提高了 1 2倍,养殖的虫个体大,抗逆性强。(2)采用将农作物秸秆为大麦虫饲料的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处理配制了高效低 成本的大麦虫饲料。此饲料可5 7天投料喂养一次,而传统的湿饲料需要天天喂养两次, 大大节省大量的劳动力,效率提高了 10多倍。(3)用筛虫机清筛虫粪和分离大小规格幼虫,大大减轻了大麦虫养殖过程中最繁 重的劳动——清筛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麦虫产业化生产的方法,包括种群的选育及培养,幼虫饲养,蛹期管理,成虫饲养,卵的孵化的基本步骤,其特征在于:1)种群的选育及培养包括以下步骤:a提纯:挑选出体形健壮饱满、行动活泼、迅捷,色泽鲜亮,黄褐色,粗细均匀的成年幼虫待羽化成虫后进行等数量按一定雌雄比例分组培养,选取产卵量高的孵化后幼虫即较优种源进行增强饲料营养和定期间隔高温差的强化饲养,将抗逆性强的个体留下;b杂交:将提纯后的种源编组组合进行多级杂交,每级杂交后只筛选增重率和繁殖率较高的优良种源;c复壮:将杂交后获得种源,通过提高营养、均衡营养,添加蜂皇浆及卵磷脂等物质,得到优良、稳定遗传的种群;2)幼虫饲养采用恒温恒湿配合喂养人工饲料,每5~7天清理虫粪后,喂养饲料1次,每次喂养饲料按照大麦虫体重的1∶1.5~2投入人工饲料a,所述人工饲料a包括配比为1000∶3~1000∶5的混合物a和混合物b,其原料组份按照质量百分比为:混合物a:秸秆粉50~70%,豆渣15~20%,玉米粉15~20%,肉骨粉或鱼粉5~10%,添加剂0.5~1.5%;混合物b:多种益生菌;3)蛹期管理:在蛹到羽化期,控制温度为18~30℃,湿度为60~90%,每3~5天对空气消毒;4)成虫饲养采用恒温恒湿,雌雄比例为2∶1左右,配合早晚交叉喂养两种人工饲料,所述人工饲料为精料和青饲料,所述精料和青饲料的原料重量百分比为:精料:大豆粉20~30%、玉米粉20~30%、次粉25~30%、鱼粉15~18%、添加剂3~4.5%;青饲料:瓜果、蔬菜类;5)卵的收集与孵化:在产卵筛下的产卵盘内铺一层0.5~1cm厚经消毒的细麦麸作产卵床,5~7天后,把产卵筛拿起,重新放到加有产卵床的新产卵盘内。在换出的产卵盘上撒一层薄薄的细麦麸,集中叠放在产卵房内孵化,温度控制在18~32℃,湿度60~90%。...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大麦虫产业化生产的方法,包括种群的选育及培养,幼虫饲养,蛹期管理,成虫饲养,卵的孵化的基本步骤,其特征在于1)种群的选育及培养包括以下步骤a提纯挑选出体形健壮饱满、行动活泼、迅捷,色泽鲜亮,黄褐色,粗细均匀的成年幼虫待羽化成虫后进行等数量按一定雌雄比例分组培养,选取产卵量高的孵化后幼虫即较优种源进行增强饲料营养和定期间隔高温差的强化饲养,将抗逆性强的个体留下;b杂交将提纯后的种源编组组合进行多级杂交,每级杂交后只筛选增重率和繁殖率较高的优良种源;c复壮将杂交后获得种源,通过提高营养、均衡营养,添加蜂皇浆及卵磷脂等物质,得到优良、稳定遗传的种群;2)幼虫饲养采用恒温恒湿配合喂养人工饲料,每5~7天清理虫粪后,喂养饲料1次,每次喂养饲料按照大麦虫体重的1∶1.5~2投入人工饲料a,所述人工饲料a包括配比为1000∶3~1000∶5的混合物a和混合物b,其原料组份按照质量百分比为混合物a秸秆粉50~70%,豆渣15~20%,玉米粉15~20%,肉骨粉或鱼粉5~10%,添加剂0.5~1.5%;混合物b多种益生菌;3)蛹期管理在蛹到羽化期,控制温度为18~30℃,湿度为60~90%,每3~5天对空气消毒;4)成虫饲养采用恒温恒湿,雌雄比例为2∶1左右,配合早晚交叉喂养两种人工饲料,所述人工饲料为精料和青饲料,所述精料和青饲料的原料重量百分比为精料大豆粉20~30%、玉米粉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柱良邱宝利邝集和
申请(专利权)人:叶柱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