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接层界面损伤判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8224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涉及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粘接层界面损伤判定方法


[0001]本专利涉及到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创新,特别是涉及到一项新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用来可视化粘接界面的层次结构,尤其是在该界面存在损伤情况下

在制造业中,粘接技术广泛应用于将不同材料或部件连接在一起,以创建坚固的结构或组装成品

粘接界面是连接材料之间的关键区域,其质量和完整性对于确保最终产品的性能至关重要

然而,这些界面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损伤,如裂纹

层状剥离或其他不可见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结构的可靠性和耐用性造成严重影响

多数情况下,粘接层极薄或者透明,无法准确观测到裂纹发生的位置,因此,本专利的核心创新点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旨在发生损伤情况下可视化粘接界面的分层结构

总的来说,本专利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可以可视化粘接界面的层次结构,特别是在存在损伤的情况下

这项技术对于制造业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帮助制造商更好地了解粘接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改进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提高最终产品的性能和耐用性

它还可以用于质量控制和维护领域,以及对于需要对粘接结构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的行业,如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

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潜力将有助于改进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可持续性


技术介绍

[0002]粘接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允许不同材料之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用于制造各种产品,从汽车到电子设备再到航空航天器件

然而,粘接界面的质量和完整性对于最终产品的性能和耐用性至关重要

在制造和维护过程中,粘接界面可能会遭受到各种损伤,这些损伤包括但不限于裂纹

剥离

粘接剂的老化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产品的失效

性能下降

安全问题以及维护成本的增加

在过去,确定粘接界面损伤通常需要破坏性的检测方法,例如将粘接部件剥离以进行目测检查或使用
X
射线检测来观察内部情况

这些方法存在明显的缺点,包括生产停滞

材料浪费

高昂的维护成本以及对设备和专业知识的依赖

此外,这些方法不能提供实时或非破坏性的监测,这对于大多数制造流程都是至关重要的

[0003]近年来,随着制造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专利来解决粘接界面损伤的问题

这些专利通常采用了先进的成像技术

材料科学和计算方法,以提高对粘接界面的评估和监测
。1.
先进成像技术:一些专利利用高分辨率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等成像技术来观察界面的微观结构

这些方法提供了更详细和精确的图像,以便分析界面的状态和损伤情况
。2.
非破坏性检测:专利还提供了一些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检测

热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不破坏粘接的情况下,评估界面的健康状况
。3.
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近年来,一些专利利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以处理大量图像和数据,以自动检测和识别粘接界面的异常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0004]尽管上述技术和专利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粘接界面损伤的监测和评估,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某些类型的损伤不够敏感,导致漏检问题,并且某些情况下,样品结构原因引起难以固定或者胶水透明,可靠性后的损伤微
小难以观察

因此需要使用着色处理来增加可视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提到的新方法带来了显著的增益

该方法结合了高分辨率显微镜

荧光标记技术和高级图像处理算法,使监测粘接界面的层次结构和损伤变得更加准确和便捷

这种方法允许着色剂同步渗透,不需要破坏性操作,降低了生产停滞和材料浪费的风险

此外,引入荧光标记技术可以让研究人员更清晰地可视化界面的内部结构,包括各层的位置和相互关系

这对于早期发现潜在的损伤迹象以及监测粘接质量的长期稳定性非常有帮助

同时,高级图像处理算,提高粘接界面损伤的准确性

[0006]可渗透基板结构样品主要包括以下主要部分:水平基板

定位销

渗透槽

水平基板用于将样品保持水平,定位销是便于将渗透槽与水平基板对齐,渗透槽用来存放将着色剂

在进行粘接界面的损伤判定中,将样品粘贴在基板的中心位置,随后扣上渗透槽,固定后将着色剂放入槽中,静置
10

20
分钟后,观察界面是否发生分层

[0007]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08]1、
本专利技术可将界面损伤的位置着色,并可在高倍镜下清晰观测;
[0009]2、
本专利技术使用的着色剂颗粒尺寸小于1微米,可准确渗透至损伤区域,胶层不与着色剂反应,因此具备较高的测试精度;
[0010]3、
本专利技术无需破坏性测试,降低生产停滞和材料浪费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概括;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渗透基板结构;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样品结构;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例过程

[0015]附图标记:
[0016]1‑
水平基板,2‑
渗透槽,3‑
定位销,4‑
渗透槽定位块,5‑
样品衬底,6‑
样品粘接层,7‑
样品上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
,
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8]首先,制备界面分层样品,其中底部粘接层使用带色基板,顶部使用透明玻璃,中间层使用测试胶粘剂,其结构如图3所示,对制备好的样品进行可靠性测试,这些测试包括高温储存或温度循环等,温度载荷使得粘接界面发生损伤;将损伤后得样品放置水平基板中心位置,然后与渗透槽紧贴,随后在槽内放入着色剂,静置
10

20
分钟后,去除样品,擦除多余得着色剂,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粘接层界面损伤判定方法,本专利提一种方法,可以可视化粘接界面由损伤引起的界面分层现象,可将样品可靠性后界面损伤分布清晰的展现

以此用于评估样品可靠性
。2.
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方法,包括损伤样品模型,其特殊的基板结构可将着色剂渗透至损伤区域,可有效观察损伤区域,并可实现可靠性过程同步渗透
。3.
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方法,渗透剂的选择可根据样品尺寸进行调整,可使用液体石墨,也可使用微米级荧光粉
。4.
一种粘接层界面损伤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
:界面分层样品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红波来佳俊鲍宏谭权政朱绍豪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