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面接触的发动机轴承打磨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764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轴承打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基于双面接触的发动机轴承打磨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双面接触的发动机轴承打磨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打磨
,具体地说,涉及基于双面接触的发动机轴承打磨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轴承是一种常用的机械元件,用于支撑和减少旋转摩擦

常见的轴承组成结构包括以下几种:
[0003]内圈:内圈是轴承的内部环状部分,通常与轴配合使用,提供滚动运动的支撑

[0004]外圈:外圈是轴承的外部环状部分,通常与轴承座配合使用,提供固定或转动的支撑

[0005]滚动体:滚动体是轴承的负荷承载部分,通常采用钢球

滚针或滚子等滚动元件

它们通过滚动运动来减少摩擦和支持负荷

[0006]保持架:保持架位于滚动体之间,用于保持滚动体的相对位置,防止彼此接触和脱落

[0007]密封件:密封件通常用于防止灰尘

污染物和润滑剂的进入轴承内部,保护轴承的工作表面

[0008]其中,内圈和外圈上的槽道(与滚动体连接的部分)表面需要保持平整度和光滑度,以确保轴承能够顺畅旋转

因此这两部分通常是打磨的重点,现有的打磨装置为了提高打磨的效率,会利用两个打磨件同时对内圈和外圈打磨,但是这两个打磨件并不共轴,而是独立的工作,这就导致打磨过程中无法模拟出滚动体与外圈和内圈的连接状态,容易使打磨后的槽道不能与滚动体适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双面接触的发动机轴承打磨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如何在打磨过程中模拟出滚动体与外圈和内圈的连接状态的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基于双面接触的发动机轴承打磨装置,其包括支撑系,所述支撑系的高侧和低侧分别搭载有打磨系和驱动系,所述驱动系位于打磨系的正下方;所述打磨系包括第一打磨球和第二打磨球,所述第一打磨球和第二打磨球之间设置直杆,通过直杆将第一打磨球和第二打磨球连接;所述第一打磨球和第二打磨球是与轴承内滚动体等大的球形结构;所述驱动系包括第一驱动辊和第二驱动辊,所述第一驱动辊和第二驱动辊之间通过设置的弯杆连接,所述弯杆可转动的设置在支撑系上,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辊用于与轴承的轴承内圈全面贴合,并通过自身转动带动轴承内圈进行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辊用于与轴承的轴承外圈全面贴合,并通过自身转动带动轴承外圈进行转动;打磨时,所述直杆呈水平状态

[0011]上述方案在工作时,首先将轴承内圈
120
外围与滚动体连接的槽道卡在第一打磨球
310
的下表面上,轴承外圈
110
内侧与滚动体连接的槽道套在第二打磨球
320
的上表面上;接着,弯杆
430
顺时针转动,位于第一打磨球
310
正下方的第一驱动辊
410
由外侧逐渐逼近轴承内圈
120
的外表面,位于第二打磨球
320
正下方的第二驱动辊
420
由内侧逐渐逼近轴承外圈
110
的内表面,逼近的过程中第一驱动辊
410
和第二驱动辊
420
分别对偏斜的轴承内圈
120
和轴承外圈
110
进行校正,使第一驱动辊
410
与轴承内圈
120
的外表面全面贴合后的接触线
/
接触面平行于直杆
330
,第二驱动辊
420
与轴承外圈
110
内表面全面贴合后的接触线
/
接触面平行于直杆
330
;并且第一驱动辊
410
产生竖直向上的作用力将轴承内圈
120
固定在第一打磨球
310
上,第二驱动辊
420
产生竖直向下的作用力将轴承外圈
110
固定在第二打磨球
320
上,然后第一驱动辊
410
和第二驱动辊
420
在电机
433
的驱动下以相同的转速进行转动,转动后的第一驱动辊
410
和第二驱动辊
420
分别带动轴承内圈
120
和轴承外圈
110
同步转动,轴承内圈
120
和轴承外圈
110
转动后,第一打磨球
310
和第二打磨球
320
分别对轴承内圈
120
和轴承外圈
110
上的槽道进行打磨

[0012]通过直杆
330
将第一打磨球
310
和第二打磨球
320
连接在一条轴线上,然后在第一驱动辊
410
和第二驱动辊
420
的作用下,轴承内圈
120
和轴承外圈
110
能够以垂直于该轴线的状态进行转动,这时与滚动体等大的第一打磨球
310
和第二打磨球
320
分别形成两个打磨面,这两个打磨面与轴承内圈
120
和轴承外圈
110
上的槽道接触,从而在打磨时借助第一打磨球
310
和第二打磨球
320
模拟出滚动体与轴承外圈
110
和轴承内圈
120
的连接状态,这样打磨后的槽道与滚动体会更加吻合

[0013]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了基于双面接触的发动机轴承打磨方法,其包括如下方法步骤:步骤一

使直杆呈水平状态;步骤二

弯杆顺时针转动,位于第一打磨球正下方的第一驱动辊由外侧逐渐逼近轴承内圈的外表面,位于第二打磨球正下方的第二驱动辊由内侧逐渐逼近轴承外圈的内表面,使第一驱动辊与轴承内圈的外表面全面贴合后的接触线
/
接触面平行于直杆,第二驱动辊与轴承外圈内表面全面贴合后的接触线
/
接触面平行于直杆;并且第一驱动辊产生竖直向上的作用力将轴承内圈固定在第一打磨球上,第二驱动辊产生竖直向下的作用力将轴承外圈固定在第二打磨球上;步骤三

第一驱动辊和第二驱动辊以相同的转速进行转动,转动后的第一驱动辊和第二驱动辊分别带动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同步转动,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转动后,第一打磨球和第二打磨球分别对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上的槽道进行打磨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中与滚动体等大的第一打磨球和第二打磨球分别形成两个打磨面,这两个打磨面与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上的槽道接触,从而在打磨时借助第一打磨球和第二打磨球模拟出滚动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基于双面接触的发动机轴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系(
200
),所述支撑系(
200
)的高侧和低侧分别搭载有打磨系(
300
)和驱动系(
400
),所述驱动系(
400
)位于打磨系(
300
)的正下方;所述打磨系(
300
)包括第一打磨球(
310
)和第二打磨球(
320
),所述第一打磨球(
310
)和第二打磨球(
320
)之间设置直杆(
330
),通过直杆(
330
)将第一打磨球(
310
)和第二打磨球(
320
)连接;所述第一打磨球(
310
)和第二打磨球(
320
)是与轴承内滚动体等大的球形结构;所述驱动系(
400
)包括第一驱动辊(
410
)和第二驱动辊(
420
),所述第一驱动辊(
410
)和第二驱动辊(
420
)之间通过设置的弯杆(
430
)连接,所述弯杆(
430
)可转动的设置在支撑系(
200
)上,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辊(
410
)用于与轴承的轴承内圈(
120
)全面贴合,并通过自身转动带动轴承内圈(
120
)进行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辊(
420
)用于与轴承的轴承外圈(
110
)全面贴合,并通过自身转动带动轴承外圈(
110
)进行转动;打磨时,所述直杆(
330
)呈水平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面接触的发动机轴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辊(
410
)与轴承内圈(
120
)的外表面全面贴合后的接触线
/
接触面平行于直杆(
330
),所述第二驱动辊(
420
)与轴承外圈(
110
)内表面全面贴合后的接触线
/
接触面平行于直杆(
33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双面接触的发动机轴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辊(
410
)和第二驱动辊(
420
)以相同的转速进行转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面接触的发动机轴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打磨球(
310
)和第二打磨球(
320
)均与直杆(
330
)转动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面接触的发动机轴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
200
)包括上支撑板(
210
)和下支撑板(
220
),所述上支撑板(
210
)设置在高侧,所述下支撑板(
220
)设置在低侧,所述上支撑板(
210
)的底部设置上连接口(
210A
),所述下支撑板(
220
)的底部设置底板(
230
),所述下支撑板(
220
)固定在底板(
230
)上,所述上支撑板(
210
)的底部设置并列的两个第一支撑杆(
211
)和并列的两个第二支撑杆(
212
),所述第一支撑杆(
211
)和第二支撑杆(
212
)与底板(
230
)连接,用于对上支撑板(
210
)进行支撑;所述打磨系(
300
)还包括与直杆(
330
)进行连接的第一支架(
340
),所述第一支架(
340
)固定连接在上连接口(
210A
)内;所述下支撑板(
220
)的上方设置下连接口(
220A
);所述驱动系(
400
)还包括第二支架(
440
),所述第二支架(
440
)固定连接在下连接口(
220A
)内,所述第二支架(
440
)上方设置第二转轴(
441
),所述弯杆(
430
)与第二转轴(
441
)转动连接,且第二转轴(
441
)和弯杆(
430
)在俯视的角度下为垂直状态,所述第二支架(
440
)的底部设置有第四连接座(
442
),所述弯杆(
430
)外设置第三连接座(
431
),所述第三连接座(
431
)和第四连接座(
442
)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
450
),以通过第二电动推杆(
450
)活塞杆的伸缩带动弯杆(
430
)以第二转轴(
441
)为轴进行转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双面接触的发动机轴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直杆(
330
)与第一支架(
340
)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后的直杆(
330
)呈水平状态
。7.
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明辉陆肖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吉光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