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肢关节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7627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四肢关节支护结构,包括上托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肢关节支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康复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四肢关节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低温热塑板和高分子夹板的平面板型在关节部位的拉伸折弯的结构设计都是欠妥的,塑型的过程轮廓会干扰操作,塑型后的结构稳固性也不足

其中,高分子夹板的板直的结构,在遇到需要拉伸拐弯的关节部位时是具有明显的困难的,弯折处会外凸,例如专利
201020209533.8 医用高分子夹板,其包括板材状高分子夹板体,在所述板材状高分子夹板体表面密布透气孔

处理起来相当麻烦,且固定后的稳固性可靠性堪忧

低温热塑板,它本身虽具有良好的拉伸效果,热水浸泡后具备一定的粘连性,但并不能保证患者在穿戴使用的过程中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弯折处也会留有折角,例如专利
202123040950.1 舒适型低温热塑板

低温热塑板支具,包括低温热塑板本体和贴敷在该低温热塑板本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泡沫层

且这种结构的塑形过程繁琐,在拉伸的过程中需要频繁调整,此过程对本身就有伤痛在身的患者来说是很痛苦的

[0003]因此,在四肢关节支护上,需要一种平面板型四肢关节支护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平面板型支护结构在四肢关节处的拉伸与折弯处理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四肢关节支护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支护结构在四肢关节处的拉伸与折弯处理不便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四肢关节支护结构,包括:上托部

下托部和衔接部,所述上托部和所述下托部从两侧均可弯曲至弧面状,用于贴合至患者关节处的上肢体和下肢体;所述衔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托部与所述下托部

用于贴合至关节位置,所述衔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上托部和所述下托部,以使所述衔接部与上托部

下托部之间形成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分布于所述衔接部的两侧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下托部朝向所述上托部延伸有两个连接翼,所述连接翼分别对应所述上托部的两侧位置,且所述连接翼上设置有固定件,用于在弯曲所述衔接部将所述上托部和所述下托部形成夹角时,将弯曲呈弧面状的所述上托部和所述下托部进行连接并固定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对定位结构,用于穿插固定件,并限制所述上托部和所述下托部之间的夹角角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上托部上的调节槽和定位孔,所述调节槽的形状呈圆弧状,且若干个所述定位孔以所述调节槽的圆心呈圆周分布;所述连接翼上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的位置在弯曲衔接部时,分别对位至对应侧的所述调节槽和所述定位孔;所述固定件插装在所述通孔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上托部上的通孔和固定孔,以及开设在
所述连接翼上的调节槽和衔接孔,若干个所述固定孔呈多排的阵列分布,若干个所述衔接孔呈阵列分布,且阵列间距与所述固定孔的阵列间距相同;在弯曲所述衔接部时,所述调节槽和所述衔接孔分别对位至对应侧的所述通孔和所述固定孔;所述固定件插装在所述通孔和所述衔接孔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铆钉合扣,用于将所述铆钉合扣的
A
端和
B
端,在对应孔槽内进行合扣卡位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托部和所述下托部上均开设有若干对绑定端部,所述绑定端部包括
U
形槽和通槽,所述
U
形槽开设在所述上托部或所述下托部上,并在所述
U
形槽内形成外凸翼,所述通槽开设在所述外凸翼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上托部和所述下托部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在所述上托部和所述下托部上均呈蜂窝状分布;所述衔接部上设置有软垫,用于垫设在关节处

[0013]进一步的,一对所述绑定端部之间设置有绑定带,所述绑定带贯穿并套设在一对所述绑定端部上的所述通槽之间

[0014]进一步的,所述绑定带为魔术贴绑带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
通过凹槽将上托部以及下托部之间形成了衔接部,衔接部弯曲并贴合至关节处,避免折角产生,在弯曲时,能够做到极简化,不论材料是否具备足够的延展性,都能够满足,结构简单,复杂程度低,且生产工艺简单,可操作性高;
2、
肩关节

肘关节

脚踝等部位适用,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3、
通过连接翼以及固定件,形成了快速的定位结构,便于弯曲之后的连接,固定结构牢靠,稳定性可靠性高;
4、
通过定位结构,形成了点对点的平板结构,同时满足多角度的固定需求,适应性强,手动操作塑型的过程极简化,动作少,速度快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四肢关节支护结构的平面版型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四肢关节支护结构的三维结构仰角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四肢关节支护结构的三维结构俯角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四肢关节支护结构的开设透气孔的平面版型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四肢关节支护结构的脚踝平面版型图;图中:
1、
上托部;
101、
凹槽;
2、
下托部;
201、
连接翼;
202、
通孔;
3、
衔接部;
301、
软垫;
4、
固定件;
401、
铆钉合扣;
5、
定位结构;
51、
调节槽;
52、
定位孔;
53、
固定孔;
54、
衔接孔;
6、
绑定端部;
61、U
形槽;
62、
通槽;
601、
外凸翼;
7、
透气孔;
8、
绑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8]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四肢关节支护结构,包括上托部
1、
下托部2和衔接部3,所述上托部1和所述下托部2从两侧均可弯曲至弧面状,用于贴合至患者关节处的上
肢体和下肢体

所述衔接部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托部1与所述下托部
2、
用于贴合至关节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四肢关节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托部

下托部和衔接部,所述上托部和所述下托部从两侧均可弯曲至弧面状,用于贴合至患者关节处的上肢体和下肢体;所述衔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托部与所述下托部

用于贴合至关节位置,所述衔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上托部和所述下托部,以使所述衔接部与上托部

下托部之间形成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分布于所述衔接部的两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肢关节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部朝向所述上托部延伸有两个连接翼,所述连接翼分别对应所述上托部的两侧位置,且所述连接翼上设置有固定件,用于在弯曲所述衔接部将所述上托部和所述下托部形成夹角时,将弯曲呈弧面状的所述上托部和所述下托部进行连接并固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肢关节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定位结构,用于穿插固定件,并限制所述上托部和所述下托部之间的夹角角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肢关节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上托部上的调节槽和定位孔,所述调节槽的形状呈圆弧状,且若干个所述定位孔以所述调节槽的圆心呈圆周分布;所述连接翼上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的位置在弯曲衔接部时,分别对位至对应侧的所述调节槽和所述定位孔;所述固定件插装在所述通孔上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肢关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卫东丁栓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威霖斯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