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颈胸腰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763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头颈胸腰固定器,包括前贴固定件、后贴固定件和绑定件,所述前贴固定件包括贴胸部、第一侧腰部、第一脖颈部以及面部,所述第一侧腰部从所述贴胸部的两侧延伸出,用于贴合腰部,所述第一脖颈部从所述贴胸部顶部向上延伸出,用于贴合脖颈,所述面部从所述第一脖颈部向上延伸出,用于贴合脸部轮廓,其中,所述面部的正面开设有敞口,所述敞口用于漏出眼、鼻和嘴巴,所述敞口形状呈T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一体成型的前贴固定件和后贴固定件,并在面部以颧骨和眉骨作为支撑点,配合后脑部的支撑下,对头部、颈部、胸部和腰部一起固定体位,本头颈胸腰固定器贴合性更好,支撑点位更稳定,且舒适性更高。且舒适性更高。且舒适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颈胸腰固定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头颈胸腰固定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使用头颈胸腰固定的情景为脊柱术中的医用体位垫和术后恢复的头颈胸腰支具。医用体位垫在脊柱手术中对患者身体需要进行移动和翻身的动作时存在较大的风险性,例如专利CN 215840206 U一种新型颈椎后路手术体位垫,所述手术床体的垫子上分别配合设置有辅助架体和辅助垫,辅助架体位于患者的头部位置,辅助垫位于患者的身体位置;所述辅助垫挨着辅助架体设置;所述手术床体上还配合设置有用于固定辅助架体和辅助垫的固定部。特别是颈椎手术过程中,需要在移动或翻侧时保证头部颈部和躯体相对的固定,体位垫难以满足。
[0003]另外,手术中头部固定的金属固定器固定架对于患者来说是很痛苦的。常见的有颅骨固定夹,金属钉钉在患者头部进行固定。现有技术中还有其它结构的固定方式,例如专利CN 113230078 B一种颈椎手术操作中病患头部固定装置,利用减速电机带动齿轮在齿条上往复运动,进而带动驱动销轴在燕尾滑槽内运动:当驱动销轴远离固定销轴时,使得多个弧形交叉臂交叉伸展,将患者头部罩在弧形交叉臂构成的球形空间内,便于后续对患者头部固定;当驱动销轴靠近固定销轴时,使得多个弧形交叉臂交叉收缩,将弧形交叉臂从患者头部移开,从而快速便携的实现头部固定,但是这种结构复杂,成本高,且不便于患者的移动或侧翻。
[0004]并且,现有的术后恢复的头颈胸腰支具,在头部固定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多为托住患者的下颚骨,再通过支撑后脑方式固定。这种结构覆盖的体表轮廓细节少,且下颚骨本为可活动的,加上多个部件组装的结构,固定的效果明显不佳。因此,在脊柱手术以及术后恢复中,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头颈胸腰固定器则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头颈胸腰固定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头颈胸腰固定在脊柱手术以及术后恢复难以保证头部颈部和躯体相对固定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头颈胸腰固定器,包括:
[0007]前贴固定件,所述前贴固定件包括贴胸部、第一侧腰部、第一脖颈部以及面部,所述第一侧腰部从所述贴胸部的两侧延伸出,用于贴合腰部,所述第一脖颈部从所述贴胸部顶部向上延伸出,用于贴合脖颈,所述面部从所述第一脖颈部向上延伸出,用于贴合脸部轮廓,其中,所述面部的正面开设有敞口,所述敞口用于漏出眼、鼻和嘴巴,所述敞口形状呈T形,且所述敞口在眉弓和颧骨处沿着眉弓和颧骨轮廓下凹并分别形成嵌在眉弓和颧骨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
[0008]后贴固定件,用于贴合在患者背部、侧腰、后脖颈以及后脑进行承托;
[0009]绑定件,所述绑定件设置在所述前贴固定件与所述后贴固定件之间,用于将所述
前贴固定件和所述后贴固定件可拆分的进行松紧调节。
[0010]进一步的,所述面部上设置有下颚承托部,用于托住患者的下颚骨,所述贴胸部的顶部沿锁骨轮廓弯曲有嵌位部,用于在其与所述下颚承托部相对一侧的之间形成卡位区间。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脖颈部的正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对应喉结位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绑定件包括固定扣和魔术贴绑带,若干对所述固定扣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贴固定件和所述后贴固定件上,一个所述魔术贴绑带贯穿一对分别位于所述前贴固定件和所述后贴固定件上的所述固定扣。
[0013]进一步的,所述后贴固定件包括贴背部、第二侧腰部、第二脖颈部以及后脑部,所述第二侧腰部从所述贴背部的两侧延伸出,用于贴合腰部,所述第二脖颈部从所述贴背部的顶部向上延伸出,用于贴合后脖颈,所述后脑部从所述第二脖颈部的顶部向上延伸出,用于贴合后脑部。
[0014]进一步的,所述后脑部与面部两侧相对并形成间隙,所述间隙用于外露避开耳朵。
[0015]进一步的,所述绑定件还包括脖颈绑带,所述脖颈绑带套设在所述第一脖颈部和所述第二脖颈部的外侧之间。
[0016]进一步的,所述前贴固定件和所述后贴固定件上均设置有EVA泡棉打孔内衬。
[0017]进一步的,所述前贴固定件和所述后贴固定件上均开设有透气孔。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头颈胸腰固定器的3D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S1、采用3D扫描仪采集患者体表数据,通过逆向建模还原患者体表的3D模型,由此建立3D打印支具模型,并将模型分段为贴合患者正面的前贴固定件和贴合患者背面的后贴固定件;
[0020]S2、面部保留颧骨和前额眉弓为支撑点,并露出眼、鼻和嘴巴,后脑贴合脑部轮廓,从而固定头部;
[0021]S3、面部进一步保留下颚骨的承托;
[0022]S4、贴胸部以及贴背部均保留前胸或后背至腹部的区域,并在腹部保留两侧部分腰部,且贴胸部顶部则保留锁骨位置至轮廓契合,贴背部则顶部保留至肩顶轮廓契合;
[0023]S5、面部以及后脑部均避开耳朵,相对之间留有相对等距的间隙;
[0024]S6、贴胸部以及贴背部在上半部均作收窄,保留肩膀的活动空间;
[0025]S7、前贴固定件和后贴固定件上均打孔透气;
[0026]S8、第一脖颈部打喉结活动用孔,第二脖颈部打透气孔。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8]1、通过一体成型的前贴固定件和后贴固定件,并在面部以颧骨和眉骨作为支撑点,配合后脑部的支撑下,对头部、颈部、胸部和腰部一起固定体位,进行稳定固定,避免了单纯下颚骨承托下可活动导致的不稳定,也避免了金属固定器固定架对患者产生的损伤,本头颈胸腰固定器贴合性更好,支撑点位更稳定,且舒适性更高;
[0029]2、通过敞口以及面部与后脑部的间隙,有效的将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均做外露避开,并配有透气孔、通孔和肩膀部位的前贴固定件和后贴固定件收窄的设计,提升了使用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头颈胸腰固定器的结构右视图;
[0031]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头颈胸腰固定器的结构正视图;
[0032]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头颈胸腰固定器的结构后视图;
[0033]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3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1、前贴固定件;11、贴胸部;12、第一侧腰部;13、第一脖颈部;14、面部;111、嵌位部;141、敞口;1411、第一凹部;1412、第二凹部;1301、通孔;
[0035]2、后贴固定件;21、贴背部;22、第二侧腰部;23、第二脖颈部;24、后脑部;
[0036]3、绑定件;31、固定扣;32、魔术贴绑带;311、固定板;312、螺钉;313、套环;
[0037]4、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颈胸腰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贴固定件,所述前贴固定件包括贴胸部、第一侧腰部、第一脖颈部以及面部,所述第一侧腰部从所述贴胸部的两侧延伸出,用于贴合腰部,所述第一脖颈部从所述贴胸部顶部向上延伸出,用于贴合脖颈,所述面部从所述第一脖颈部向上延伸出,用于贴合脸部轮廓,其中,所述面部的正面开设有敞口,所述敞口用于漏出眼、鼻和嘴巴,所述敞口形状呈T形,且所述敞口在眉弓和颧骨处沿着眉弓和颧骨轮廓下凹并分别形成嵌在眉弓和颧骨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后贴固定件,用于贴合在患者背部、侧腰、后脖颈以及后脑进行承托;绑定件,所述绑定件设置在所述前贴固定件与所述后贴固定件之间,用于将所述前贴固定件和所述后贴固定件可拆分的进行松紧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胸腰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上设置有下颚承托部,用于托住患者的下颚骨,所述贴胸部的顶部沿锁骨轮廓弯曲有嵌位部,用于在其与所述下颚承托部相对一侧的之间形成卡位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颈胸腰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脖颈部的正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对应喉结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颈胸腰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件包括固定扣和魔术贴绑带,若干对所述固定扣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贴固定件和所述后贴固定件上,一个所述魔术贴绑带贯穿一对分别位于所述前贴固定件和所述后贴固定件上的所述固定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颈胸腰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贴固定件包括贴背部、第二侧腰部、第二脖颈部以及后脑部,所述第二侧腰部从所述贴背部的两侧延伸出,用于贴合腰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卫东丁栓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威霖斯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