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输送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742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物品输送车。物品输送车沿着以相互平行状配置的第1轨道(12A)及第2轨道行驶而输送物品,具备在作为第1轨道(12A)的行驶面的第1行驶面(F1)上滚动的第1车轮(41)和在作为第2轨道的行驶面的第2行驶面上滚动的第2车轮;第1车轮(41)中的作为形成与第1行驶面(F1)接触的第1外周面(51)的部分的第1车轮主体部(43)是合成树脂制;第2车轮中的作为形成与第2行驶面接触的第2外周面的部分的第2车轮主体部是合成树脂制;在第1外周面(51),形成有在第1车轮(41)的周向上延伸的多条第1凹槽(53);在第2外周面,形成有在第2车轮的周向上延伸的多条第2凹槽。延伸的多条第2凹槽。延伸的多条第2凹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品输送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沿着轨道行驶的物品输送车。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特开2018

11506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物品输送车的一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专利文献1的物品输送车中,通过具备送风单元,将轨道上的尘埃从产生起不放置较长的时间而从轨道上除去。但是,轨道上的尘埃有损害物品、物品收容设备的清洁度的情况,希望的是其产生较少。在轨道上的尘埃中,包括因轨道与物品输送车的车轮接触而产生的车轮的磨损粉。
[0004]因此,希望实现能够降低车轮的磨损的物品输送车。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们反复进行了专心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在车轮的外周面设置周向的凹槽,则能够降低车轮的磨损。本专利技术是基于这样的见识而做出的。
[0006]鉴于上述的物品输送车的特征结构在于以下方面,是沿着以相互平行状配置的第1轨道及第2轨道行驶而输送物品的物品输送车,将在沿着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中与前述第1轨道及前述第2轨道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具备:车体,连结着保持前述物品的物品保持部;第1车轮,以能够绕沿着前述宽度方向的第1旋转轴心旋转的状态被前述车体支承,在作为前述第1轨道的行驶面的第1行驶面上滚动;以及第2车轮,以能够绕沿着前述宽度方向的第2旋转轴心旋转的状态被前述车体支承,在作为前述第2轨道的行驶面的第2行驶面上滚动;将前述第1车轮中的与前述第1行驶面接触的外周面设为第1外周面,将前述第2车轮中的与前述第2行驶面接触的外周面设为第2外周面;前述第1车轮中的作为形成前述第1外周面的部分的第1车轮主体部是合成树脂制;前述第2车轮中的作为形成前述第2外周面的部分的第2车轮主体部是合成树脂制;在前述第1外周面,形成有在前述第1车轮的周向上延伸的多条第1凹槽;在前述第2外周面,形成有在前述第2车轮的周向上延伸的多条第2凹槽;将前述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于前述第2车轮靠配置有前述第1车轮的一侧设为宽度方向第1侧,将其相反侧设为宽度方向第2侧;将前述第1车轮主体部中的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侧面设为第1侧面,将前述第1车轮主体部中的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的侧面设为第2侧面;将前述第2车轮主体部中的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侧面设为第3侧面,将前述第2车轮主体部中的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的侧面设为第4侧面;最靠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前述第1凹槽与前述第1侧面的前述宽度方向的间隔比最靠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的前述第1凹槽与前述第2侧面的前述宽度方向的间隔大;最靠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的前述第2凹槽与前述第4侧面的前述宽度方向的间隔比最靠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前述第2凹槽与前述第3侧面的前述宽度方向的间隔大。
[0007]根据本结构,由于在车轮的外周面形成有在周向上延伸的多条凹槽,所以能够在确保为了支承物品输送车的重量而需要的车轮宽度的同时降低车轮的磨损。作为车轮的磨
损降低的理由,尽管是假说,但可以考虑是因为,通过在车轮的外周面形成凹槽,外周面对于行驶轨道的行驶面的真实接触面积变小,车轮的滑动方向的剪切力减少。此外,根据本结构,能够在沿曲线路径行驶中与轨道的行驶面的接触载荷容易变大的外周面的宽度方向外侧部分,设置不形成凹槽的区域。由此,容易确保在沿曲线路径行驶中与轨道的行驶面的接触载荷容易变大的区域的刚性。因而,能够将曲线路径的行驶中的车轮的外周面的变形抑制为较小,能够进一步降低车轮的磨损。
[0008]物品输送车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根据关于参照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以下的记载会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物品输送车的后视图。
[0010]图2是将图1的第1轨道及第1车轮放大表示的后视图。
[0011]图3是将图1的第1车轮放大表示的后视图。
[0012]图4是图1的第1车轮的剖视图,是第1凹槽为3条的情况的图。
[0013]图5是图1的第1车轮的剖视图,是第1凹槽为6条的情况的图。
[0014]图6是将图1的第2车轮放大表示的后视图。
[0015]图7是图1的第2车轮的剖视图,是第1凹槽为3条的情况的图。
[0016]图8是图1的第2车轮的剖视图,是第1凹槽为6条的情况的图。
[0017]图9是表示图1的物品输送车在分支路径行驶的状态的图。
[0018]图10是表示图1的物品输送车在合流路径行驶的状态的图。
[0019]图11是表示图1的物品输送车的磨损评价试验的结果的图。
[0020]图12是图1的第1车轮的后视图,是表示在曲线路径行驶的状态的图。
[0021]图13是第1凹槽的形状不同的第1车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基于附图说明物品输送车10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具备物品输送车10的物品输送设备11。物品输送设备11具备具有以相互平行状配置的第1轨道12A及第2轨道12B的行驶轨道12。此外,物品输送设备11具备沿着以相互平行状配置的第1轨道12A及第2轨道12B行驶而输送物品M的物品输送车10。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输送车10将收容半导体基板的FOUP(Front Opening Unified Pod;前开式标准盒)作为物品M输送。此外,在图1中作为后视图表示的物品输送车10是无人的顶棚输送车。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沿着上下方向Z的上下方向观察中与第1轨道12A及第2轨道12B的延伸方向L正交的方向称作宽度方向W而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Z是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向。
[002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轨道12A及第2轨道12B借助悬挂部件15而被顶棚16悬挂支承。此外,第1轨道12A及第2轨道12B经由在宽度方向W的截面中被形成为倒U字状的支承部件17在宽度方向W上以一定间隔相互平行地配置。将第1轨道12A的行驶面设为第1行驶面F1,将第2轨道12B的行驶面设为第2行驶面F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行驶面F1及第2行驶面F2是平面。另外,既可以第1轨道12A和第2轨道12B相互连接,也可以第1轨道12A和第2轨道12B一体地形成。此外,第1轨道12A和第2轨道12B也可以是分体。
[0024]物品输送车10具备保持物品M的物品保持部20和连结着物品保持部20的车体30。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保持部20位于第1轨道12A及第2轨道12B的下方,被车体30悬挂支承。此外,物品保持部20具备能够在第1轨道12A及第2轨道12B的下方将物品M升降的升降装置21。
[0025]物品输送车10具备第1车轮41和第2车轮42。第1车轮41以能够绕沿着宽度方向W的第1旋转轴心X1旋转的状态被车体30支承,在作为第1轨道12A的行驶面的第1行驶面F1上滚动。第2车轮42以能够绕沿着宽度方向W的第2旋转轴心X2旋转的状态被车体30支承,在作为第2轨道12B的行驶面的第2行驶面F2上滚动。这里,将与第1旋转轴心X1正交的方向以及与第2旋转轴心X2正交的方向分别设为径向R。此外,将宽度方向W上的相对于第2车轮42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品输送车,沿着以相互平行状配置的第1轨道及第2轨道行驶而输送物品,其特征在于,将在沿着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中与前述第1轨道及前述第2轨道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具备:车体,连结着保持前述物品的物品保持部;第1车轮,以能够绕沿着前述宽度方向的第1旋转轴心旋转的状态被前述车体支承,在作为前述第1轨道的行驶面的第1行驶面上滚动;以及第2车轮,以能够绕沿着前述宽度方向的第2旋转轴心旋转的状态被前述车体支承,在作为前述第2轨道的行驶面的第2行驶面上滚动;将前述第1车轮中的与前述第1行驶面接触的外周面设为第1外周面,将前述第2车轮中的与前述第2行驶面接触的外周面设为第2外周面;前述第1车轮中的作为形成前述第1外周面的部分的第1车轮主体部是合成树脂制;前述第2车轮中的作为形成前述第2外周面的部分的第2车轮主体部是合成树脂制;在前述第1外周面,形成有在前述第1车轮的周向上延伸的多条第1凹槽;在前述第2外周面,形成有在前述第2车轮的周向上延伸的多条第2凹槽;将前述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于前述第2车轮靠配置有前述第1车轮的一侧设为宽度方向第1侧,将其相反侧设为宽度方向第2侧;将前述第1车轮主体部中的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侧面设为第1侧面,将前述第1车轮主体部中的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的侧面设为第2侧面;将前述第2车轮主体部中的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侧面设为第3侧面,将前述第2车轮主体部中的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的侧面设为第4侧面;最靠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前述第1凹槽与前述第1侧面的前述宽度方向的间隔比最靠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的前述第1凹槽与前述第2侧面的前述宽度方向的间隔大;最靠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的前述第2凹槽与前述第4侧面的前述宽度方向的间隔比最靠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前述第2凹槽与前述第3侧面的前述宽度方向的间隔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输送车,其特征在于,前述第1行驶面及前述第2行驶面是平面;前述第1外周面被形成为中心轴与前述第1行驶面平行地配置的圆筒状;前述第2外周面被形成为中心轴与前述第2行驶面平行地配置的圆筒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输送车,其特征在于,将与前述第1旋转轴心正交的方向以及与前述第2旋转轴心正交的方向分别设为径向;前述第1外周面与前述第1侧面的连接部分被形成为随着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而朝向前述径向的内侧的曲面状;前述第1外周面与前述第2侧面的连接部分被形成为随着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而朝向前述径向的内侧的曲面状;前述第2外周面与前述第3侧面的连接部分被形成为随着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而朝向前述径向的内侧的曲面状;前述第2外周面与前述第4侧面的连接部分被形成为随着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而朝
向前述径向的内侧的曲面状。4.如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浙广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