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置系统、工程车辆以及悬置系统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与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置系统、工程车辆以及悬置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驾驶室悬置系统包含减震结构,抗侧倾结构,限位结构及其他连接构件。驾驶室悬置系统主要作用:支撑作用,承受驾驶室总成及乘员的重量,避免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并引导相对于底盘的垂向运动,同时保障与车架的稳固连接;隔振作用,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以衰减路面不平及加速、制动时经悬置、车架传来的振动与冲击,避免低频大晃动并具备良好的振动舒适性。
[0003]专利技术人发现,针对道路行驶车辆,如重型卡车,车辆倾斜行驶、转弯行驶、制动、加速以及路面不平时,底盘系统会发生左右倾斜与摇摆、前后点头与窜动,由于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弹性特性,在上述行驶工况时,驾驶室会随着底盘系统发生左右倾斜与摇摆、前后点头与窜动,甚至会放大这种运动现象,严重影响驾驶室的振动舒适性,同时存在行驶安全风险。
[0004]专利技术人发现,针对非道路行驶车辆,如非公路自卸车,车辆在矿区行驶,矿区道路路况崎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与所述第一横梁(1)间隔布置;第一支架(3),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横梁(2)的一端;第二支架(4),安装于另一个所述第二横梁(2)的另一端;第一连杆(5),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1)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6),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1)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7);第一油缸(8),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杆(5)和所述第三连杆(7)之间;以及第二油缸(9),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6)和所述第三连杆(7)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油缸(10),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三连杆(7)和所述第二横梁(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蓄能组件(11),包括第一蓄能器(111)和第二蓄能器(112);所述第一蓄能器(111)连接于所述第一油缸(8)的无杆腔,所述第二蓄能器(112)连接于所述第一油缸(8)的有杆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蓄能组件(12)还包括:第一节流元件(113),设置于所述第一蓄能器(111)和所述第一油缸(8)的无杆腔之间;以及第二节流元件(114),设置于所述第二蓄能器(112)和所述第一油缸(8)的有杆腔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蓄能组件(12),包括第三蓄能器(121)和第四蓄能器(122);所述第三蓄能器(121)连接于所述第二油缸(9)的无杆腔,所述第四蓄能器(122)连接于所述第二油缸(9)的有杆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蓄能组件(12)还包括:第三节流元件(123),设置于所述第三蓄能器(121)和所述第二油缸(9)的无杆腔之间;以及第四节流元件(124),设置于所述第四蓄能器(122)和所述第二油缸(9)的有杆腔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蓄能组件(13),包括第五蓄能器(131)和第六蓄能器(132);所述第五蓄能器(131)连接于所述第三油缸(10)的无杆腔,所述第六蓄能器(132)连接于所述第三油缸(10)的有杆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蓄能组件(13)还包括:第五节流元件(133),设置于所述第五蓄能器(131)和所述第三油缸(10)的无杆腔之间;以及第六节流元件(134),设置于所述第六蓄能器(132)和所述第三油缸(10)的有杆腔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泵(14);
第一换向阀(15),布置于所述油泵(14)、所述第一油缸(8)的有杆腔、所述第一油缸(8)的无杆腔之间;当所述第一换向阀(15)处于第一阀位,所述第一油缸(8)的有杆腔进油、无杆腔出油;当所述第一换向阀(15)处于第二阀位,所述第一油缸(8)的无杆腔进油、有杆腔出油;以及控制器(16),与所述第一换向阀(15)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换向阀(15)的阀位。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向阀(17),与所述控制器(16)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超,陈太荣,王敏,胡宇,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