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尾矿特细砂混凝土制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733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回收破碎设备,包括破碎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尾矿特细砂混凝土制作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尾矿特细砂混凝土制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铁尾矿砂属于工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若以铁尾矿砂代替天然河砂拌制混凝土,不仅可以将废弃物重新利用,又节约了经济成本

但是铁尾矿砂制作混凝土时,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往往需要将特细砂与粗砂掺用,起到调节砂子的细度模数作用

铁尾矿砂一般经过破碎研磨

筛分后形成特细砂,但是一般破碎研磨装置占用空间大且造价不菲,而简易破碎装置在破碎过程中会产生机器震动,而对机器震动无法避免又无法有效利用,导致装置使用功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铁尾矿特细砂混凝土制作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回收破碎设备,包括破碎机构

研磨机构和混料机构,所述破碎机构

研磨机构和混料机构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破碎机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一级破碎组件和二级破碎组件,所述一级破碎组件位于二级破碎组件的上方,所述一级破碎组件包括一对初破碎轮,所述初破碎轮表面具有钝齿,一对初破碎轮相互对称设置且均向内转动,所述二级破碎组件包括一对精破碎轮,所述精破碎轮表面具有尖状齿,一对精破碎轮相互对称设置且均向外转动,每个初破碎轮下方均设有一个导流架,所述导流架的一端与框架内壁固定,导流架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靠近精破碎轮的外缘处,且导流架仅靠近与之最近的一个精破碎轮;所述二级破碎组件下方设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呈上大下小的漏斗形,一对精破碎轮位于漏斗形导流罩的上开口处,漏斗形导流罩的下开口处设有滤网,一对初破碎轮的对称轴和一对精破碎轮的对称轴共线且穿过滤网所在的平面;所述研磨机构包括下料管

研磨组件

接料框和敲打组件,所述下料管的一端连接导流罩的下开口,下料管的另一端连接研磨组件,所述研磨组件包括挡板和一对研磨腔,每个研磨腔内设有一个研磨轮,研磨轮与其对应的研磨腔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每个研磨轮分别通过一研磨轮电机驱动转动,一对研磨腔相互连通,且下料管与所述一对研磨腔的连通处相连通,挡板设置在所述一对研磨腔之间,且挡板从所述一对研磨腔的连通处延伸至下料管内;每个研磨腔下方设有一个敲打组件,所述敲打组件包括转动轮

皮带

敲打杆和滑轮,所述转动轮的位置固定,转动轮通过皮带与其上方的研磨腔内的研磨轮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敲打杆的一端设置在转动轮上,且敲打杆与转动轮转动连接,敲打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滑轮;所述一对研磨腔通过管路连接接料框,所述接料框位于一对研磨腔的下方,且接料框位于两个敲打组件之间,接料框的下端开口,接料框下端开口处设置筛网;所述混料机构包括搅拌仓,所述搅拌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位于筛网
下方,搅拌仓内具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桨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搅拌桨转动

[0005]作为优选,所述初破碎轮表面的钝齿端面为圆弧面

[0006]作为优选,所述初破碎轮的外径大于精破碎轮的外径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铁尾矿特细砂混凝土制作装置,破碎机构能够实现砂石料的初级破碎,且破碎机构利用破碎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下料,无需额外设置下料机构;破碎机构采用两级破碎,一级初破碎,二级精破碎,在二级破碎后,又能将部分砂石料提升至一级破碎处再次破碎,二级破碎下落的部分砂石料在导流罩堆积后又能进入二级破碎处再次破碎,二级破碎轮既能起破碎作用,又能实现搅拌功能,并且其搅拌破碎的过程产生的震动还能实现滤网处的抖动下料,能够实现砂石料的多次破碎,破碎效率高;研磨机构能够将破碎机构出料的粗砂分成左右两个研磨腔同步实现研磨,由挡板实现粗砂的分流进入左右两个研磨腔,由研磨轮转动实现粗砂与研磨轮和研磨腔产生摩擦实现研磨,转动过程中一部分粗砂会随研磨轮向上再次研磨,一部分粗砂会进入管路进入接料框,经过敲打组件的敲打实现接料框内的砂石过筛,特细砂下落,较粗砂留在筛网上;混料机构实现特细砂混凝土的搅拌制作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铁尾矿特细砂混凝土制作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的
A
处局部放大图

[0011]图中
1、
框架,
2、
初破碎轮,
3、
精破碎轮,
4、
导流架,
5、
导流罩,
6、
滤网,
7、
下料管,
8、
挡板,
9、
研磨腔,
10、
研磨轮,
11、
转动轮,
12、
皮带,
13、
敲打杆,
14、
滑轮,
15、
管路,
16、
接料框,
17、
筛网,
18、
搅拌仓,
19、
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铁尾矿特细砂混凝土制作装置,包括破碎机构

研磨机构和混料机构,破碎机构

研磨机构和混料机构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破碎机构包括框架1,框架1内设置一级破碎组件和二级破碎组件,一级破碎组件位于二级破碎组件的上方,一级破碎组件包括一对初破碎轮2,初破碎轮2表面具有钝齿,一对初破碎轮2相互对称设置且均向内转动,两个初破碎轮2均通过电机驱动,转动方向相反,初破碎轮2表面的钝齿端面为圆弧面

如图1所示,左侧的初破碎轮2顺时针转动,右侧的初破碎轮2逆时针转动,二级破碎组件包括一对精破碎轮3,精破碎轮3表面具有尖状齿,一对精破碎轮3相互对称设置且均向外转动,两个精破碎轮3均通过电机驱动,转动方向相反,如图1所示,左侧的精破碎轮3逆时针转动,右侧的精破碎轮3顺时针转动

初破碎轮2的外径大于精破碎轮3的外径

[0014]每个初破碎轮2下方均设有一个导流架4,导流架4的一端与框架1内壁固定,导流架4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靠近精破碎轮3的外缘处,且导流架4仅靠近与之最近的一个精破
碎轮3;二级破碎组件下方设有导流罩5,导流罩5呈上大下小的漏斗形,一对精破碎轮3位于漏斗形导流罩5的上开口处,漏斗形导流罩5的下开口处设有滤网6,一对初破碎轮2的对称轴和一对精破碎轮3的对称轴共线且穿过滤网6所在的平面...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铁尾矿特细砂混凝土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破碎机构

研磨机构和混料机构,所述破碎机构

研磨机构和混料机构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破碎机构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内设置一级破碎组件和二级破碎组件,所述一级破碎组件位于二级破碎组件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破碎组件包括一对初破碎轮(2),所述初破碎轮(2)表面具有钝齿,所述一对初破碎轮(2)相互对称设置且均向内转动,所述二级破碎组件包括一对精破碎轮(3),所述精破碎轮(3)表面具有尖状齿,所述一对精破碎轮(3)相互对称设置且均向外转动,每个初破碎轮(2)下方均设有一个导流架(4),所述导流架(4)的一端与框架(1)内壁固定,导流架(4)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靠近精破碎轮(3)的外缘处,且导流架(4)仅靠近与之最近的一个精破碎轮(3);所述二级破碎组件下方设有导流罩(5),所述导流罩(5)呈上大下小的漏斗形,一对精破碎轮(3)位于漏斗形导流罩(5)的上开口处,漏斗形导流罩(5)的下开口处设有滤网(6),一对初破碎轮(2)的对称轴和一对精破碎轮(3)的对称轴共线且穿过滤网(6)所在的平面;所述研磨机构包括下料管(7)

研磨组件

接料框(
16
)和敲打组件,所述下料管(7)的一端连接导流罩(5)的下开口,下料管(7)的另一端连接研磨组件,所述研磨组件包括挡板(8)和一对研磨腔(9),每个研磨腔(9)内设有一个研磨轮(
10
),研磨轮(
10
)与其对应的研磨腔(9)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每个研磨轮(
10
)分别通过一研磨轮电机驱动转动,一对研磨腔(9)相互连通,且下料管(7)与所述一对研磨腔(9)的连通处相连通,挡板(8)设置在所述一对研磨腔(9)之间,且挡板(8)从所述一对研磨腔(9)的连通处延伸至下料管(7)内;每个研磨腔(9)下方设有一个敲打组件,所述敲打组件包括转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业磊李周龙吴雅纯许月好孙雨琳梅杰陈肖戴学五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