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抗滑桩联动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滑坡治理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抗滑桩联动结构
。
技术介绍
[0002]抗滑桩是将桩插入滑面以下的滑床内用于稳定滑坡的防护结构,滑床为地下的稳定底层的岩土构成
。
抗滑桩利用滑床的岩土的锚固作用以平衡滑体的推力,从而达到稳定滑坡的目的
。
[0003]在现有技术中,抗滑桩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进行抗滑桩的施工时,将多个圆形的抗滑桩设置于滑体,从而通过抗滑桩将滑体连接于稳定底层,实现对滑体的加固效果;或通过设置抗滑挡墙,在对滑体进行拦截
。
[0004]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临河部位且自下而上先平缓后陡峭的地势,滑体通常存在于临河部位的河滩至山体的中部,若发生滑坡不仅会对地质产生影响,还会对河流的水质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往往需要对临河部位的下部以及中部均进行加固
。
[0005]由于圆形抗滑桩的抗弯截面系数相对较低且桩孔的成孔效率高,而非圆形抗滑桩的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此时则需要设置数量相对较多的抗滑桩进行加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多抗滑桩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圆桩(1)和多个方桩(2),多个所述圆桩(1)设置于滑体(3)的中部,多个所述圆桩(1)沿滑体(3)倾斜方向分为多组且同组的多个圆桩(1)沿水平方向分布,相邻两组所述圆桩(1)错位设置,多个所述方桩(2)设置于滑体(3)的临河部位,所述方桩(2)设置于圆桩(1)的下侧并位于滑体(3)的底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抗滑桩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桩(2)包括桩体(
22
)和多个套设于桩体(
22
)的护壁(
21
),多个所述护壁(
21
)沿桩体(
22
)长度方向堆叠设置,所述护壁(
21
)呈环形且外壁轮廓呈方形,所述护壁(
21
)的内壁对应桩体(
22
)角部的位置均呈圆弧过渡设置,所述护壁(
21
)用于在钻设桩孔时支护桩孔的内壁,所述桩体(
22
)适配于护壁(
21
)的内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抗滑桩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护壁(
21
)的拼接部设有防水环(
211
),所述防水环(
211
)沿桩体(
22
)中心轴线长度方向的两端按照护壁(
21
)浇筑顺序逐次预设于护壁(
21
)内部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抗滑桩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壁(
21
)内部预设有插接配合于桩体(
22
)内的连接件(4)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抗滑桩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包括连接套筒(
41
)和插接杆(
42
),所述连接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克琛,冯庆蔚,陈景敏,罗范文,李洪兵,谢宗柯,黄东坪,胡云波,支贵生,李思隆,郭牧知,邵树强,邓奠方,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港航工程有限公司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川渝三峡港口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