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自然对流防爆型铝质平行流热管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7101 阅读:3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名称是自然对流防爆型铝质平行流热管散热器,属热交换器领域。它包括集热板、多孔平行流管、微通道、集流管、回液支管、Z形翅片、集热器盖板、热管工质及回液总管。集热器盖板上均匀地分布并固结有8~16000支多孔平行流管,这些多孔平行流管长度相等,并穿过集热器盖板与集热板内空心部分联通,集热器盖板固结在集热板上。中空的集热板底面紧贴发热体吸收其热量并使热量传导给集热板内的热管工质,工质沸腾所产生的蒸气沿多孔平行流管内的微通道流向集流管,由Z形翅片的散热使工质蒸气凝结成工质液体并经回液支管、集流管又回到集热板内,从而实现对发热体的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名称是自然对流防爆型铝质平行流热管散热器,属热交换器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气元件及控制柜上使用的热管散热器多是用铜管外套翅片的管片式结 构,这类管片式散热器由于铜材密度大因而管片式散热器重量大、体积大、成本相对较高, 特别是当散热器较高翅片过密时通风阻力大,其散热效率不大,为增强散热效果,往往使用 风机吹翅片,这是不利于矿井防爆,当自然对流散热时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弥补现有的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纯铝质的体积小、重量轻、效率 高的铝质平行流热管散热器。它包括集热板、多孔平行流管、微通道、集流管、回液支管、Z形 翅片、集热器盖板、热管工质及回液总管。集热器盖板上均勻地分布并固结有8 16000支 多孔平行流管,这些多孔平行流管长度相等,并穿过集热器盖板与集热板内空心部分联通, 集热器盖板固结在集热板上。中空的集热板紧贴发热体吸收其热量并热量传导给集热板内 的热管工质,工质沸腾所产生的蒸气沿多孔平行流管内的微通道流向集流管,由Z形翅片 的散热使工质蒸气凝结成工质液体并经回液支管、集流管又回到集热板内,从而实现对发 热体的散热。附图说明图1.是自然对流防爆型铝质平行流热管散热器正面示意图,图2是自然对流防爆型铝质平行流热管散热器的俯视剖图,图3是自然对流防爆型铝质平行流热管散热器的侧视剖图。其中1一集热板;2—多孔平行流管;3—微通道;4一集流管;5—回液支管; 6-Z形翅片;7—集热器盖板;8—热管工质;9一回液总管。集热板1的底面与发热平面紧密接触,集热板1的顶面上固结且密封有与集热板1 等断面的集热器盖板7,集热器盖板7厚2mm 10mm,其上横向布有4 800排、竖向布有 2 20列,总计8 16000个矩形通孔,通孔断面与多孔平行流管2的截面相当,多孔平行 流管2的一端对应地插入集热器盖板7上的通孔中并固结密封在集热器盖板7上,多孔平 行流管2的长度为IOOmm 5000mm,每根多孔平行流管2的流道又分成2 10个微通道 3,集流管4上在对应于各排多孔平行流管2的位置开有与之等截面的通孔,而每排多孔平 行流管2的顶端插入该集流管4对应的开孔中并相固结联通;2 20列多孔平行流管2共 12 19支集流管4 ;在每排多孔平行流管2相邻且平行的多孔平行流管2间都用Z形翅片 6固结连起来;回液支管5的两端分别插入两组相邻的集流管4之间,并把这两根相邻的集 流管4联通起来,用1 19根回液支管5分别嵌在两根相邻的集流管4间;回液总管9的 上端与最下方的一支集流管4联通固结,回液总管9的下端与集热板1的下部固结联通;热管工质8充灌进集热板1内的凹坑中。实施案例图1.是5kW自然对流防爆型铝质平行流热管散热器立面示意图。5kW铝质平行流热管散热器的集热板1紧贴电控柜的发热体并吸收其热量,将热 量传导给集热板ι内的热管工质8,热管工质8沸腾所产生的蒸气沿多孔平行流管2内的微 通道3流向集流管4,由于Z形翅片6的散热使工质蒸气凝结成工质液体并经回液支管5、 回液总管9又回到集热板1内,从而实现对发热体的散热。权利要求一种自然对流防爆型铝质平行流热管散热器,它包括集热板(1)、多孔平行流管(2)、微通道(3)、集流管(4)、回液支管(5)、Z形翅片(6)、集热器盖板(7)、热管工质(8)、回液总管(9),其特征在于集热板(1)的底面与发热平面紧密接触,集热板(1)的顶面上固结且密封有与集热板(1)等断面的集热器盖板(7),集热器盖板(7)厚2mm~10mm,集热器盖板(7)上横向布有4~800排、竖向布有2~20列,总计8~16000个矩形通孔,通孔断面与多孔平行流管(2)的截面相当,多孔平行流管(2)的一端对应地插入集热器盖板(7)上的通孔中并固结密封在集热器盖板(7)上,多孔平行流管(2)的长度为100mm~5000mm,每根多孔平行流管(2)的流道又分成2~10个微通道(3),集流管(4)上在对应于各排多孔平行流管(2)的位置开有与之等截面的通孔,而每排多孔平行流管(2)的另一顶端插入该集流管(4)对应的开孔中并相固结联通;2~20列多孔平行流管(2)共有2~20支集流管(4);在每排多孔平行流管(2)相邻且平行的多孔平行流管(2)间都用Z形翅片(6)固结连起来;回液支管(5)的两端分别插入两组相邻的集流管(4)之间,并把这两根相邻的集流管(4)联通起来,用1~19根回液支管(5)分别嵌在两根相邻的集流管(4)间;回液总管(9)的上端与最下方的一支集流管(4)的底部联通固结,回液总管(9)的另一端与集热板(1)的下部固结联通;热管工质(8)充灌进集热板(1)内的凹坑中。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的名称是自然对流防爆型铝质平行流热管散热器,属热交换器领域。它包括集热板、多孔平行流管、微通道、集流管、回液支管、Z形翅片、集热器盖板、热管工质及回液总管。集热器盖板上均匀地分布并固结有8~16000支多孔平行流管,这些多孔平行流管长度相等,并穿过集热器盖板与集热板内空心部分联通,集热器盖板固结在集热板上。中空的集热板底面紧贴发热体吸收其热量并使热量传导给集热板内的热管工质,工质沸腾所产生的蒸气沿多孔平行流管内的微通道流向集流管,由Z形翅片的散热使工质蒸气凝结成工质液体并经回液支管、集流管又回到集热板内,从而实现对发热体的散热。文档编号F28D15/02GK101839659SQ201010135420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0日专利技术者田小虎, 童明伟, 胡鹏 申请人:重庆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然对流防爆型铝质平行流热管散热器,它包括集热板(1)、多孔平行流管(2)、微通道(3)、集流管(4)、回液支管(5)、Z形翅片(6)、集热器盖板(7)、热管工质(8)、回液总管(9),其特征在于集热板(1)的底面与发热平面紧密接触,集热板(1)的顶面上固结且密封有与集热板(1)等断面的集热器盖板(7),集热器盖板(7)厚2mm~10mm,集热器盖板(7)上横向布有4~800排、竖向布有2~20列,总计8~16000个矩形通孔,通孔断面与多孔平行流管(2)的截面相当,多孔平行流管(2)的一端对应地插入集热器盖板(7)上的通孔中并固结密封在集热器盖板(7)上,多孔平行流管(2)的长度为100mm~5000mm,每根多孔平行流管(2)的流道又分成2~10个微通道(3),集流管(4)上在对应于各排多孔平行流管(2)的位置开有与之等截面的通孔,而每排多孔平行流管(2)的另一顶端插入该集流管(4)对应的开孔中并相固结联通;2~20列多孔平行流管(2)共有2~20支集流管(4);在每排多孔平行流管(2)相邻且平行的多孔平行流管(2)间都用Z形翅片(6)固结连起来;回液支管(5)的两端分别插入两组相邻的集流管(4)之间,并把这两根相邻的集流管(4)联通起来,用1~19根回液支管(5)分别嵌在两根相邻的集流管(4)间;回液总管(9)的上端与最下方的一支集流管(4)的底部联通固结,回液总管(9)的另一端与集热板(1)的下部固结联通;热管工质(8)充灌进集热板(1)内的凹坑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鹏童明伟田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