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701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开闭动作的偏差感而确保高质感的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在构成车辆的开口部的车门开口部设置有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开闭动作的作为第一开闭体及第二开闭体(71、72)的前部车门(11)及后部车门(12)。另外,作为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的控制装置具有第一开闭控制部及第二开闭控制部作为使这些前部车门(11)及后部车门(12)进行开闭动作的开闭控制部。并且,控制装置在使该前部车门(11)及后部车门(12)连动而一起进行打开动作或一起进行关闭动作的情况下,针对具有彼此不同的开闭动作距离的前部车门(11)及后部车门(12),使其开闭动作的结束时刻同步。使其开闭动作的结束时刻同步。使其开闭动作的结束时刻同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存在对具有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开闭动作的所谓双开的结构的一对开闭体进行控制的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车辆使用具有双开的结构的两个滑动车门,对设置于该车身的侧面的车门开口部进行开闭。并且,由此,成为通过确保较大的车门开口来确保该乘员的顺畅的上下车的结构。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

64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在使两个开闭体连动来进行开闭动作时,在到达目的位置为止的开闭动作距离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使用者有可能在该连动的开闭动作中感觉到偏差。并且,由此,其质感有可能降低。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9]对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车门装置的各方式进行记载。
[0010]方式1的车辆用车门装置具备开闭控制部,该开闭控制部使设置于车辆的开口部并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开闭动作的第一开闭体及第二开闭体进行所述开闭动作,所述开闭控制部在使所述第一开闭体及所述第二开闭体连动而一起进行打开动作或者一起进行关闭动作的情况下,针对具有彼此不同的开闭动作距离的所述第一开闭体及所述第二开闭体,使所述开闭动作的结束时刻同步。
[0011]根据上述结构,使用者不易在该第一开闭体及第二开闭体的连动的开闭动作中感觉到偏差。并且,由此,能够实现质感的提高。
[0012]根据方式1所记载的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在方式2的车辆用车门装置中,所述开闭控制部针对所述第一开闭体及所述第二开闭体中的、所述开闭动作距离短的一方,使所述开闭动作的开始时刻延迟。
[0013]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使该第一开闭体及第二开闭体的连动的开闭动作的结束时刻同步。
[0014]根据方式1或方式2所记载的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在方式3的车辆用车门装置中,所述开闭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便与所述第一开闭体及所述第二开闭体中的所述开闭动作距离短的一方相比,所述开闭动作距离长的另一方的开闭动作速度相对变快。
[0015]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高精度地使该第一开闭体及第二开闭体的连动的开闭动作的结束时刻同步。而且,在执行连动控制时,能够使该开闭动作的开始时刻一
致。并且,由此,更不易在该连动的开闭动作中产生偏差感,从而能够确保更高质感。
[0016]根据方式1~方式3的任一方式所记载的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在方式4的车辆用车门装置中,所述第一开闭体及所述第二开闭体在从全开位置向全闭位置移动的全闭动作以及从所述全闭位置向所述全开位置移动的全开动作中,所述第一开闭体及所述第二开闭体具有彼此不同的所述开闭动作距离,所述开闭控制部针对连动的所述全闭动作及连动的所述全开动作中的至少任一方,使所述结束时刻同步。
[0017]即,在全闭动作时及全开动作时,设定于该第一开闭体及第二开闭体的全闭位置及全开位置之间的开闭动作距离成为已知的值。因此,无需在每次执行连动控制时进行特别的运算处理,就能够高精度地使该结束时刻同步。
[0018]根据方式1~方式4的任一方式所记载的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在方式5的车辆用车门装置中,所述开闭控制部针对所述第一开闭体及所述第二开闭体中的至少任一方,在执行使所述第一开闭体及所述第二开闭体单独地进行所述开闭动作的单独控制时和执行使所述第一开闭体及所述第二开闭体一起进行所述开闭动作的连动控制时,以不同的开闭动作速度进行控制。
[0019]即,通过在执行单独控制时和执行连动控制时设定不同的开闭动作速度,在执行单独控制时,能够抑制工作时间的延迟。其结果是,不易产生使用者的“等待感”。并且,由此,能够确保高质感。
[0020]根据方式1~方式5的任一方式所记载的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在方式6的车辆用车门装置中,具备:开闭动作距离取得部,该开闭动作距离取得部在执行使所述第一开闭体及所述第二开闭体进行连动而进行所述开闭动作的连动控制时,取得基于该连动控制的执行的所述第一开闭体及所述第二开闭体的所述开闭动作距离;以及开闭动作距离比较部,该开闭动作距离比较部对所述取得的所述第一开闭体及所述第二开闭体的所述开闭动作距离进行比较。
[0021]根据上述结构,在更广泛的使用状况下,能够使该第一开闭体及第二开闭体的连动的开闭动作的结束时刻同步。并且,由此,能够降低该连动的开闭动作的偏差感,确保高质感。
[0022]专利技术效果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开闭动作的偏差感而确保高质感。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设置于车辆的车门开口部的前部车门及后部车门的主视图。
[0025]图2是设置于车辆的车门开口部的前部车门及后部车门的主视图。
[0026]图3是使车辆的前部车门及后部车门进行开闭动作的车门装置的俯视图。
[0027]图4是使车辆的前部车门及后部车门进行开闭动作的车门装置的立体图。
[0028]图5是构成连结长度可变机构的关节连杆机构的俯视图。
[0029]图6是构成连结长度可变机构的关节连杆机构的俯视图。
[0030]图7是示出全闭位置附近处的前部车门及后部车门的开闭动作轨迹的说明图。
[0031]图8是车门侧卡合部及车身侧卡合部的概略结构图。
[0032]图9是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的控制框图。
[0033]图10是示出设定于前部车门及后部车门的全闭位置及全开位置之间的开闭动作距离的差异及检查位置的说明图。
[0034]图11是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连动控制时执行的结束时刻的同步控制的图。
[0035]图12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连动控制时执行的结束时刻的同步控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0036]图13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连动控制时执行的结束时刻的同步控制的方式的时序图。
[0037]图14是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连动控制时执行的结束时刻的同步控制的图。
[0038]图15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连动控制时执行的结束时刻的同步控制的方式的图表。
[0039]图16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连动控制时执行的结束时刻的同步控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0040]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控制装置的框图。
[0041]图18是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连动控制时执行的结束时刻的同步控制的图。
[0042]图19是示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连动控制时执行的结束时刻的同步控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0043]图20是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连动控制时执行的结束时刻的同步控制的图。
[0044]图21是示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连动控制时执行的结束时刻的同步控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0045]符号说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其中,具备开闭控制部,该开闭控制部使设置于车辆的开口部并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开闭动作的第一开闭体及第二开闭体进行所述开闭动作,所述开闭控制部在使所述第一开闭体及所述第二开闭体连动而一起进行打开动作或者一起进行关闭动作的情况下,针对具有彼此不同的开闭动作距离的所述第一开闭体及所述第二开闭体,使所述开闭动作的结束时刻同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开闭控制部针对所述第一开闭体及所述第二开闭体中的、所述开闭动作距离短的一方,使所述开闭动作的开始时刻延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开闭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便与所述第一开闭体及所述第二开闭体中的所述开闭动作距离短的一方相比,所述开闭动作距离长的另一方的开闭动作速度相对变快。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其中,在从全开位置向全闭位置移动的全闭动作以及从所述全闭位置向所述全开位置移动的全开动作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泉健太仓持光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