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型小竹笋的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食用疏菜类的竹笋,尤其是涉及竹种子改良后能提高笋产量并使大竹笋转变为小竹笋的种植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竹的种类很多,毛竹是其中之一
。
竹笋是由竹子的竹兜(丛生竹)或竹鞭(散生竹)节侧生芽孕育而成并从土里长出地表十厘米左右的竹子的嫩牙
。
竹子的地下茎称为“竹鞭”,地下茎是在地下横向生长的主茎,粗壮横行于土中,每根竹子有左右分布的两根地下茎(即有两根竹鞭),其中一根竹鞭是养分贮存和输导的主要器官,另一根竹鞭具有繁殖的能力,是孕育新竹子的源头
。
竹鞭有很多节,每根竹鞭由若干节和节间组成,节侧生芽即为竹笋,竹鞭的每一节上着生1芽(一笋),交互排列
。
野生毛竹周边往往伴随着荆棘与杂草,在有限的区域内自然生长,不受任何限制,同时由于供养成分不足,成活率低,只有少数养份充足的母竹才能繁育后代,最后就会形成优胜劣汰的现象,因而野生竹笋产量低
。
[0003]传统野生毛竹笋大部分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改良型小竹笋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为:
a、
种子改良:先采集水竹花粉,再将水竹花粉放在8‑
10℃
的恒温箱中保存,在毛竹子开花时,将恒温箱中的水竹花粉与毛竹花进行交叉授粉,使毛竹种子转变为具有毛竹和水竹双重特性的小竹笋种子;
b、 装营养杯:选用直径
10cm、
高
12cm
的营养杯,装三分之二的育苗基质,留三分之一空间,整齐摆放在地里;
c 、
浸种:将改良后得到的改良型小竹笋种子用
45℃
的温水,密封浸泡
48
小时,中间每隔
12
小时换一次水,浸泡
48
小时后用
0.25wt%
的磷酸二氢钾倒入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再用浓度为
0.2
‑
0.3wt %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消毒杀菌;
d、
播种:在当年1‑2月将经过上述处理的改良型小竹笋种子放进装有三分之二育苗基质的营养杯中,再用育苗基质覆盖住种子,将营养杯剩余的三分之一用育苗基质填满,浇透水即可;
e、
育苗:在营养杯中的改良型小竹笋种子出芽三天后,用吲哚萘乙酸含量为
5wt%
的生根剂喷施一次,促进根系发达,提高成活率,一星期后,再用含量为
0.6wt%
的尿素和含量为
0.25wt%
的磷酸二氢钾兑水混合喷施
、
每星期喷施一次,直到第二次分蘖;
f、
移栽:
f
‑1整地:将开垦好的土地,按
1.3
米的宽度起垄,垄的宽度约
1.3
米,垄的四周略高于中间,用黑地膜覆盖;
f
‑2移栽:当改良型小竹笋种子出芽生成竹苗后,撕掉营养杯,将小竹子苗连同育苗基质取出待用,在黑地膜上开一个直径直为二十厘米
、
深十五厘米的洞坑,将小竹子苗连同育苗基质放入洞坑中,再用土填满压实,采用密集型种植,所述密集型,垄(4)呈水平状,每垄上下种植四行,每垄第一行株杯苗距垄左边
15
厘米,第二株与第一株的株杯苗距为
33
厘米左右,第二株与第三株株距
33
厘米左右,第四株行与第三株的株杯苗距
34
厘米左右,第四行株杯苗与垄右边距离
15
厘米左右,垄长5‑
10
米,垄宽长方向上株杯苗列与列之间的距离
35
厘米,垄与垄之间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设有排水沟(5),株杯苗列与列之间的距离
35
厘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