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674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OLED)
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关注,它在全彩平板显示

固态照明和液晶显示的背光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就其显示功能来说,基于
OLED
技术的信息显示技术是十分理想的且具有潜力的显示技术
。OLED
技术克服了目前的液晶显示技术的视角小

色彩呈现技术不足

需要背光源

反应速度慢和工作范围窄等缺点,实现了视角宽

响应耗时短
(
微秒级别
)、
主动发光

发光效率高

适用温度范围宽

功耗低和可实现大面积柔性显示等特点

因而,
OLED
在学术和产业化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研发一系列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尤为重要

[0003]OLED
通常包含阳极

阴极和在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的有机层
。OLED
的有机层可以包含空穴注入层

空穴传输层

发光层

空穴阻挡层

电子传输层

电子注入层
、<br/>覆盖层等


OLED
器件结构中,主体材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有机分子在
OLED
器件中的状态是薄膜态,而薄膜态的有机材料会因为分子间相互作用造成浓度湮灭,导致器件的效率急剧下降

所以,一般情况下,在
OLED
器件中,通过将客体发光材料掺杂在主体材料中形成主客体系统,可以减轻发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缓解浓度猝灭效应

同时,主体材料的三线态能级必须大于客体材料,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能量从客体材料反向传递到主体材料

此外,主体材料的
HOMO
能级
、LUMO
能级应该分别与相邻的有机材料相匹配,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小电子和空穴的注入势垒,促进主客体之间高效的能量传输

[0004]当前,随着
OLED
器件的产业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开发出更适合

性能更高的主体材料,从而实现器件的高效率

长寿命和低电压的综合特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展示了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化合物,当该化合物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时,可以显著改善装置的驱动电压

效率

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0006]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具有式1表示的结构
[0007][0008]其中,所述环
A
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30
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4

C30
的杂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与
C6

C30
的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0009]所述环
B
表示与邻接环在任意位置稠合的由式
1a
所示的杂环,
*
分别为稠合位点;
[0010]所述
L1、L2独立地的选自单键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30
的亚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亚吡啶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亚嘧啶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为7~
30
的亚杂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与
C6

C30
的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
[0011]所述
A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30
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30
的杂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与
C6

C30
的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0012]所述
Ar1、Ar2、L1、L2中的至少一个含有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与
C6

C30
的芳环的稠合环基;
[0013]Ar2选自式1‑
a

[0014][0015]所述
Y
选自
O、S、NR2、C(R2)2,所述
R2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氢





氰基

卤素

硝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25
的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30
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30
的杂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与
C6

C30
的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或者相邻两个
R2相互键合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
[0016]所述
R1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氢





氰基

卤素

硝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25
的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30
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30
的杂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如下述式1所示,其中,所述环
A
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30
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4

C30
的杂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与
C6

C30
的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所述环
B
表示与邻接环在任意位置稠合的由式
1a
所示的杂环,
*
分别为稠合位点;所述
L1、L2独立地的选自单键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30
的亚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嘧啶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为7~
30
的亚杂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与
C6

C30
的芳环的亚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所述
A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30
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30
的杂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与
C6

C30
的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所述
Ar1、Ar2、L1、L2中的至少一个含有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与
C6

C30
的芳环的稠合环基;
Ar2选自式1‑
a
,所述
Y
选自
O、S、NR2、C(R2)2,所述
R2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氢





氰基

卤素

硝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25
的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30
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30
的杂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与
C6

C30
的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

或者相邻两个
R2相互键合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所述
R1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氢





氰基

卤素

硝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25
的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30
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30
的杂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与
C6

C30
的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或者相邻两个
R1相互键合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所述
n1选自
0、1、2、3、4、5、6
或7;所述
X
相同或不同的选自
CR3或
N
,所述
R3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氢





氰基

卤素

硝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25
的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25
的脂杂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30
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30
的杂芳基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或者相邻两个
R3相互键合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选自式1‑1~式1‑6中的至少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
Ar1为下式1‑
b
所示基团,所述环
C
选自无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30
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30
的杂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与
C6

C30
的芳环的稠合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杂环与
C6

C30
的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所述
R5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氢





氰基

卤素

硝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25
的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30
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30
的杂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与
C6

C30
的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或者相邻两个
R5相互键合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所述
d1选自
0、1、2、3、4

5。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
Ar1选自如下所示基团中的一种,所述
R5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氢





氰基

卤素

硝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25
的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30
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30
的杂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与
C6

C30
的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或者相邻两个
R5相互键合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所述
W
选自
O、S、NRa、C(Ra)2,所述
Ra
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氢





氰基

卤素

硝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25
的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30
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30
的杂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5
的脂环与
C6

C30
的芳环的稠合环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明珠孙敬李梦茹刘喜庆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海谱润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