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6485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7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具体地,该电池单体包括:第一构件,非对称设置有第一配合部;第二构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以使得所述第一构件的预定的表面朝向所述第二构件,所述预定的表面为所述第一构件在所述第一构件的厚度方向的表面。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通过在第一构件上设置第一配合部,在第二构件上设置与第一配合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使得在装配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时,需要将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才能实现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正确连接,从而能够降低第一构件装配错误的发生概率,并降低第一构件装配错误导致电池单体报废的概率,提升电池单体的性能。提升电池单体的性能。提升电池单体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单体包括端盖组件和电极组件,端盖组件又可以包括端盖、绝缘件、转接构件和电极端子等部件。其中,绝缘件可以设置于端盖和转接构件之间,用于隔离端盖和转接构件,起到绝缘的作用;转接构件可以与电极端子连接,用于将电极组件与电极端子相互电连接,以使得电极组件与电池单体外部实现电连接。
[0003]为了实现电极组件与电极端子之间良好的电连接,如何设置转接构件的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能够降低电池单体的报废率,提升电池单体的性能。
[000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第一构件,非对称设置有第一配合部;第二构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以使得所述第一构件的预定的表面朝向所述第二构件,所述预定的表面为所述第一构件在所述第一构件的厚度方向的表面。
[0006]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构件上非对称设置第一配合部,在第二构件上设置与第一配合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使得第一构件的预定的表面朝向第二构件,从而在装配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时,需要将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才能够将第一构件的预定的表面朝向第二构件,即实现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正确连接,从而能够降低第一构件装配错误的发生概率,实现电池单体中第一构件的良好性能发挥,并降低第一构件装配错误导致电池单体报废的概率,提升电池单体的性能。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经过第一轴线,且关于所述第一轴线不对称,所述第一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构件的长度方向,且经过所述第一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中心。
[0008]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配合部经过第一轴线,且关于第一轴线不对称,而第一轴线平行于第一构件的长度方向,且经过第一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使得第一配合部的不对称设置在第一构件上是较为明显的,人工装配时易于识别,在能够提升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装配效率的同时,降低装配错误导致电池单体报废的概率。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偏离第一轴线,所述第一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构件的长度方向,且经过所述第一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中心。
[0010]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配合部偏离第一轴线,且第一轴线平行于第一构件的长度方向,且经过第一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使得第一配合部的不对称设置在第一构件上是较为明显的,人工装配时易于识别,在能够提升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装配效率的同时,降低装配错误导致电池单体报废的概率。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者为凸出结构,另一
者为避让结构。
[0012]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一者为凸出结构,另一者为避让结构,使得人工装配时容易识别,易于将两者相互配合,便于人工装配,在提升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装配效率的同时,降低装配错误导致电池单体报废的概率。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让结构包括避让缺口或避让孔。
[0014]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避让结构包括避让缺口或避让孔,使得人工装配时容易识别,易于将避让结构和凸出结构相互配合,便于人工装配,在提升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装配效率的同时,降低装配错误导致电池单体报废的概率。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为所述避让结构,所述避让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构件的边缘;或,所述第二配合部为所述避让结构,所述避让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构件的边缘。
[0016]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避让结构设置于第一构件的边缘或第二构件的边缘,便于人工装配时,识别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装配方式,在提升第一构件的装配效率的同时,降低装配错误导致电池单体报废的概率。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为所述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沿第一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一构件的边缘,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构件的厚度方向;或,所述第二配合部为所述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沿第一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二构件的边缘,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构件的厚度方向。
[0018]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凸出结构沿垂直于第一构件或第二构件的厚度方向的边缘凸出,使得人工装配第一构件或第二构件时,容易识别出该凸出结构,便于人工装配,在提升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装配效率的同时,降低装配错误导致电池单体报废的概率。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出结构包括圆柱形或棱柱形。
[0020]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凸出结构包括圆柱形或棱柱形,使得凸出结构的形状是较为规则的,在生成该凸出结构时易于实现,从而能够提升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电极端子;电极组件,设置有极耳;转接构件,电连接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极耳;绝缘件,设置于所述端盖和所述转接构件之间,以隔离所述端盖和所述转接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为所述转接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包括所述绝缘件和/或所述电极端子。
[0022]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构件为转接构件,且第二构件包括绝缘件和/或电极端子的情况下,通过在转接构件上设置第一配合部,使得人工装配转接构件时,需要将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才能实现转接构件与绝缘件或电极端子的正确连接,从而能够降低转接构件装配错误的发生概率,并降低转接构件装配错误导致电池单体报废的概率,提升电池单体的性能。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关于第一轴线不对称,所述第一轴线平行于展开状态下的所述转接构件的长度方向,且经过所述转接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中心。
[0024]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配合部关于第一轴线不对称,其中,第一轴线平行于展开状态下的转接构件的长度方向,且经过转接构件宽度方向的中心,使得第一配合部容易识别,便于转接构件的装配,能够提升转接构件在电池单体中的连接性能,进而提升电池单体的性能。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构件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电极端子连接,第二弯折部与所述极耳连接。
[0026]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转接构件包括的第一弯折部与电极端子连接,第二弯折部与电极组件连接,使得通过转接构件将极耳与电极端子之间实现电连接,从而将电池单体内部与外部之间实现电连接,并且在转接构件上设置第一配合部,便于人工装配,在提升转接构件的装配效率的同时,降低装配错误导致电池单体报废的概率。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反。
[0028]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反,使得转接构件能够更好地与极耳以及电极端子连接,从而能够提升电池单体的性能。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弯折部朝向所述极耳的表面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极耳连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包括:第一构件,非对称设置有第一配合部;第二构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以使得所述第一构件的预定的表面朝向所述第二构件,所述预定的表面为所述第一构件在所述第一构件的厚度方向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经过第一轴线,且关于所述第一轴线不对称,所述第一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构件的长度方向,且经过所述第一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偏离第一轴线,所述第一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构件的长度方向,且经过所述第一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中心。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者为凸出结构,另一者为避让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避让结构包括避让缺口或避让孔。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为所述避让结构,所述避让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构件的边缘;或,所述第二配合部为所述避让结构,所述避让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构件的边缘。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为所述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沿第一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一构件的边缘,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构件的厚度方向;或,所述第二配合部为所述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沿第一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二构件的边缘,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构件的厚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华圣程兴邢承友李全坤王鹏金海族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