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4824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该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具有开口;电芯组件,设置在壳体内;集流盘,位于电芯组件朝向开口的一侧,并与电芯组件电连接,集流盘的周侧边缘与壳体的内壁过盈配合,且集流盘上开设有贯穿孔;及盖板,具有防爆区和围绕防爆区的非防爆区,盖板上设置有位于防爆区与非防爆区之间的防爆刻痕,盖板位于开口处,且通过非防爆区与集流盘连接,贯穿孔位于防爆区在集流盘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如此,贯穿孔位于防爆区在集流盘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集流盘的贯穿孔附近的部分能够压住电芯组件,从而大大降低了当电芯组件发生热失控时电芯组件的部分由破裂的防爆区向外喷出的风险。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广泛用于各种设备中,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电池单体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壳体、端盖及电芯组件,电芯组件收容在壳体内,端盖封闭壳体的开口。当发生热失控时,电芯组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在高压或高温的作用下端盖上的防爆结构破裂泄压。
[0003]然而,电芯组件包括由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卷绕形成的卷芯。在防爆结构破裂泄压时,卷芯中部的极片和隔膜容易从防爆结构破裂处喷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在防爆结构破裂泄压时,卷芯中部的极片和隔膜容易从防爆结构破裂处喷出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0005]一种电池单体,包括:
[0006]壳体,具有开口;
[0007]电芯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0008]集流盘,位于所述电芯组件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并与所述电芯组件电连接,所述集流盘的周侧边缘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过盈配合,且所述集流盘上开设有贯穿孔;及
[0009]盖板,具有防爆区和围绕所述防爆区的非防爆区,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位于所述防爆区与所述非防爆区之间的防爆刻痕,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开口处,且通过所述非防爆区与所述集流盘连接,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防爆区在所述集流盘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非防爆区具有朝向所述集流盘凸设的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集流盘贴合,以由所述非防爆区背离所述集流盘的一侧对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集流盘进行穿透焊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条呈环绕所述防爆区布设的环形。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条包括多段,多段所述第一凸条沿环绕所述防爆区的方向间隔布设。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流盘具有朝向所述盖板凸设的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一凸条贴合,以由所述非防爆区背离所述集流盘的一侧对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二凸条进行穿透焊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流盘具有围绕所述贯穿孔布设的环形加强部,所述环形加强部位于所述贯穿孔的周侧边缘,用于加强所述集流盘的刚度。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加强部包括环形凹槽和环形凸起,所述集流盘由
靠近所述电芯组件的一侧向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外凸,以在所述集流盘靠近所述电芯组件的一侧形成所述环形凹槽,并在所述集流盘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形成所述环形凸起。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流盘上还开设有位于所述环形加强部背离所述贯穿孔的一侧区域的镂空槽,所述镂空槽贯穿所述集流盘的相对两侧。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镂空槽设置为多条,多条所述镂空槽沿所述环形加强部的周向间隔布设;
[0018]每条所述镂空槽呈“V”形,且每条所述镂空槽的开口端靠近所述集流盘的周侧边缘,每条所述镂空槽的封闭端靠近所述环形加强部。
[0019]一种电池,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单体。
[0020]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单体或者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
[0021]上述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由于盖板通过非防爆区与集流盘固定,集流盘的周侧边缘与壳体的内壁过盈配合,从而使得盖板、集流盘和壳体三者固定成一个整体。并且,贯穿孔位于防爆区在集流盘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即贯穿孔的径向尺寸小于防爆区的径向尺寸,集流盘的贯穿孔附近的部分能够压住电芯组件,从而大大降低了当电芯组件发生热失控时电芯组件的部分由破裂的防爆区向外喷出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单体的结构示意图(防爆刻痕处于未爆裂的状态);
[0023]图2为图1所示的电池单体的结构示意图(防爆刻痕处于爆裂的状态);
[0024]图3为图1所示的电池单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所示的电池单体的电芯组件、集流盘和盖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1所示的电池单体的盖板的主视图;
[0027]图6为图1所示的电池单体的剖视图;
[0028]图7为图6所示的电池单体在壳体具有开口的一端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8为图1所示的电池单体的集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
的限制。
[00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具有开口(11);电芯组件(20),收容在所述壳体(10)内;集流盘(30),位于所述电芯组件(20)朝向所述开口(11)的一侧,并与所述电芯组件(20)电连接,所述集流盘(30)的周侧边缘与所述壳体(10)的内壁过盈配合,且所述集流盘(30)上开设有贯穿孔(31);及盖板(40),具有防爆区(41)和围绕所述防爆区(41)的非防爆区(42),所述盖板(40)上设置有位于所述防爆区(41)与所述非防爆区(42)之间的防爆刻痕(43);其中,所述盖板(40)位于所述开口(11)处,且通过所述非防爆区(42)与所述集流盘(30)连接,所述贯穿孔(31)位于所述防爆区(41)在所述集流盘(30)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防爆区(42)具有朝向所述集流盘(30)凸设的第一凸条(44),所述第一凸条(44)与所述集流盘(30)贴合,以由所述非防爆区(42)背离所述集流盘(30)的一侧对所述第一凸条(44)与所述集流盘(30)进行穿透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44)呈环绕所述防爆区(41)布设的环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44)包括多段,多段所述第一凸条(44)沿环绕所述防爆区(41)的方向间隔布设。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盘(30)上具有朝向所述盖板(40)凸设的第二凸条(33),所述第二凸条(33)与所述第一凸条(44)贴合,以由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艺惠张方超余鹏
申请(专利权)人: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