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移动拼装式固化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5998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移动拼装式固化房,包括7个拼装模型和4个移动式电加热设备,分别为第一模型、三个第二模型、第三模型、第四模型和第五模型,4个移动式电加热设备分别设置于第一模型和三个第二模型上,所述拼装模型的底部设置有升降式滑轮,7个拼装模型相互组合拼接形成固化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非常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飞机部件的胶结固化,能够根据工件的实际形状和大小,拼装组合成对应的固化房,使得固化房的空间具备适配可调性,从而有效减小了固化房的无效空间,降低了能耗。了能耗。了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移动拼装式固化房


[0001]本技术属于飞机部件材料胶结固化领域,涉及飞机部件的胶结固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移动拼装式固化房。

技术介绍

[0002]固化房是一种再加工设备,用于对物料进行加温处理,使物料进行二次加工,固化房用于企业生产的工件或产品印刷完成后的固化,再农产品加工、化学、医药和印刷等产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其工作通常是将物料放置在固化房的内部,通过供热装置使房内的空气升温,促使物料表面水份蒸发,或者将印刷过程中添加的溶剂等挥发掉,使产品成型。
[0003]目前,市场上传统的固化房一般都直接安装在水泥地面上,通过打膨涨螺丝来固定固化房或者直接将固化房放置在平坦的地面,固化房是被固定安装在胶结厂房内的,其无法进行移动,现有的固化方法都是需要通过小车将工件推进固化房进行加温。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当中,由于需要将工件移动至固化房内,因为工件固化前胶结没有牢固,移动进出固化房时有震动,易发生工件变形、开裂等质量缺陷。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201420811862.8的专利文献,公开了“移动式固化房”的技术方案,使得固化房具备了移动功能,可以避免工件的移动,但是这种移动式固化房在实际应用当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0005]1、固化房体积庞大,不但占地空间大,而且移动起来非常不方便,导致整个固化过程耗时长,效率低。
[0006]2、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工件固化,比如飞机部件的固化,固化房的尺寸需要按照最大工件的尺寸进行设计,这导致固化小工件时能源浪费相当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移动拼装式固化房,非常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飞机部件的胶结固化,能够根据工件的实际形状和大小,拼装组合成对应的固化房,使得固化房的空间具备适配可调性,从而有效减小了固化房的无效空间,降低了能耗。
[0008]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移动拼装式固化房,包括7个拼装模型和4个移动式电加热设备,分别为第一模型、三个第二模型、第三模型、第四模型和第五模型,4个移动式电加热设备分别设置于第一模型和三个第二模型上,所述拼装模型的底部设置有升降式滑轮,7个拼装模型相互组合拼接形成固化房。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型包括第一框架以及安装于第一框架的顶面和三个侧面上的第一岩棉夹芯板。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型上设置有单开应急门,所述单开应急门上设置有玻璃视窗。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模型包括第二框架以及安装于第二框架的顶面和三个侧面上
的第二岩棉夹芯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模型包括第三框架以及安装于第三框架的顶面和两个相对侧面上的第三岩棉夹芯板。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模型包括第四框架以及安装于第四框架的顶面上的第四岩棉夹芯板。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模型包括第五框架以及安装于第五框架的顶面和两个相对侧面上的第五岩棉夹芯板。
[0015]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式电加热设备包括加热主体装置,所述加热主体装置设置有送风管和回风管,所述拼装模型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与送风管相连通的送风口,所述回风管与拼装模型的侧面底部连通。
[0016]进一步地,所述拼装模型之间通过四氟密封条进行密封,并且通过锁扣进行锁死固定,确保了密封良好。
[0017]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如下优点:
[0018]1、本技术主要用于飞机中机身、机身总装、机翼等大部件的固化,每个大部件都是不规则形状,且尺寸比较大,通过7个拼装模型的组合拼装设计,可根据不同的固化工件尺寸和形状进行合理的组合拼装,从而大幅减小了固化房内的无效加温空间,从而有效降低了能耗,解决了电力容量不足及能耗浪费的问题。
[0019]2、本技术实现了移动拼装,飞机大部件胶结完成后,胶结部位还不牢固,本技术可以在固化部件不需要移动的情况下,各模块移动拼装到固化部件上形成密闭加温空间,从而避免了部件移动可能产生的开裂、变形等质量缺陷。
[0020]3、本技术的各个模型均能够独立移动,不但提升了移动的便利性和灵活性,而且不使用时,可以将各个模块移动到胶结车间外部,从而大大提升了胶结车间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第一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第二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第三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第四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第五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固化房内的气流示意图;
[0027]图7为针对飞机的中机身部件固化时的固化房拼装示意图;
[0028]图8为针对飞机的中机身部件固化时的固化房俯视图;
[0029]图9为针对飞机机身总装高温固化时的固化房拼装示意图;
[0030]图10为针对飞机机身总装高温固化时的固化房俯视图;
[0031]图11为针对飞机机翼固化时的固化房拼装示意图;
[0032]图12为针对飞机机翼固化时的固化房俯视图;
[0033]图13为针对飞机机身总装低温固化时的固化房拼装示意图;
[0034]图14为针对飞机机身总装低温固化时的固化房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36]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移动拼装式固化房,包括7个拼装模型,分别为第一模型1、三个第二模型2、第三模型3、第四模型4和第五模型5,4个移动式电加热设备分别设置于第一模型1和三个第二模型2上,拼装模型的底部设置有升降式滑轮6,7个拼装模型相互组合拼接形成固化房。
[0037]如图1所示,第一模型1包括第一框架11以及安装于第一框架11的顶面和三个侧面上的第一岩棉夹芯板13,第一岩棉夹芯板13是通过第一方钢框架12实现安装固定的,整个第一模型1为类似立方体形状,底面和一个侧面为敞开状态,第一模型1的正侧面上设置有单开应急门14,单开应急门14上设置有玻璃视窗15。
[0038]如图2所示,第二模型2包括第二框架21以及安装于第二框架21的顶面和三个侧面上的第二岩棉夹芯板23,第二岩棉夹芯板23是通过第二方钢框架22实现安装固定的,整个第二模型2为类似立方体形状,底面和一个侧面为敞开状态,第二模型2中的第二岩棉夹芯板23和第二方钢框架22是通过螺丝螺母的方式分别连接固定安装在第二框架21的三个侧面上的,三个第二岩棉夹芯板23和第二方钢框架22具备可拆卸功能。
[0039]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移动拼装式固化房,其特征在于,包括7个拼装模型和4个移动式电加热设备,分别为第一模型、三个第二模型、第三模型、第四模型和第五模型,4个移动式电加热设备分别设置于第一模型和三个第二模型上,所述拼装模型的底部设置有升降式滑轮,7个拼装模型相互组合拼接形成固化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移动拼装式固化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型包括第一框架以及安装于第一框架的顶面和三个侧面上的第一岩棉夹芯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移动拼装式固化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型上设置有单开应急门,所述单开应急门上设置有玻璃视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移动拼装式固化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型包括第二框架以及安装于第二框架的顶面和三个侧面上的第二岩棉夹芯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移动拼装式固化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李士源郭学峰田振刘纯光马俊
申请(专利权)人:道尼尔海翼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