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盖及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5566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0
本申请涉及烹饪炊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盖及锅具。所述锅盖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为环形,以使所述第二本体具有通孔,沿所述锅盖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锅体配合的配合部。其中,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锅盖的厚度方向远离所述配合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本体封堵所述通孔。在本申请中,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为两个分开的单独部件,降低加工难度,避免一体成型过程中出现加工困难、成品质量差等问题,且单独加工时使得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成品率均较高,从而使得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具有较高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锅盖的废品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盖及锅具


[0001]本申请涉及烹饪炊具
,尤其涉及一种锅盖及锅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锅盖通常采用一体成型的加工工艺制出,例如采用锻造、铸造、数控加工等方式。但在锻造成型的过程中,由于锅盖的硬度较高,在锻造的过程中成型困难,导致产品质量较差;在铸造成型的过程中,容易在锅盖的表面或内部形成气孔,导致机械性能较差,废品率较高;在数控加工的过程中,切削的废料过多,导致材料成本较高,且加工时间过长。因此,采用上述一体成型的加工工艺生产的锅盖存在产品质量较低、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锅盖,所述锅盖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为环形,以使所述第二本体具有通孔,沿所述锅盖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锅体配合的配合部;其中,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锅盖的厚度方向远离所述配合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本体封堵所述通孔。
[0004]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本体为具有通孔的环形结构,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连接时,该锅盖在通孔的位置仅具有第一本体一层结构,能够减轻锅盖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的目的,使得用户能够轻松拿放锅盖。其中,第二本体远离第一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配合部,配合部能够对该锅盖起到支撑作用,使其能够平稳地放置在桌面上,降低锅盖与桌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的可能性,提高用户在烹饪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配合部能够与锅体开口的边缘处抵接,以便锅盖能够平稳地盖合于锅体开口处,降低锅盖与锅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可能性,提高锅盖与锅体在烹饪时的密封性。另外,本申请中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为两个分开的单独部件,降低加工难度,避免一体成型过程中出现加工困难、成品质量差等问题,且单独加工时使得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成品率均较高,从而使得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具有较高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锅盖的废品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000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还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沿从所述第二本体的中心向外的方向,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
[0006]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本体通过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本体朝向锅体的一侧,其中,第一连接端靠近第二本体的中心处,第二连接端靠近第二本体的外边缘处,该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便于与第一本体固定连接,从而便于实现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的固定连接,且降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相互脱离的可能性。同时,配合部位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还便于配合部与第一本体固定连接,且配合部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一体成型,以使第二本体具有良好的整体性,提高第二本体的结构稳定性。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本体焊接,所述第二连接
端与所述第一本体焊接。
[0008]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本体的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本体固定连接,从而降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相互脱离的可能性,提高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同时,焊接的方式能够使得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连接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密封性,即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与第一本体之间连接处的力学性能较好,使得锅盖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密封性,防止水汽进入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连接处内,对锅盖内部造成腐蚀的可能性,从而提高锅盖1的使用寿命。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从所述第二本体的中心向外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尺寸为LI,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尺寸为L2,L1<L2。
[0010]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接端的尺寸过大(例如L1≥L2)时,环形结构的第二本体沿径向的尺寸过大,通孔的面积过小,使得第一连接端与第一本体连接后过于靠近锅盖的中心,当该锅盖处于高温环境下时,该锅盖的中心处的温度更高,导致第一连接端存在在高温环境下发生变形的风险,降低锅盖的使用寿命。因此,第一连接端的尺寸L1与第二连接端的尺寸L2满足L1<L2,能够降低锅盖在高温环境下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同时,第一连接端的尺寸较小时,便于对第一连接端与第一本体之间固定连接的位置进行抛光处理,使得在提高锅盖美观性的同时,降低加工难度。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凸起的高度为H,且H满足2mm≤H≤6mm,和/或,所述配合部的宽度为L3,且L3满足6mm≤L3≤10mm。
[0012]本申请实施例中,配合部相对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凸起的高度为H具体可为2mm≤H≤6mm,例如高度H可为2mm、2.5mm、3mm、3.5mm、4mm、4.5mm、5mm、5.5mm、6mm等。当配合部相对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凸起的高度H过小(例如H<2mm)时,使得锅具盖合于锅体开口处后,配合部与锅体开口处相互抵接的面积过小,导致锅盖在烹饪过程中存在锅盖与锅体之间相互脱离的风险;当配合部相对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凸起的高度H过大(例如H>6mm)时,配合部伸入锅体内的距离过大,不利于用户拿放锅盖,同时,过高的配合部还需要消耗过多的材料,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因此,当配合部相对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凸起的高度H满足2mm≤H≤6mm时,能够在便于用户拿放锅盖的同时,还能够使锅盖平稳地盖合于锅体的开口处,提高用户在烹饪时的安全性,降低成本。
[0013]本申请实施例中,配合部的宽度具体可为6mm≤L3≤10mm,例如宽度L3可为6mm、6.5mm、7mm、7.5mm、8mm、8.5mm、9mm、9.5mm、10mm等。当配合部的宽度L3过小(例如L3<6mm)时,导致配合部在弯折处的应力集中过大,导致配合部的强度和使用寿命过低;当配合部的宽度L3过大(例如L3>10mm)时,导致锅盖与锅体配合时,配合部所占据的锅体内部的空间过大,且配合部的宽度过大时导致第一连接端过于靠近锅盖的中心,导致在高温环境下被损坏的风险过大。因此,当配合部的宽度L3满足6mm≤L3≤10mm时,能够在提高配合部的强度的同时,避免第一连接端过于靠近锅盖的中心,从而提高锅盖的使用寿命。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外边缘齐平。
[0015]本申请实施例中,配合部靠近该锅盖的边缘,有利于提高该锅盖的支撑能力,另外,第二本体的第二连接端与第一本体的边缘齐平,便于后续对第二连接端与第一本体之
间的连接处进行加工,从而降低加工难度,提高产品质量。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锅盖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配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凸起;所述配合部为环形。
[0017]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表面与第一本体固定连接,以提高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配合部相对于第二表面凸起,以使锅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1)包括:第一本体(11);第二本体(12),所述第二本体(12)为环形,以使所述第二本体(12)具有通孔(126),沿所述锅盖(1)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本体(1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锅体配合的配合部(121);其中,所述第二本体(12)沿所述锅盖(1)的厚度方向远离所述配合部(121)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本体(11)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本体(11)封堵所述通孔(1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12)还包括第一连接端(122)和第二连接端(123),沿从所述第二本体(12)的中心向外的方向,所述配合部(12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22)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23)之间,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22)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23)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端(122)与所述第一本体(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123)与所述第一本体(1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22)与所述第一本体(11)焊接,所述第二连接端(123)与所述第一本体(11)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沿从所述第二本体(12)的中心向外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端(122)的尺寸为LI,所述第二连接端(123)的尺寸为L2,L1<L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121)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22)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23)凸起的高度为H,且H满足2mm≤H≤6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强孙华忠潘祥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福腾宝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