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负荷污水沉淀池的防跑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5291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负荷污水沉淀池的防跑泥装置,包括:上挡泥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负荷污水沉淀池的防跑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高负荷污水沉淀池的防跑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

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当污水沉淀池的处理负荷
(
水量和浓度
)
变大时可能出现跑泥现象,这种情况多数因为水量增加后,沉淀池的停留时间就缩短了,活性污泥来不及沉降就流出了沉淀池,由此产生跑泥

[0003]申请号为
202122366959.5
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斜板填料的辐流沉淀池结构,包括沉淀池本体和中心管;沉淀池本体底部呈漏斗状结构,其底端连接排泥管,其上部设有溢流槽,溢流槽内连接出水管;中心管底端连接进水管,其上端转动连接有与中心管连通的转筒;转筒上开设有与沉淀池本体内连通的扩散孔;转筒底部安装有刮泥机构,溢流槽下侧设有斜板填料

此方案通过辐流

斜板和平流三级沉淀,延长了沉淀路线,大大增强污泥沉淀效果,无需投加絮凝剂,避免跑泥现象

但是此种方式将沉淀池本体底面的污泥刮到存放仓内,而存放仓与沉淀池本体连通,在污水流动时仍会发生污泥上浮的现象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高负荷污水沉淀池的防跑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负荷污水沉淀池的防跑泥装置,包括:
[0007]上挡泥板

单向流动板和导泥辊,沉淀池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连通的沉淀腔

传动腔和收集腔,多个所述上挡泥板沿水流方向均匀布置于沉淀腔内壁顶端,所述单向流动板连接于沉淀腔和传动腔之间,所述导泥辊转动连接于传动腔内壁,所述沉淀池两侧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0008]优选的是,所述单向流动板上沿水流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锥形孔,所述锥形孔顶端的直径大于底端的直径

[0009]优选的是,所述锥形孔布置于上挡泥板正下方

[0010]优选的是,相邻所述上挡泥板之间设置有下挡泥板,所述下挡泥板与单向流动板连接,所述下挡泥板顶端的高度高于上挡泥板底端的高度

[0011]优选的是,多个所述上挡泥板和下挡泥板形成挡泥板阶梯阵列,多个所述上挡泥板沿水流方向长度逐渐减小,多个所述下挡泥板沿水流方向长度逐渐增大

[0012]优选的是,所述传动腔设置为圆柱形腔体,所述导泥辊外壁紧贴于传动腔表面,所述导泥辊转轴转动连接于沉淀池侧壁,所述沉淀池外侧壁连接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输出端与导泥辊转轴一端连接

[0013]优选的是,所述导泥辊外壁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导泥槽

[0014]优选的是,所述导泥槽开口端的尺寸不小于锥形孔底端的尺寸

[0015]优选的是,所述收集腔内设置有刮泥单元,所述收集腔一侧连接有出泥管,所述刮泥单元包括:
[0016]刮泥板,所述刮泥板滑动连接于收集腔内壁,并且初始位置时所述刮泥板布置于远离出泥管的一侧;
[0017]绳轮支架,两个所述绳轮支架分别连接于沉淀池两侧,所述绳轮支架外侧连接有电机二;
[0018]绳轮,所述绳轮转动连接于绳轮支架上,且所述绳轮转轴与电机二的输出端连接;
[0019]拉绳,所述拉绳穿设刮泥板中心,且所述拉绳两端穿设沉淀池侧壁缠绕于绳轮上

[0020]优选的是,所述拉绳上连接有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分别连接于刮泥板两侧

[0021]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在沉淀池内设置挡泥板,形成弯折的水流路线,延长了污水流动路径,使污水中的污泥能够更有效的沉淀,防止污泥沉淀不完全就随水流流出,沉淀后的污泥经过单向流动板后,由导泥辊快速运送至收集腔内,避免沉淀后的污泥在水流作用下上浮重新回到沉淀腔内,实现已沉淀污泥与污水的快速分离,有效提高了防跑泥效果

[0023]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负荷污水沉淀池的防跑泥装置,本技术的其它优点

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在附图中: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污水流向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挡泥板阶梯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单向流动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导泥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图1中
A
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
1.
上挡泥板;
2.
下挡泥板;
3.
单向流动板;
4.
导泥辊;
5.
沉淀池;
6.
沉淀腔;
7.
传动腔;
8.
收集腔;
9.
出水管;
10.
锥形孔;
11.
电机一;
12.
导泥槽;
13.
出泥管;
14.
刮泥板;
15.
绳轮支架;
16.
电机二;
17.
绳轮;
18.
拉绳;
19.
限位块;
20.
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外侧壁连接有电机一
11
,所述电机一
11
输出端与导泥辊4转轴一端连接

[0051]所述导泥辊4外壁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导泥槽
12
,所述导泥槽
12
开口端的尺寸不小于锥形孔
10
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高负荷污水沉淀池的防跑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挡泥板
(1)、
单向流动板
(3)
和导泥辊
(4)
,沉淀池
(5)
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连通的沉淀腔
(6)、
传动腔
(7)
和收集腔
(8)
,多个所述上挡泥板
(1)
沿水流方向均匀布置于沉淀腔
(6)
内壁顶端,所述单向流动板
(3)
连接于沉淀腔
(6)
和传动腔
(7)
之间,所述导泥辊
(4)
转动连接于传动腔
(7)
内壁,所述沉淀池
(5)
两侧分别连接有进水管
(20)
和出水管
(9)。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负荷污水沉淀池的防跑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流动板
(3)
上沿水流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锥形孔
(10)
,所述锥形孔
(10)
顶端的直径大于底端的直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负荷污水沉淀池的防跑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孔
(10)
布置于上挡泥板
(1)
正下方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负荷污水沉淀池的防跑泥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上挡泥板
(1)
之间设置有下挡泥板
(2)
,所述下挡泥板
(2)
与单向流动板
(3)
连接,所述下挡泥板
(2)
顶端的高度高于上挡泥板
(1)
底端的高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负荷污水沉淀池的防跑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上挡泥板
(1)
和下挡泥板
(2)
形成挡泥板阶梯阵列,多个所述上挡泥板
(1)
沿水流方向长度逐渐减小,多个所述下挡泥板
(2)
沿水流方向长度逐渐增大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负荷污水沉淀池的防跑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腔
(7)
设置为圆柱形腔体,所述导泥辊
(4)
外壁紧贴于传动腔
(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林孙朝金刘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鑫农源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