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实气体压缩机的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432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真实气体压缩机的密封结构,主要解决现有真实气体压缩机的气体密封结构无法完全避免气体向外泄漏,而且由于排气侧压力较高,会进一步加重气体向外泄漏程度的技术问题。密封结构包括用于防止第一间隔内的气体向密封间隙流动的平衡密封、用于防止密封间隙内气体向外泄漏的轴端密封,以及用于平衡密封间隙内气压的平衡管道;所述平衡密封设置于第一子轴的周侧与压缩机外壳之间的第一间隔内;所述轴端密封设置于第二子轴的周侧与压缩机外壳之间的第二间隙内;所述平衡管道一端穿过压缩机外壳与密封间隙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压缩机的输入口连通。与压缩机的输入口连通。与压缩机的输入口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实气体压缩机的密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封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真实气体压缩机的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真实气体压缩设备是一种提供压缩气动的机械设备,是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环保、制药、制氨等行业供风、气体压缩的重要动力设备,主要由真实气体压缩机、齿轮箱、电机等几大主体部件组成,其中真实气体压缩机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0003]在真实气体压缩机运行过程中,避免气体介质向压缩机外泄露、减少密封气耗气量和零部件更换的难度,对于提高机组运行效率、缩短检修周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如何提高真实气体压缩机气体密封装置的密封性能,降低密封装置的耗气量、维修难度和缩短检修周期,是真实气体压缩机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0004]现有气体压缩机的真实气体密封结构无法完全避免气体向外泄漏,而且由于排气侧压力较高,会进一步加重气体向外泄漏的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真实气体压缩机的气体密封结构无法完全避免气体介质向外泄漏,而且由于排气侧压力较高,会进一步加重气体介质向外泄漏程度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真实气体压缩机的密封结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真实气体压缩机的密封结构,真实气体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外壳和转轴;所述转轴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子轴和第二子轴,且第一子轴的周侧与压缩机外壳之间设有第一间隔;;所述第一子轴的直径大于第二子轴的直径,所述第一子轴设置于压缩机外壳内部,所述第二子轴的一端与第一子轴一端连接,第二子轴另一端穿过压缩机外壳置于其外,第二子轴的周侧与压缩机外壳之间设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一子轴连接第二子轴的端面与压缩机外壳之间设置有密封间隙;
[0008]其特殊之处在于:
[0009]密封结构包括用于防止第一间隔内的气体向密封间隙流动的平衡密封、用于防止密封间隙内气体向外泄漏的轴端密封,以及用于平衡密封间隙内气压的平衡管道;
[0010]所述平衡密封设置于第一子轴的周侧与压缩机外壳之间的第一间隔内;
[0011]所述轴端密封设置于第二子轴的周侧与压缩机外壳之间的第二间隙内;
[0012]所述平衡管道一端穿过压缩机外壳与密封间隙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压缩机的输入口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轴端密封包括沿第一子轴至第二子轴方向依次设置的迷宫密封和干气密封;
[0014]所述迷宫密封和干气密封均设置在第二子轴周侧与压缩机外壳的第二间隔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平衡密封为迷宫密封。
[0016]所述干气密封为筒式结构。
[0017]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外壳与第二子轴相应的位置设置有环形凸台;
[0018]所述环形凸台的一端与压缩机外壳的外侧连接,环形凸台套装于第二子轴上,且其内周面与第二子轴的周侧之间的间隔为所述第二间隔。
[0019]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外壳的内侧与第一子轴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套装于第一子轴上,且其内周面与第一子轴的周侧之间的间隔为所述第一间隔。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技术通过设置迷宫密封和干气密封作为转轴的轴端密封结构,可以有效防止轴端的气体泄漏;设置的平衡密封,可以有效降低密封间隙内的气体压强,通过设置的平衡管道可以在密封间隙内气体压强过高时,通过平衡管道将密封间隙内的气体输送至气体压强的气体压缩机输入口处,防止密封间隙内的压强过高,减小干气密封的耗气量。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一种真实气体压缩机的密封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01

压缩机外壳,02

第一子轴,03

第二子轴,04

密封间隙;
[0024]1‑
平衡密封,2

轴端密封,3

平衡管道,4
‑‑
环形凸台,5

安装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真实气体压缩机的密封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其次,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左”、“右”均以附图1中视角为参考;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真实气体压缩机的密封结构,真实气体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外壳01和转轴;转轴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子轴02和第二子轴03;第二子轴03为阶梯轴,阶梯轴各段的轴径沿左至右依次减小,第一子轴02的直径大于第二子轴03左端的最大直径,第一子轴02设置于压缩机外壳01内部,且第一子轴02的周侧与压缩机外壳01之间设有第一间隔;第二子轴03的左端与第一子轴02右端连接,第二子轴03右端穿过压缩机外壳01置于其外,第二子轴03的周侧与压缩机外壳01之间设有第二间隔;第一子轴02的右端与压缩机外壳01之间设置有密封间隙04。
[0028]该密封结构包括安装于压缩机外壳01上用于防止第一间隔内的气体泄漏至密封间隙04内的平衡密封1、用于防止密封间隙04内气体向外泄漏的轴端密封2,以及用于平衡密封间隙04内气压的平衡管道3;压缩机外壳01的外侧与第二子轴03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向右突出的环形凸台4,第二子轴03穿过环形凸台4,且环形凸台4的内周面与第二子轴03的周侧之间的间隔为第二间隔;轴端密封2设置于该第二间隔内。具体的,轴端密封2包括沿左至右依次设置的迷宫密封和干气密封;干气密封为筒式结构,迷宫密封和干气密封均设置在第二间隔内。
[0029]在压缩机外壳01的内侧与第一子轴02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套5,安装套5套装于第一子轴02上,且其内周面与第一子轴02的周侧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间隔,平衡密封1设置于第一子轴02周侧的第一间隔内;具体的,平衡密封1为迷宫密封。
[0030]平衡管道3的一端穿过压缩机外壳01与密封间隙04连通,平衡管道3与压缩机外壳01的连接位置处于环形凸台4的相邻一侧,平衡管道3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输入口连通,可以使气体经平衡管道3由高压端(密封间隙04内)输送至低压端(压缩机输入口),从而降低干气密封的耗气量,提高密封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实气体压缩机的密封结构,真实气体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外壳(01)和转轴;所述转轴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子轴(02)和第二子轴(03);所述第一子轴(02)的直径大于第二子轴(03)的直径,所述第一子轴(02)设置于压缩机外壳(01)内部,且第一子轴(02)的周侧与压缩机外壳(01)之间设有第一间隔;所述第二子轴(03)的一端与第一子轴(02)一端连接,第二子轴(03)另一端穿过压缩机外壳(01)置于其外,第二子轴(03)的周侧与压缩机外壳(01)之间设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一子轴(02)连接第二子轴(03)的端面与压缩机外壳(01)之间设置有密封间隙(04);其特征在于:密封结构包括用于防止第一间隔内的气体向密封间隙(04)流动的平衡密封(1)、用于防止密封间隙(04)内气体向外泄漏的轴端密封(2),以及用于平衡密封间隙(04)内气压的平衡管道(3);所述平衡密封(1)设置于第一子轴(02)周侧与压缩机外壳(01)之间的第一间隔内;所述轴端密封(2)设置于第二子轴(03)周侧与压缩机外壳(01)之间的第二间隙内;所述平衡管道(3)一端穿过压缩机外壳(01)与密封间隙(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鑫李翠芳谭小平马铁锋周根标王小坤杜国栋张立吴广赵鹏刘妮张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