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石墨化炉及电池生产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4186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45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石墨化炉及电池生产系统,在冷却装置中,利用出料通道接收物料,并由出料通道向外排出。由于出料通道上连通有至少两个导流机构,且至少一个导流机构用于通入第一冷却介质,另一个导流机构用于排出第一冷却介质,因此,该两个导流机构与出料通道之间可形成冷却路径。这样在冷却过程中,第一冷却介质从其中一个导流机构通入至出料通道后,可顺着冷却路径流入物料内部,再由物料内部流入另一个导流机构中并排出。如此设计,能利用直接与出料通道连通的导流机构,将第一冷却介质通入物料的内部,并对物料内部进行冷却降温,有效提升冷却效果,降低物料氧化几率,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装置、石墨化炉及电池生产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石墨材料生产
,特别是涉及冷却装置、石墨化炉及电池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石墨化炉是指利用物料的电阻性能,对炉内物料施加电场,使其在通电过程中产热而进行高温反应的设备。为使产品质量达标,通常需对产出的石墨进行冷却降温。在冷却降温中,一般采用冷却水套装置,然而受限于该装置结构设计缺陷,其冷却效果较差,增加物料的氧化几率,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冷却装置、石墨化炉及电池生产系统,提升冷却效果,降低物料氧化几率,提升产品质量。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具有用于接收物料的出料通道,包括:第一冷却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导流机构,全部导流机构均与出料通道连通,且至少两个导流机构中,其中一个用于通入第一冷却介质,以使第一冷却介质通入出料通道的物料内;至少一个用于排出第一冷却介质。
[0005]上述的冷却装置,利用出料通道接收物料,并由出料通道向外排出。由于出料通道上连通有至少两个导流机构,且至少一个导流机构用于通入第一冷却介质,至少一个导流机构用于排出第一冷却介质,因此,该两个导流机构与出料通道之间可形成冷却路径。这样在冷却过程中,第一冷却介质从其中一个导流机构通入至出料通道后,可顺着冷却路径流入物料内部,再由物料内部流入另一个导流机构中并排出。如此设计,能利用直接与出料通道连通的导流机构,将第一冷却介质通入物料的内部,并对物料内部进行冷却降温,有效提升冷却效果,降低物料氧化几率,提升产品质量。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全部导流机构绕出料通道的出料方向分布,且任意两个导流机构之间通过出料通道连通。如此,将全部导流机构沿出料通道的周向分布,使得进入出料通道的第一冷却介质能朝向处于不同方位的导流机构流动,从而使得第一冷却介质能穿过物料更多部位,提升对物料的降温效果。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入第一冷却介质的导流机构与排出第一冷却介质的导流机构分别位于出料通道沿预设方向的相对两端,其中,预设方向与出料方向相交。如此设计,通入出料通道内的第一冷却介质可直接贯穿物料,流向相对的导流机构中,增加第一冷却介质与物质内部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降温效果。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却介质为惰性气体。如此,将第一冷却介质配置为惰性气体,在实现对物料有效降温的前提下,减少物料在冷却过程中的反应,提升物料的质量。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机构包括连接管与导流部件,连接管通过导流部件与出料通道连通,连接管用于通入或排出第一冷却介质。如此,将导流机构设计为连接管与导流部
件,方便第一冷却介质通入或排出出料通道,使得第一冷却介质流动顺畅,提升降温效果。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部件内具有多个导流通道,各导流通道均连通于连接管与出料通道之间。如此,利用多个导流通道,使得第一冷却介质分散进入出料通道中,扩大物料的冷却范围,提升物料降温的均匀性。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导流通道之间形成有分隔件,分隔件被配置为耐火结构。如此,将分隔件配置为耐火结构,有利于提升第一冷却模块的耐火度,提升结构的稳定性。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件的耐火度不低于1700℃。如此,将分隔件的耐火度设计成不低于1700℃,使得第一冷却模块能处理较高温度的物料,有利于提升冷却装置的适用范围。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件沿出料通道的出料方向的厚度记为h1,导流通道沿出料方向的厚度记为h2,其中,0.5≤h2/h1≤1。如此,使得导流通道的厚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兼顾高冷却效率和高结构强度。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装置还包括与出料通道不连通的第二冷却模块,第二冷却模块与第一冷却模块沿出料通道的出料方向分布,且第一冷却模块相对第二冷却模块靠近出料通道的接料端设置。如此,将第二冷却模块设置在第一冷却模块的下游端,使得物料沿出料方向实现多级冷却,提升降温效果;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第二冷却模块的内漏风险,提升冷却装置的可靠性。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却模块包括围设于出料通道外周的冷却件,冷却件内具有与出料通道不连通的第一冷却通道。如此,将第二冷却模块设计成围设在出料通道外周的冷却件,方便冷却件与物料进行热交换,提升物料的降温效果。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却模块包括第一涂层,第一涂层设于冷却件朝向出料通道一侧面。如此,在冷却件的内侧面设置第一涂层,降低冷却件与物料之间的摩擦,减少摩擦产生的物质引入物料中,提升物料质量。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件的厚度记为d1,第一涂层的厚度记为d2,其中,d2/d1≤0.001。如此,合理控制第一涂层的厚度与冷却件的厚度比例,在一定的涂层强度下,既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导热系数、摩擦系数,又能提升水冷系统的使用寿命。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却模块还包括分别与第一冷却通道连通的第一输入管与第一输出管,第一输出管与第一输入管沿出料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如此,当出料方向与水平方向相交时,第二冷却介质在第一冷却通道内由下而上流动,这样便于第二冷却介质能更好填满第一冷却通道内,提升第一冷却通道的填充率,从而提升第二冷却模块的冷却效率。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装置还包括内部具有腔室的缓存仓,腔室与出料通道的出料端连通。如此,在出料通道的出料端处设置缓存仓,有利于减缓物料的出料压力,使得出料稳定;同时,在出料通道的出料端处设置缓存仓,也有利于物料进行散热降温,提升降温效果。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存仓上设有第二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围设于腔室外周,但不与腔室连通。如此,在腔室外设置第二冷却通道,有利于加快腔室内物料的散热,提升物料的降温效果。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装置还包括输料机构,输料机构用于接收并输送腔室排出
的物料。如此,利用输料机构将物料稳定输出,使得冷却装置能够持续、稳定运行。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输料机构沿自身输送方向间隔设有接料口与出料口,输料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对水平方向倾斜,且出料口高于接料口。如此,将输料机构倾斜设计,便于物料在自身重力下朝向接料口处堆积,充实输料机构,提升输料机构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提升输送效率。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输料机构上具有第三冷却通道,第三冷却通道用于对输料机构内的物料进行冷却。如此,在输料机构上设置第三冷却通道,便于对输料机构内的物料进行冷却降温,进一步降低物料的温度,从而降低物料的氧化程度。
[002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石墨化炉,包括:炉体;如以上任一项的冷却装置,炉体与出料通道连通。
[0025]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生产系统,包括以上的石墨化炉。
[0026]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装置,具有用于接收物料(30)的出料通道(1),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却模块(2),包括至少两个导流机构(2a),全部所述导流机构(2a)均与所述出料通道(1)连通,且至少两个所述导流机构(2a)中,其中一个用于通入第一冷却介质,以使所述第一冷却介质通入所述出料通道(1)的物料(30)内;至少一个用于排出所述第一冷却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导流机构(2a)绕所述出料通道(1)的出料方向(X)分布,且任意两个所述导流机构(2a)之间通过所述出料通道(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通入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的导流机构(2a)与排出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的导流机构(2a)分别位于所述出料通道(1)沿预设方向(Y)的相对两端,其中,所述预设方向(Y)与所述出料方向(X)相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介质为惰性气体。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2a)包括连接管(21)与导流部件(22),所述连接管(21)通过所述导流部件(22)与所述出料通道(1)连通,所述连接管(21)用于通入或排出所述第一冷却介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件(22)内具有多个导流通道(221),各所述导流通道(221)均连通于所述连接管(21)与所述出料通道(1)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导流通道(221)之间形成有分隔件(222),所述分隔件(222)被配置为耐火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222)的耐火度不低于1700℃。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222)沿所述出料通道(1)的出料方向(X)的厚度记为h1,所述导流通道(221)沿所述出料方向(X)的厚度记为h2,其中,0.5≤h2/h1≤10。10.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出料通道(1)不连通的第二冷却模块(3),所述第二冷却模块(3)与所述第一冷却模块(2)沿所述出料通道(1)的出料方向(X)分布,且所述第一冷却模块(2)相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啟明熊冬根王家政申青渊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烯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