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接头装置及燃料电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414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接头装置及燃料电池,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组合接头装置包括:装置本体,侧壁分别设有第一进气接口、第一出气接口、第二出气接口、第一进水接口、第一出水接口、第二进水接口和第二出水接口,装置本体的上部设有第二进气接口;第一进气接口与第一出气接口连通形成第一空气旁通流路,第二进气接口与第二出气接口连通形成第二空气旁通流路,第一进水接口与第一出水接口连通形成冷却液进水流路,第二进水接口与第二出水接口连通形成冷却液回水流路;第一空气旁通流路、第二空气旁通流路、冷却液进水流路和冷却液回水流路互不相通。本申请能够将多个流路集中在一起,提高了管路布置的简洁性,减少了空间位置的占用。置的占用。置的占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接头装置及燃料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组合接头装置及燃料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氢燃料电池的稳步发展,燃料电池系统零部件也要求国产化、批量化,为满足市场客户需求,燃料电池的生产逐渐由小批量生产转为大批量生产,因此产品也朝着尽可能体积小,功能全面,高度的模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燃料电池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0003]燃料电池是将燃料具有的化学能直接变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燃料电池中存在较多的管道,这些管道主要分别用于传输空气、氢气和冷却液,在传统的方式中,该管道是由胶管和管架组成,但燃料电池常用于汽车中,由于汽车内空间布置的限制,较多的胶管和管架容易造成错乱,且占用大量的空间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组合接头装置及燃料电池,能够将多个流路集中在一起,提高了管路布置的简洁性,减少了空间位置的占用。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组合接头装置,包括:
[0006]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侧壁分别设有第一进气接口、第一出气接口、第二出气接口、第一进水接口、第一出水接口、第二进水接口和第二出水接口,所述装置本体的上部设有第二进气接口;
[0007]所述第一进气接口与所述第一出气接口连通形成第一空气旁通流路,所述第二进气接口与所述第二出气接口连通形成第二空气旁通流路,所述第一进水接口与所述第一出水接口连通形成冷却液进水流路,所述第二进水接口与所述第二出水接口连通形成冷却液回水流路;所述第一空气旁通流路、所述第二空气旁通流路、所述冷却液进水流路和所述冷却液回水流路互不相通;
[0008]所述第一进气接口和所述第二进气接口用于与中冷器连接,所述第一出气接口用于与电堆连接,所述第一空气旁通流路用于为电堆提供干燥的空气,所述第二空气旁通流路用于向外排出中冷器的空气;所述第一进水接口和所述第二出水接口用于与电堆连接,所述第一出水接口和所述第二进水接口用于与加热器连接。
[0009]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组合接头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装置本体上同时设有第一进气接口、第一出气接口、第二进气接口、第二出气接口、第一进水接口、第一出水接口、第二进水接口和第二出水接口,对应的接口之间进行连通,形成四条互不相通的第一空气旁通流路、第二空气旁通流路、冷却液进水流路和冷却液回水流路。第一空气旁通流路用于将中冷器与电堆进行对接,当电堆的空气路湿度较大时,导通第一空气旁通流路,为电堆提供干燥的空气,以降低电堆中空气路的湿度,从而提高燃料电池的产热效率,第二空气旁通流路用于将中冷器与外部环境对接,当燃料电池工作环境的大气压较
低时,空压机为了将空气压缩至预设的气压值,其输入端需要进入大量的空气,压缩后的空气经过中冷器后进入电堆,而电堆接收的空气量是不变的,但进入空压机的空气量变多,此时需要导通第二空气旁通流路能够通过中冷器将空压机内部分的空气排出,从而减少空压机在工作时喘振的现象,提高燃料电池整体的工作安全性能,冷却液进水流路和冷却液回水流路均用于将电堆与中冷器对接,从电堆排出的冷却液进入到冷却液进水流路,并通过冷却液进水流路进入至加热器上进行预热,预热完成后的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回水流路重新返回至电堆,冷却液用于为电堆在工作状态时进行散热,但冷却液温度如果过低,在经过电堆时会带走较多的热量,使得电堆在产热时需要消耗更多的氢气,通过控制冷却液进水流路和冷却液回水流路的导通来为冷却液进行预热,以在达到冷却效果的同时也能减少氢能源的消耗。本申请通过将第一空气旁通流路、第二空气旁通流路、冷却液进水流路和冷却液回水流路组合集成在同一个装置本体上,避免了管道杂乱的排布,提高了管路布置的简洁性,减少了空间位置的占用,使得燃料电池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0010]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气接口和所述第一出气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相邻的侧壁且位于所述装置本体同一高度上,所述第一空气旁通流路呈L型流路。
[0011]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进气接口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上部,且靠近于设有所述第一进气接口的所述装置本体的侧壁面,所述第二空气旁通流路呈L型流路。
[0012]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水接口和所述第一出水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相对的侧壁且位于所述装置本体同一高度上,所述冷却液进水流路呈直线型流路。
[001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进水接口和所述第二出水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相邻的侧壁且位于所述装置本体同一高度上,所述冷却液回水流路呈L型流路。
[001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空气旁通流路、所述第二空气旁通流路、所述冷却液进水流路和所述冷却液回水流路均至少有一部分为相互平行。
[001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水接口和所述第二出水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的同一侧壁处。
[001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水接口、所述第二出水接口和所述第二出气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的同一侧壁处,且位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侧壁上不同的高度处。
[0017]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气接口处设有节气阀,所述装置本体在所述第一出气接口的侧旁设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供所述装置本体与所述节气阀螺纹连接。
[0018]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装置本体的下部设有供自身装配的连接部。
[0019]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包括第一方面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组合接头装置。
[00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
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组合接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组合接头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组合接头装置的剖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组合接头装置的另一剖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接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号如下:
[0028]装置本体100;第一进气接口111;第一出气接口112;第一空气旁通流路113;螺纹孔114;第二进气接口121;第二出气接口122;第二空气旁通流路123;第一进水接口131;第一出水接口132;冷却液进水流路133;第二进水接口141;第二出水接口142;冷却液回水流路143;节气阀150;连接部160。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侧壁分别设有第一进气接口、第一出气接口、第二出气接口、第一进水接口、第一出水接口、第二进水接口和第二出水接口,所述装置本体的上部设有第二进气接口;所述第一进气接口与所述第一出气接口连通形成第一空气旁通流路,所述第二进气接口与所述第二出气接口连通形成第二空气旁通流路,所述第一进水接口与所述第一出水接口连通形成冷却液进水流路,所述第二进水接口与所述第二出水接口连通形成冷却液回水流路;所述第一空气旁通流路、所述第二空气旁通流路、所述冷却液进水流路和所述冷却液回水流路互不相通;所述第一进气接口和所述第二进气接口用于与中冷器连接,所述第一出气接口用于与电堆连接,所述第一空气旁通流路用于为电堆提供干燥的空气,所述第二空气旁通流路用于向外排出空气;所述第一进水接口和所述第二出水接口用于与电堆连接,所述第一出水接口和所述第二进水接口用于与加热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接口和所述第一出气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相邻的侧壁且位于所述装置本体同一高度上,所述第一空气旁通流路呈L型流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接口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上部,且靠近于设有所述第一进气接口的所述装置本体的侧壁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懋福曹桂军关鸿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氢蓝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