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减震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3536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防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减震安全防护装置。一种电梯减震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电梯轿厢本体,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减震弹簧组,加速度传感器组,下盖板;所述的电梯轿厢本体的顶盖板处安装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布置在电梯轿厢本体他还没来的轿壁四周,在电梯轿厢本体靠近底板处布置下盖板,电梯轿厢本体与下盖板之间布置减震弹簧组与加速度传感器组,下盖板内布置第三气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增强电梯安全性,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缓冲吸收能力强的减震安全防护装置,安装在电梯轿厢底部的加速度传感器组监测电梯是否出现异常,电梯一旦出现故障减震弹簧组工作,吸收能量,气囊保护轿厢内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防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减震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梯已经在高层建筑中广泛使用,电梯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般电 梯都安装有刹车装置,刹车装置会监控电梯的下落速度。当电梯出现故障,下落速度超过正 常下降速度的1. 3倍时,刹车装置的控制机构将切断电梯车厢的电源以停止运作。若切断 电源后,下落速度仍超过下降速度的1.4倍时,控制机构启动刹车装置以停止电梯下落。然而即使电梯的刹车装置启动,电梯下落的速度减小,因为电梯下降速度的急速 减小,加速度仍然较大,电梯里面的人仍会承受电梯底部传来的巨大的压力。如果电梯里面 的人员没有安全意识,在刹车时站立姿势不正确,仍会造成腰椎等部位受伤。在电梯刹车 时,还会使电梯震动。导致里面的人员站立不稳。在电梯出现故障时,里面的乘客非常容易 出现恐慌心理,希望能有什么东西来保护自身以增加安全感,有很多的电梯安全事故并不 是直接因电梯故障造成,而是因为被困人员内心恐慌,采取了不当措施造成了其他的安全 事故。目前,电梯里还没有相应的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减震安全防护装置客服了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升降电梯轿 厢减震安全防护装置,在电梯发生故障时,使得里面的乘客身体能分散承受压力,减小受伤 的概率或者财产损失,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的电梯安全减震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减震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电梯轿厢本体,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减震 弹簧组,加速度传感器组,下盖板;所述的电梯轿厢本体的顶盖板处安装第一气囊,第二气 囊布置在电梯轿厢本体他还没来的轿壁四周,在电梯轿厢本体靠近底板处布置下盖板,电 梯轿厢本体与下盖板之间布置减震弹簧组与加速度传感器组,下盖板内布置第三气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梯减震安全防护装置,所述的下盖板是减震合金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梯减震安全防护装置,所述的减震弹簧组与下盖板加之间是钢性 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梯减震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速器传感器组由3 个或5个加速器传感器构成。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增强电梯安全性,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缓冲吸收能力强的减震安全防护装置,安装在电梯轿厢底部的加速度传感器组监测电梯是否出现异常,电梯一旦出现 故障减震弹簧组工作,吸收能量,气囊保护轿厢内人员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中1是电梯轿厢本体,2是第一气囊,3是第二气囊,4是第三气囊,5是减震弹簧组,6 是加速度传感器组,7是下盖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电梯减震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电梯轿厢本体1,第一气囊2,第二气囊 3,第三气囊4,减震弹簧组5,加速度传感器组6,下盖板7。电梯轿厢本体1的顶盖板处安装第一气囊2,第二气囊3布置在电梯轿厢本体1的 轿壁四周布置第二气囊3。在电梯轿厢本体1靠近底板处布置下盖板7,电梯轿厢本体1与 电梯轿厢本体1底板之间布置减震弹簧组5与加速度传感器组6,下盖板7内布置第三气囊 4。所述的下盖板6是减震合金板。电梯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弹簧减震组中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减震合金板与下钢 板之间通过弹簧减震组的中的弹簧套进行刚性连接。当电梯发生故障,出现不正常的下坠,加速度传感器组获得电梯轿厢的加速度,通 过信息融合最终确定是接近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弹簧减震组中的弹簧立即打开处于工作 缓冲状态,下钢板与减震合金板之间的连接不再是刚性连接。加速度传感器组一般由3-5 个加速度传感器组成,其具体安装在轿厢底部或者顶部或者轿厢侧面的墙壁内,其具有信 息融合功能,具有高灵敏度和故障检测功能。在电梯轿厢的底部缓冲合金板内设置有若干个安全气囊,在电梯前后左右四壁以 及顶部每一处至少设置一个安全气囊。减震合金板是一种内部填充泡沫铝的缓冲合金板,该缓冲合金板结构简单,加工 制造容易、成本低,缓冲吸收能力强。权利要求一种电梯减震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轿厢本体(1),第一气囊(2),第二气囊(3),第三气囊(4),减震弹簧组(5),加速度传感器组(6),下盖板(7);所述的电梯轿厢本体(1)的顶盖板处安装第一气囊(2),第二气囊(3)布置在电梯轿厢本体他还没来(1)的轿壁四周,在电梯轿厢本体(1)靠近底板处布置下盖板(7),电梯轿厢本体(1)与下盖板(7)之间布置减震弹簧组(5)与加速度传感器组(6),下盖板(6)内布置第三气囊(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减震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盖板(7)是减 震合金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减震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弹簧 组(5 )与下盖板(7 )之间是钢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减震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速器传感器 组(6)由3个或5个加速器传感器构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防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减震安全防护装置。一种电梯减震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电梯轿厢本体,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减震弹簧组,加速度传感器组,下盖板;所述的电梯轿厢本体的顶盖板处安装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布置在电梯轿厢本体他还没来的轿壁四周,在电梯轿厢本体靠近底板处布置下盖板,电梯轿厢本体与下盖板之间布置减震弹簧组与加速度传感器组,下盖板内布置第三气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增强电梯安全性,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缓冲吸收能力强的减震安全防护装置,安装在电梯轿厢底部的加速度传感器组监测电梯是否出现异常,电梯一旦出现故障减震弹簧组工作,吸收能量,气囊保护轿厢内人员安全。文档编号B66B5/02GK101962143SQ20101050890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8日专利技术者唐慧强, 张自嘉, 杨常松, 王其 申请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减震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轿厢本体(1),第一气囊(2),第二气囊(3),第三气囊(4),减震弹簧组(5),加速度传感器组(6),下盖板(7);所述的电梯轿厢本体(1)的顶盖板处安装第一气囊(2),第二气囊(3)布置在电梯轿厢本体他还没来(1)的轿壁四周,在电梯轿厢本体(1)靠近底板处布置下盖板(7),电梯轿厢本体(1)与下盖板(7)之间布置减震弹簧组(5)与加速度传感器组(6),下盖板(6)内布置第三气囊(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其唐慧强张自嘉杨常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