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钢模块锻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1928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钢模块锻造方法,包括:设计制作包括锥形镦粗板和锥形漏盘的镦粗专用工装;钢锭采用三阶段式加热,第一阶段预热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型钢模块锻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锻造
,尤其涉及一种大型钢模块锻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型钢模块锻件为国家重型机械制造的关键部件,工作条件和受力情况不仅复杂,还对于服役期间的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锻件质量等级要求较高,组织均匀性

探伤要求相对严格

大型钢模块锻件生产流程为:冶炼

铸锭

锻造

粗加工

热处理

精加工

锻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锻造不仅要得到锻件的形状

尺寸,还需要破碎钢锭内部铸态组织

消减钢锭内部疏松和气孔等缺陷

改善非金属夹杂物及第二相化合物的分布,以提高锻件的综合力学性能

[0003]大型钢模块锻造采用镦粗和拔长工序来消除钢锭内部缺陷

细化组织晶粒

钢锭首先需压出钳把,方便拔长时机械手夹持,常规镦粗采用平锤砧

漏盘或者内凹球形顶镦帽与漏盘配合来进行“蘑菇状”大锻件镦粗变形,镦粗后进行上下平锤砧
(
上下窄砧
)
拔长来展宽

拔长,锻至要求的锻件尺寸
L(

)
×
B(

)
×
H(

)
>,然后修整至钢模块尺寸

[0004]采用上述传统锻造方法,由于存在形成横向拉伸应力和附加横向剪切应力的变形机制,在超声探伤检查时,经常有局部区域探伤杂波和缺陷超标的现象,因探伤报废的锻件达
40
%~
50
%之多,锻造合格率低

生产成本高,无法满足用户要求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大型钢模块锻造方法,以提高大型钢模块锻件探伤合格率,即提高其组织均匀性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型钢模块锻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
:设计制作镦粗专用工装,所述镦粗专用工装包括上部的锥形镦粗板和下部的锥形漏盘,所述锥形镦粗板和锥形漏盘的锥角
α
按照以下方式确定:
[0007]α

K
·
[tan

1(H/D)

45
°
],
[0008]其中,
H
为待镦粗钢锭的锭身工艺设计高度,
D
为待镦粗钢锭的锭身工艺设计直径,并且锭身工艺设计高度
H
和锭身工艺设计直径
D
预先根据目标钢模块锻件的成品规格确定,
K
为修正系数且
K

0.5

1.5

[0009]S2
:钢锭加热,将钢锭采用三阶段式加热,第一阶段预热至
380℃

420℃
,保温4~
8h
;第二阶段升温至
750℃

800℃
,保温6~
8h
;第三阶段升温至
1200℃

1230℃
后保温,保温时间按照
(0.6

1.5)
×
钢锭有效截面尺寸
/100
控制,单位为小时,其中,所述钢锭有效截面尺寸根据所述锭身工艺设计高度
H
和所述锭身工艺设计直径
D
按照如下方式确定:当
H

3D
时,所述钢锭有效截面尺寸为
1.5H
;当
1.5D

H≤3D
时,所述钢锭有效截面尺寸为
(1

1.5)H
;当
D

H≤1.5D
时,所述钢锭有效截面尺寸为
H

[0010]S3
:预制钢锭坯,钢锭在靠近冒口端距离
100

150mm
处压钳把,钳把直径压至
800

1500mm
,压钳把后钢锭的锭身高度控制为所述锭身工艺设计高度
H、
压钳把后钢锭的锭身
直径控制为所述锭身工艺设计直径
D
,高径比
H/D
控制在
1.75

2.0
之间;
[0011]S4
:镦粗钢锭,将预制的钢锭坯放在处于压机设备工况的镦粗专用工装内,钳把放到锥面向上的锥形漏盘的中心孔里定位,锥形镦粗板锥面向下放在钢锭上端,由压机向锥形镦粗板施加载荷,将钢锭镦粗,镦粗后钢锭的高径比控制在
0.5

1.0
之间,然后取下锥形镦粗板和锥形漏盘,改用平砧和平型漏盘采用局部碾压法压平镦粗端面;
[0012]S5
:钢锭展宽拔长,压机上采用上部平砧

下部大平面工作台,机械手夹持钳把,将钢锭展宽

拔长至要求的锻件尺寸,然后修整至钢模块尺寸,其中,压下展宽方向时,分二遍压,先压一遍后翻转
180
°
再压第二遍,并且钢锭展宽拔长时料宽比

压下率

砧宽比的工艺参数匹配控制为:
[0013]在砧宽比为
0.5

0.6
的情况下,料宽比为
0.7

0.8
时压下率需
≥35
%;料宽比为
1.0

1.2
时压下率需
≥30
%;
[0014]在砧宽比为
0.7

0.8
的情况下,料宽比为
0.5

0.6
时压下率需
≥35
%;料宽比为
0.7

0.8
时压下率需
≥25
%;料宽比为
1.0

1.2
时压下率需
≥20
%;
[0015]在砧宽比为
1.0

1.2
的情况下,料宽比为
0.5

0.6
时压下率需
≥37
%;料宽比为
0.7

0.8
时压下率需
≥28
%;料宽比为
1.0

1.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大型钢模块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
:设计制作镦粗专用工装,所述镦粗专用工装包括上部的锥形镦粗板和下部的锥形漏盘,所述锥形镦粗板和锥形漏盘的锥角
α
按照以下方式确定:
α

K
·
[tan

1(H/D)

45
°
]
,其中,
H
为待镦粗钢锭的锭身工艺设计高度,
D
为待镦粗钢锭的锭身工艺设计直径,并且所述锭身工艺设计高度
H
和所述锭身工艺设计直径
D
预先根据目标钢模块锻件的成品规格确定,
K
为修正系数且
K

0.5

1.5

S2
:钢锭加热,将钢锭采用三阶段式加热,第一阶段预热至
380℃

420℃
,保温4~
8h
;第二阶段升温至
750℃

800℃
,保温6~
8h
;第三阶段升温至
1200℃

1230℃
后保温,保温时间按照
(0.6

1.5)
×
钢锭有效截面尺寸
/100
控制,单位为小时,其中,所述钢锭有效截面尺寸根据所述锭身工艺设计高度
H
和所述锭身工艺设计直径
D
按照如下方式确定:当
H

3D
时,所述钢锭有效截面尺寸为
1.5H
;当
1.5D

H≤3D
时,所述钢锭有效截面尺寸为
(1

1.5)H
;当
D

H≤1.5D
时,所述钢锭有效截面尺寸为
H

S3
:预制钢锭坯,钢锭在靠近冒口端距离
100

150mm
处压钳把,钳把直径压至
800

1500mm
,压钳把后钢锭的锭身高度控制为所述锭身工艺设计高度
H、
压钳把后钢锭的锭身直径控制为所述锭身工艺设计直径
D
,高径比
H/D
控制在
1.75

2.0
之间;
S4
:镦粗钢锭,将预制的钢锭坯放在处于压机设备工况的镦粗专用工装内,钳把放到锥面向上的锥形漏盘的中心孔里定位,锥形镦粗板锥面向下放在钢锭上端,由压机向锥形镦粗板施加载荷,将钢锭镦粗,镦粗后钢锭的高径比控制在
0.5

1.0
之间,然后取下锥形镦粗板和锥形漏盘,改用平砧和平型漏盘采用局部碾压法压平镦粗端面;
S5
:钢锭展宽拔长,压机上采用上部平砧

下部大平面工作台,机械手夹持钳把,将钢锭展宽

拔长至要求的锻件尺寸,然后修整至钢模块尺寸,其中,压下展宽方向时,分二遍压,先压一遍后翻转
180
°
再压第二遍,并且钢锭展宽拔长时料宽比

压下率

砧宽比的工艺参数匹配控制为:在砧宽比为
0.5

0.6
的情况下,料宽比为
0.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超平吴杏格王旭颖陈民涛梁晓捷陈志芳彭彩霞张根红王意平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