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喷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1410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喷码机,包括:喷码基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喷码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生产
,具体为一种电缆喷码机


技术介绍

[0002]电缆的外表面通常会标注一些符号以区别不同类型

规格

用途的电缆,用于电缆标示的喷码机使用的大多是油墨,通过喷码机进行打印

电缆喷码机是一种通过软件控制,使用非接触方式在电缆盘上进行标识的设备

[0003]在中国专利公开
(
公告
)
号为“CN203895193U”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缆的喷码装置”,其方案主要通过有移动架,喷码机两端设置有支架,支架上设置有滚动轴,所述滚动轴上设置有放线盘,喷码机一侧的支架上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喷码机上连接有可编程计算机,所述电缆运输方向上设置有导向轨道,导向轨道下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导向轨道上设置有导向柱,达到结构简单

便于移动

对喷码中的电缆进行了定位,防止喷码的不清楚

歪打

漏,但是传统的电缆喷码机需要放线盘和收卷盘的转动进行线缆输送运动使线缆通过喷码机表面,也导致了该种操作方式仅能对收卷状态下的线缆进行使用,需要将电缆端头穿过喷码机内部,而在线缆生产中线缆的最佳喷码打印时间为线缆挤出成型未完全冷却之前进行喷码,从而使得喷码内容在线缆表面温度下油墨分子渗透,提高喷码打印色牢度,因此需要一种可在电缆冷却定型状态下在线喷码结构;此外,由于传统喷码设备主要未固定式结构,在电缆表面的扭曲弯曲点位打印易导致打印内容偏离,从而无法精准打印,导致漏印打印不美观等问题

[0004]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电缆喷码机,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缆喷码机,包括:喷码基座

抱接组件

触接组件和转辊轴,所述喷码基座的表面设有喷印孔和光电感应器,所述喷码基座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喷墨控制盒,所述抱接组件包括第一抱夹板

第二抱夹板和控制缸,所述第一抱夹板和第二抱夹板分别转动安装于喷码基座的两侧,所述控制缸活动安装于喷码基座的底面且输出端于第一抱夹板和第二抱夹板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触接组件活动安装于第一抱夹板和第二抱夹板的顶端;所述触接组件包括定导条

调节杆和行走辊座,所述定导条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与行走辊座表面连接的连杆,所述定导条的表面滑动安装有固定于调节杆输出端的滑导块,所述滑导块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与行走辊座表面连接的弹性撑杆,所述转辊轴转动和安装于行走辊座的表面,且行走辊座的表面设有与转辊轴端部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

[0007]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墨控制盒的一侧设有用于加注油墨的注液口,所述喷墨控制盒用于控制喷印孔喷墨并调节喷印孔喷墨量

[0008]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光电感应器为光电感应传感器结构,所述光电感应器用于根据电缆阴影面投射感知电缆中心线位置

[0009]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抱夹板和第二抱夹板结构相同并对称分布与喷码基座的两侧,所述第一抱夹板

第二抱夹板与喷码基座的表面连接点位于第一抱夹板

第二抱夹板与控制缸和触接组件连接点之间

[0010]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固定于定导条表面且与定导条平行布置,所述弹性撑杆为弹性伸缩杆结构,所述连杆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两一组相对布置于行走辊座的两侧,两组连杆相互布置

[0011]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辊轴与定导条

调节杆平行,所述定导条的表面与第一抱夹板和第二抱夹板的端部转动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辊轴为螺旋状辊体结构,所述转辊轴的内侧设有转动套接于行走辊座底面的芯轴,所述转辊轴的外表面设有柔性辊套

[0013]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辊轴的一端设有键齿轴,所述键齿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啮合,所述键齿轴的直径小于转辊轴的外径

[0014]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
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触接组件和转辊轴结构,在调节杆驱动下通过弹性撑杆使转辊轴与电缆表面弹性抵接接触,在转辊轴的转动运动下进行行走运动,配合喷墨打印结构进行自动化打印工作,在电缆冷却定型或其他延展铺设状态下进行喷码工作,保证打印效果

[0015]2.
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新型爬线式打印结构,在线缆铺展冷却定型状态下进行打印,亦可对已铺设电缆表面进行打印,环抱式安装无断点电缆表面任意位置进行装夹定位,便于进行任意点位喷码,提高该喷码机的实用性

[0016]3.
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新型转辊轴结构,利用转辊轴与电缆表面接触进行喷码机吊装,并充分利用自重提高接触摩擦,在转辊轴转动下实现行走运动,螺旋辊状结构,接触面积大且静摩擦充分,保证喷码机打印工作中的稳定行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喷码基座表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喷码基座底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触接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转辊轴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转辊轴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缆喷码机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
100、
喷码基座;
110、
喷印孔;
120、
光电感应器;
130、
喷墨控制盒;
131、
注液口;
200、
抱接组件;
210、
第一抱夹板;
220、
第二抱夹板;
230、
控制缸;
300、
触接组件;
310、
定导条;
320、
调节杆;
330、
行走辊座;
311、
滑导块;
312、
连杆;
313、
弹性撑杆;
400、
转辊轴;
410、
驱动电机;
401、
键齿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缆喷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喷码基座(
100


抱接组件(
200


触接组件(
300
)和转辊轴(
400
),所述喷码基座(
100
)的表面设有喷印孔(
110
)和光电感应器(
120
),所述喷码基座(
100
)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喷墨控制盒(
130
),所述抱接组件(
200
)包括第一抱夹板(
210


第二抱夹板(
220
)和控制缸(
230
),所述第一抱夹板(
210
)和第二抱夹板(
220
)分别转动安装于喷码基座(
100
)的两侧,所述控制缸(
230
)活动安装于喷码基座(
100
)的底面且输出端于第一抱夹板(
210
)和第二抱夹板(
220
)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触接组件(
300
)活动安装于第一抱夹板(
210
)和第二抱夹板(
220
)的顶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喷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控制盒(
130
)的一侧设有用于加注油墨的注液口(
131
),所述喷墨控制盒(
130
)用于控制喷印孔(
110
)喷墨并调节喷印孔(
110
)喷墨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喷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感应器(
120
)为光电感应传感器结构,所述光电感应器(
120
)用于根据电缆阴影面投射感知电缆中心线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喷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夹板(
210
)和第二抱夹板(
220
)结构相同并对称分布与喷码基座(
100
)的两侧,所述第一抱夹板(
210


第二抱夹板(
220
)与喷码基座(
100
)的表面连接点位于第一抱夹板(
210


第二抱夹板(
220
)与控制缸(
230
)和触接组件(
300
)连接点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喷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接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汉兴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